陽光、沙灘、椰樹、海風,走進西沙的金銀島、珊瑚島和素有鳥島之稱的東島,除了美不勝收的景色外,守島官兵與自然和諧共處,也成為南海別樣的風景。
金銀島上有寶藏,是在漁民中世代流傳的故事。面積不足0.4平方公裡的小島,曾出土過元、明、清時期的金銀錢幣和陶瓷器皿,這也更加證明了西沙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
島上的金樹和銀樹,因為年代久遠,盤繞交錯長成一體,成為金銀島的標誌性景點和官兵們在比武訓練中「爭金奪銀」的精神坐標。
(記者:王娟)
如今的金銀島上綠化面積已經達到了90%以上,其實在以前島上是沒有椰樹的,一代代的守島官兵把椰苗帶到島上用節省下來的生活用水精心培育,才有了今天的椰樹成林。
30多年過去了,一代代守島官兵在珊瑚沙地上種下了上萬棵椰樹。金銀島盛產椰子,但這裡的官兵卻輕易捨不得品嘗。
守備隊戰士告訴記者,椰子在島上還有一個名稱叫戰備椰子:「淡水補給跟不上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這個椰子來喝,或者煮飯。」
(金銀島上的椰樹林)
東島是西沙群島第二大島,也是生態環境保護最好的島嶼。在這個島上有三大寶,鰹鳥、野牛、水芫花,官兵們說,這三寶和他們常年相伴,共同守護著這片藍色海洋國土上的這片綠洲。
(這種白色鳥就是東島三寶之一的白腹鰹鳥。)
茂密的植被和近八萬隻海鳥,使這座面積只有1.55平方公裡的小島如同一枚翡翠鑲嵌在南海上。
島上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白腹鰹鳥、金雕、海鷗等40多種鳥類繁衍生息,僅白腹鰹鳥就有6萬多隻。
( 這是抗風桐,是東島生長最多的植物,也是白腹鰹鳥最喜歡的棲息地。)
抗風桐生命力極強,即使被颱風折斷枝幹、連根拔起,它依然能倒地成林、順勢生長。西沙的官兵還根據它的這種精神創作了歌曲《抗風桐》。
守島官兵就像抗風桐那樣,無論土地多麼貧瘠,自然環境多麼惡劣,他們都深深紮根海島,堅守著這片藍色國土,守護著這座鳥的天堂。
在東島,還有另外兩件寶,一個是野牛,一個是水芫花。關於野牛的來歷,流傳最多的是當年鄭和下西洋經過西沙時,把牛放在東島,漸漸繁衍成群,發展成現在近百頭的牛群。
(天氣炎熱,牛群都躲到了林子深處乘涼,我們沒有找尋到它們的蹤影,只在營區內看到這頭被官兵們夜巡時救來的小牛犢。)
在東島,官兵們愛島護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精心呵護著島上的一草一木。每個周日是島上的環保日,官兵們都會自發地前往海邊清理垃圾。
投稿郵箱:cctv7jsbd@vip.163.com
(來稿請註明:單位+稿件標題)
詳情請關注每晚7:30央視軍事農業頻道《軍事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