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寫古代行俠仗義的武俠小說裡,以馬車和牛車為最快交通工具的年代,跑得比別人快,跳得比別人高就顯得特別重要。比如《水滸傳》中的神行太保戴宗,僅靠兩條腿,一天就可以跑八百裡。
01
金庸小說中有關輕功的描寫,就更加神乎其神。《天龍八部》中的段譽,無意中跌落無量山琅嬛福地,在洞中得到一本武林秘籍,從而修得「凌波微步」的絕技,施展起來如同「鬼影迷蹤」來去無影。
主要還非常靈活,轉彎騰挪自如輕巧,比摩託車還快,比「不倒翁小姐姐」還柔軟靈活。
金庸武俠中別的暫且不說,要說輕功最厲害的,當屬《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四大護法之一的青翼蝠王韋一笑。根據原著中的描寫,他輕輕一點底,倒退著跳一下,就能退出十餘丈遠。這速度堪比網球。
「韋一笑當下躬身應諾,接過名帖,身子並未站直,竟不轉身,便即反彈而出,猶如一溜輕煙,相隔十餘丈間,便飄到了三株松樹之間,雙掌一翻,將名帖送交渡厄。」
有人可能就說了,這是小說,鬧著玩的,不可信。但事實上,據傳明清兩代還有很多武術界的高人,輕功十分了得,當真能做到「踏雪無痕」「御氣而行」。
清末民國時期河北有一位真實版的「大俠」,他就是孫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江湖上素有「武聖」「武神」「虎頭少保」「萬能手」「天下第一手」之稱。一時名揚天下,威震四方。
根據1930年5月份《社會日報》的記載,孫祿堂的武功暫且不論,單是他的輕功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根據民國北伐軍軍官向愷然的描述,他曾經親眼所見,孫祿堂在室內向眾人展示輕功,「只見他騰身躍起,在大廳上空飛行,來去匆匆,勢如旋風,幾乎看不清他的身影。然後輕輕落座,在場之人無不為之驚駭」。
02
孫祿堂是武術大家,很多功夫已入化境,他特別喜歡騎馬,很多徒弟都跟他學習騎術。有一天,有一個叫鹿季子的人又物色到了一匹名馬,就請求孫師一起到郊外兜風。
鹿季子騎著馬跑了一圈試了下馬的腳力,跑得飛快,霜蹄可追疾風,真實一匹良駒寶馬。
孫祿堂就說,你騎馬,我走路,看看我能否勉強追上你。鹿季子對他的輕功早有耳聞,但一直沒有親眼見過,於是大喜過望,於是提轡上馬,揚鞭而去。孫祿堂等他拋出幾百米之後,才放開腳步開始追趕。
但見他身輕如飛燕,身子貼在馬背側面,兩手搭在鹿季子的肩上,他竟然沒有感覺到。這時馬跑得飛快,孫祿堂就像一條床單一樣飄在空中。觀看的人都看啥了,好久才反應過來。
不止如此,孫祿堂還有「踏雪無痕」的本事。他早年曾經追隨郭雲深天南地北地來往於全國各地。郭雲深一般都是騎馬飛奔,孫祿堂就跟在馬後跑,輕輕帶著馬尾,絕塵而去。
傳說他在奉天府時,清末光緒朝的軍機大臣、袁世凱的謀臣、後人稱「文職總統」的近代名人徐世昌曾經有一結交,孫師曾在總督府中展示輕功。他輕輕一躍,然後一轉身就能緊緊貼在牆上,保持一兩分鐘才輕輕落下。
孫祿堂在天津逗留期間,曾遇到下雪,院中的積雪已經有半尺厚,孫祿堂一時興起,讚嘆雪景迷人。登時實展開太極拳的走架,在院中踱步數圈,地上竟然沒有一個腳印。
03
北京西單曾經有一個給商場看大門的老頭,後來人們才發現他是一個「武林高人」,他就是曾經拜在形意拳唐維祿、尚雲祥和薛顛三位大師門下的李仲軒。後來因為他的真實身份遭到暴露,經武俠小說家徐浩峰苦苦哀求,最終才由他口述,徐老師筆錄,最終寫成了一部記述武俠往事的奇書《逝去的武林》。
形意拳是一種傳承極深遠的內家拳,李仲軒老師說他年輕時練功,為了鍛鍊腳力,長達兩三年徒步於天津和北京之間,晚上步行上百裡,天亮學完拳再走回來,武學上把這叫做「練腳」。
不管是輕功還是常規的武術,都需要勤學苦練,白天經過老師「拆拳講勁」一招一式的分解講述之後,先熟悉拳路和招式,練個半熟。然後再通過大量的徒步,按照師父的話說,這樣慢慢身上就會有一種「順勁兒」,武功就學到骨子裡了。
根據李仲軒師父的講述,三位老師的武功都是從小几歲就跟名師學習,練了一輩子到了晚年個個深藏不露。後來就是他自己,面對十幾個小夥子圍攻,身手矯捷,來去無蹤,就像段譽的凌波微步一樣,在一群人中來去自如。
清鹹豐年間,據說在湖南湘潭一帶,有一個號稱「燕子飛」的武林高手,身輕如燕,輕輕一躍就能縱到一丈多高的平房房頂,他的本名叫做月庵,複姓歐陽。歐陽月庵小時候曾經在街上碰到一個窮和尚,到處化緣,小哥哥覺得他可憐,就經常送飯到他住的破廟裡給他吃。
一開始和尚一聲不吭,只是雙手合十輕輕一低頭,後來有一次他發現和尚從破廟的房梁上輕輕飄落,就像樹葉子一樣。歐陽月庵才知道這個和尚是個武林高手,就拜師跟他學習。三年之後,歐陽月庵十三歲,已經可以輕而易舉跳上房頂了。
道教全真排龍門第十一代傳人趙壁塵曾經這樣評價武學大師孫祿堂:「餘修仙學,正在途中,所歷艱險,非道中人可知,餘友中慕仙學者雖眾,半途而廢者絕多,近世唯孫祿堂先生修得金身,以武入仙者餘知僅此一人。」
我從小修道修仙,現在還在途中,未獲成功。從我的經歷,甚至修行的艱難,這是「道外之人」所無法知曉和體會的。我們朋友中也有很多人羨慕修仙這條路的,但是大多半途而廢。距離較近的,我只知道孫祿堂先生的修為應該已經達到了「金身」的地步,我說知道通過練武成仙的,只有這一個人。
趙壁塵所說的「金身」和「成仙」到底是一種什麼境界,我輩後人已經無從了解,總之,即便是有誇大的成分,也足見近代江湖中仍有高手存在,他們的武功修為的確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