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國外的一些節日流傳到了,由於節日的一些儀式比較新奇,所以比較受年輕人的追捧,像萬聖節之類,這幾年年輕過的是如火如荼,很是流行。但是這種比較新奇帶上面具進行娛樂的節日,也並非是西方獨有,像我國宋朝時期的儺俗,就有人們帶上面具進行娛樂活動的,其實就是當時人們過的萬聖節。
中國在很早就有了儺俗,但是那個時候還屬於原始宗教的宗教儀式的一種,所以還不能看做萬聖節。真正像我們今天一樣萬聖節一樣世俗化、娛樂化是在宋朝。

我們從今天流傳下來的一些典籍和圖畫中可以看到當時人過「萬聖節」風貌,《夢梁錄》記載當時南宋時的宮廷的儺俗是用些教坊伶人帶上鍾馗、將軍、神將、灶君、鬼使等神鬼的面具演奏著樂器,進行非常歡快的表演。從一些畫作上看當時的普通農民也會帶上各種面具進行跳舞等娛樂活動,而且也很輕鬆愉悅的表情,早已無早期儺俗中餓鬼的兇惡,反而像是一種遊戲。
而且宋代的儺俗和西方的萬聖節的相似不僅體現的面具上,連習慣都很相似。西方萬聖節小孩會帶上面具挨家挨戶要糖果,《東京夢華錄》記載類似習俗:到了儺俗,就有人帶上面具敲鑼打鼓,挨家挨戶討錢,起到「驅儺」之意,小孩大人都成了這個節日中群魔亂舞的一員了。

今天萬聖節小孩最為歡樂,宋代也不例外,每次有儺戲的時候孩子們都是追著看,甚至還出現專門小孩用的玩具儺面具,每到儺俗,家長都會買面具回去給小朋友玩。宋代有副《百子圖》裡面描繪的就是一次儺日的兒童狂歡,還有的畫裡還有小朋友模仿儺日的儺儀,看起來很快樂開心,和今天小朋友過萬聖節沒什麼兩樣。
儺俗在宋代發生的改變,是宋代的社會生活的世俗化、商業化,所以儺俗也和當時的商品、社會生活相互融合了,變成了一場世俗化的「萬聖節狂歡」,但是儺俗在宋代的變化並沒有繼續下去,到了明清時期又成了恐怖猙獰的古老驅鬼儀式,一直到今天,如果宋代的儺俗繼承下來,也許今天我們就有自己的萬聖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