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不能出門的春天,放假最早、預計開學最晚的大學生們,儼然成為了自我隔離時間最長的群體。長期處在這種環境下,由於他們的的社交需求無法在線下得到滿足,線上交友成為了一種新的主流。
這一次,選擇了幾位大學生聊一聊「線上交友」這個話題,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阿拉
20歲 女 使用線上社交兩個月
我是今年一月在家待得太無聊了,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使用蜜糖圈交友APP的,在這個APP裡約會交友是主題,同城附近人比較多。」
剛開始我搭訕的是一個照片還蠻好看的男生,我們兩個聊得特別投緣,當天就加了微信。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和我聊天的時候暴露了他的「目的」想約我,我一時都有些蒙了,之後我們再沒聯繫過,連朋友圈的點讚之交都算不上。
後來類似的情況又發生了幾次,我才知道這個軟體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約會社交」。除此之外,有時候我會遇到一些男生,他們談戀愛的目標性特別強,剛成為好友就問我可不可以發照片看一下,想不想找男朋友這種問題,我就把他們拉黑了,自己也卸載了軟體。
李雙
23歲 男 使用線上交友軟體兩年
其實我覺得這個話題要分情況討論,比如使用交友軟體到底是為了交友還是為了戀愛。如果是單純的交友,我這兩年在線上APP還交到了幾個不錯的朋友,大家有相同的愛好,線下也見過面,會經常聯繫。但大多數情況是日拋交友,可能聊個幾句就沒有以後了,反正線上交友的成本低廉,大家在現實生活中很忙碌,不會特意把一個網友放在心上。
如果是以談戀愛為目的的話,其實大家不妨都真誠一點,男生要懂禮貌有分寸,不要隨便問女生的隱私;女生也可以主動一些,不要有高男生一等的心態,每次都要男生主動,畢竟誰也沒欠誰的。
小加
21歲 女 使用線上交友軟體3個月
我使用的是一款約會交友軟體,每天系統都會按照我的喜好給我推薦10個我可能會喜歡的男生。點亮心形是心動,右滑是下一個。但其實我很少點亮心形,通常都是右滑,因為我總覺得大數據推薦的下一個總是會更好,最後卻什麼都沒得到。
不過使用這種APP也要多加小心,畢竟大數據只推薦人,卻不能鑑別人的品性。之前系統推薦給我的一個男生剛好是我們學院的同學,他在這個APP上把自己包裝得特別成功,看起來就是一個靠譜的「有為青年」,情感狀態是「單身」。但現實生活裡他已經有女朋友了,兩個人甚至還保研去了同一所大學。所以我覺得線上交友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如果感到孤獨的話,可以在上面聊聊天,但不要輕易動心。
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年輕人使用交友軟體都折射出他們的孤獨感,而這種孤獨感在這次疫情的隔離中被無限放大。我們雖然緊握手機,通過各種軟體無時不刻地與外界創造連接,但是心靈依舊是一座座孤島。
大學生無法返校,只得通過網課屏幕窺探同學們的喜怒哀樂,技術的發展也許讓雲端上課成為可能,可是卻無法填補年輕人空虛的心靈和滿足真實的社交需求。
於是,賦閒的年輕人開始訴諸陌生人社交軟體,找一找同好朋友,或者期待一場戀愛。
社交軟體像是一個巨大的廣場,我們的緣分被算法精密地安排著,只要我們的標籤一致,只要我們位置相近,只要你上傳的照片足夠吸睛,我們就會「不經意地」相遇和匹配。奇怪的是,我們常常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窺探欲不斷精心挑選,但是匹配後的聊天常常止步於交換基本信息,或者我們的關係僅僅維持了一天的熱情。然後我們消失於人海,再無交集。
也許我們會訝異,為什麼年輕人的線上交友來得快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