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黑豹保護站救助兩千多隻國家級保護動物 十渡成為「中國黑鸛之...

2020-12-02 北晚新視覺網

拒馬河畔。離地200多米的一處山崖裂縫中,在60倍望遠鏡的輔助下,可以清楚看到兩隻野生大黑鸛正在給小鳥餵食。

黑豹野保站提供

「6月3日,天氣晴。凌晨5點飛離巢穴,晚7點歸巢,大壯夫婦共折返11次,為小鳥覓食。每次歸巢停留時間約2分鐘。巢穴上空無猛禽盤旋。」巢穴800米外的另一座山頂上,身著迷彩服,在偽裝網掩護下的野保站長李理,在巡護日誌上寫下了今年第57次的巡護情況。

其實,李理保護黑鸛的報導,近些年晚報時有刊發。自1980年2月25日《北京晚報》復刊之後,版面上經常能看到關於保護北京地區野生動物的報導。30多年來,每年候鳥遷飛,記者們筆下記錄的不僅僅是一則則動物趣聞,這些報導更見證了北京推進生態文明的巨大變化。

「白天鵝」事件曾震驚北京

1987年元旦,《北京晚報》上刊發了這樣一條消息:《玉淵潭公園今年飛來二十多種鳥類》。報導雖不長,寥寥百字,但背後的故事卻令很多人都記憶猶新。

玉淵潭公園是京城著名的十大公園之一,也是一座以植物造景為主的生態類公園,這裡有61公頃水面。正因為得天獨厚的條件,每年這裡都有大量的野生鳥類來此安家。

1980年12月11日,四隻美麗的野生白天鵝飛臨玉淵潭公園東湖,城市水域飛來了野生天鵝,這讓久居都市的北京人感到新奇,冬日蕭索的園子也因此多了一派生機。人們成群結夥地來到公園,爭先目睹白天鵝的風採。然而,這個消息也引起了狩獵者的歹意。十天後的傍晚,天暗人稀,兩個青年端起了獵槍,一隻白天鵝不幸殞命。突如其來的槍聲和驚嚇,也令其餘三隻白天鵝遠離了湖岸。

天鵝是終生一夫一妻制,文人墨客們常常會形容它們的愛情至死不渝。據當時一些人的記錄,失去了同伴的那隻白天鵝徹夜地引頸哀鳴,它在呼喚逝去的情侶,它更是在向人類的野蠻行為抗爭。從此,湖面上不見了它的蹤影,誰也說不清楚它究竟去了哪裡。「白天鵝」事件震驚了北京城。

也是從那時開始,愛鳥護鳥成了京城百姓日趨關注的話題。1985年,國家科委倡導實施「火炬」招鳥工程,玉淵潭公園一片60畝的混交林,被作為鳥類招引區,通過懸掛鳥巢、布置鳥食臺、禁用化學農藥等方式,為鳥兒創造了良好的自然環境。此外,公園內還栽植了大量金銀木、薔薇類帶果實種子的植物,在美化環境的同時也為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很快,招鳥工程有了成效。1987年新年伊始,玉淵潭公園就迎來了新「客人」。時隔多年,現如今,作為一家老牌公園,玉淵潭裡的環境越來越美,這裡已經成為各種鳥兒們棲息的樂園。

黑豹野保站進入讀者視野

30多年來,隨著《北京晚報》等新聞媒體的推動,北京市市民的環保意識發生了明顯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到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動中,一批民間環保組織和機構,正在為北京的生物多樣性做著貢獻。

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就是這樣一支隊伍。由畫家李理帶領12名站員在北京地區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至今,他們共救助國家一級、二級野生動物兩千多隻。對於野生黑鸛大壯,李理並不陌生。從2013年發現它首次產仔,至今,它以平均每年4隻的數量,累計產仔19隻。黑鸛是世界瀕危珍禽,全球僅存大約2000隻。如此高產的大壯,在「黑鸛之鄉」房山,是出了名的「英雄母親」。

李理創建的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總站,位於房山十渡地區。建站之初,李理曾在拒馬河畔看到一種大鳥,它數量不多,只有3隻,但它的美麗卻分外奪目。這種不常見的鳥究竟是什麼?經過查閱資料、拜訪專家,仔細對比後,李理發現,這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全球現存量只有兩千多隻,珍惜程度堪比大熊貓。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用畫筆記錄下它美麗的身影,同時,也想到今後保護站應該肩負起保護這個繪畫對象的責任。

十渡是著名的京郊旅遊點,每到節假日,遊客便蜂擁而至,這讓黑鸛的日常覓食不堪其擾。黑鸛生性膽小怕人,遊人一多,它們就很難有機會靠近淺灘處覓食。為了開發旅遊資源,一些開發商或村民圈地攔河,拒馬河被分割成一塊塊,一段段,導致下遊的河水越來越少,甚至引起斷流。這些不規範的開發行為直接影響到黑鸛的覓食,棲息地也遭到破壞,它們要想吃飽,成了一件難事。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從成立之初,便致力於開闢和重建黑鸛的棲息地,保護黑鸛的覓食場所,使大批黑鸛能夠在此繁衍生息。年復一年,黑鸛的種群數量悄然發生著改變。越來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到房山黑鸛這個大家庭中。2006年12月19日,《北京晚報》獨家報導了十渡地區出現珍稀野生黑鸛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不過,一些科研團隊也對野保站的工作提出了質疑:黑鸛是遷徙性鳥類,怎麼能判斷它們就是在北京繁殖的呢?

有圖才有真相。李理要證明「黑豹」這些年一系列做法的科學性,以及證明黑鸛不僅是遷徙鳥類,同時它們也具有遷移性,能夠在一個區域內固定生活,他發動了大量的工作人員和大批的志願者和老鄉,去找黑鸛的「家」。

十渡成為「中國黑鸛之鄉」

8年前,《北京晚報》上的文字和圖片,記錄下了尋找黑鸛鳥巢的驚險過程。2010年5月,李理帶領站員爬上了京冀交界處285米高的懸崖,在此前的監測中,他們發現這裡疑似有一個黑鸛巢穴。帶著三十多斤的拍攝器材和攀爬設備,經過幾個小時的手腳並用,李理和站員們終於找到了這個巢穴的所在。

「黑豹」的發現震驚了野保圈。政府部門也開始關注野生黑鸛的生存狀況。市林業局和房山地方政府還為此專門成立了黑鸛專家組,黑豹野保站作為重要的巡護力量,也參與其中。後來,他們又連續監測到好幾個巢穴中都有黑鸛寶寶出生,其中,英雄母親「大壯」連續多次成功繁育。

2014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正式授牌房山十渡地區為「中國黑鸛之鄉」。長期從事動物保護的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郭立新說,在中國,黑鸛的保護區中比較著名的有山西靈丘黑鸛省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擁有獨特的生態環境和較為豐富的生物資源,歷史上就是黑鸛主要繁殖區和越冬地之一。在北京房山十渡,黑鸛從最初的3隻已增長到目前的70多隻,這是極小動物種群在我國得到有效保護,種群數量快速增長的典型,十分難能可貴。李理和他的團隊代表了北京志願者的水平,他們的付出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和社會的認可,也讓公眾更加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來源:北京晚報 劉琳

相關焦點

  •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有新身份 畫家李理:用水墨回報自然
    2016年6月20日訊,青年畫家李理有一個與筆墨丹青完全不沾邊的身份——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站長。李理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同時也是北京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資深會員。雖然時下流行「跨界」,但很多人仍覺得他「跨」得有些大。但對於李理而言,這一切仿佛是順其自然。
  • 野生斑羚再現房山 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供圖新京報訊(記者信娜)近日,北京一家環保組織在房山與野三坡交界處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斑羚。當地村民稱已有十幾年未見野生斑羚。北京野生動物保護站相關負責人表示,相比過去,近幾年北京周邊生物多樣性已有較大提升並更穩定。
  • 北京黑豹野保站工作人員救助「落難」紅隼 小傢伙竟是猛禽動物
    昨天,北京黑豹野保站的工作人員進行日常野外巡護時,在房山拒馬河流域發現了一隻「落難」的小紅隼。根據羽色和動作,巡護人員判斷這個小傢伙剛剛學會飛翔離窩不久。經過檢查,小紅隼翅膀處有輕微外傷,而且長時間沒有進食導致過度體虛,喪失了飛行能力。
  • 地球的故事丨又有動物盜獵至瀕危,來看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紅榜
    繼2011年西黑犀滅絕之後,北白犀即將成為第二個被盜獵毀滅的犀牛亞種。這隻犀牛的名字叫「蘇丹」。45歲高齡的它已經接近了北白犀的壽命極限,因衰老和感染,最終飼養員決定在為它施行安樂死。在它出生的1973年,這個星球上還有1000隻它的同類;而現在只剩下2隻,都是雌性,而且都是它的後代。
  • 黑豹並未滅絕!國家級保護動物重現重慶金佛山
    南方網訊據重慶商報曾被認定早已滅絕的黑豹重現重慶金佛山,這是記者昨日從重慶南川獲悉的。  據悉,5名在魚泉一馬嘴段的公路上鋪設光纖的工人目睹了它的出現:長約1米高,高約1米的一個大黑傢伙從公路中央悠悠地向密林踱去,約1分鐘後,這大塊頭便消失在密林深處,留下幾隻梅花狀的足印。
  • 原標題:400多隻大天鵝來到北京 比往年早了半個月 還有不少綠頭鴨...
    不久前,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在巡護監測候鳥遷徙情況時,發現了400多隻天鵝的蹤影。據介紹,天鵝從南方遷徙北上的時間,往年都集中在3月中下旬左右,這次它們抵京的時間提前了半個月。究其原因,可能與北方冰化時間較早有關。10天後,野鴨湖溼地將迎來天鵝到京的高峰。  北京有一條候鳥遷徙線  「第一批候鳥已經抵達野鴨湖『報到』了!」
  • 北京懷柔村民救助了一隻冠魚狗!它非魚非狗,是只鳥
    5月13日,懷柔區湯河口鎮一村民救助了一隻野生動物——冠魚狗。名字帶「狗」,其實它是一隻鳥!據湯河口森林公安派出所的森林警察介紹,13日上午10點左右,一村民將一隻腿部受傷的鳥送到湯河口森林公安派出所,沒有留下姓名就走了。
  • 全面禁止野生動物經營和飼養?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出來說話了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該保護站由一批志願者組成,他們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已有20年時間。李理告訴記者,重新修訂後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審批愈加嚴格,不是誰想辦就能辦下來。除了野生動物經營問題之外,李理提醒,野生動物在家中飼養也是非常危險的。
  • 宿遷保護站正式成立流浪小動物有了溫暖的家
    其實我們身邊的流浪動物們也需要一個溫暖的家。18日上午,「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宿遷保護站,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於宿豫正式成立,這給流浪動物們提供了一個暫時溫暖的家。因為對小動物「情有獨鍾」,90後宿豫小夥胡明興的工作一直都與小動物有關。
  • 今天,跟隨「黑豹」鏡頭看看那些美麗的野生動物
    就讓我們跟隨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鏡頭,去看一看那些美麗的野生動物吧!這些照片,都是他們在野外監測中拍攝的。 ,由北京80後青年、畫家李理髮起成立,是純民間的野生動物保護組織。2000年成立以來,20年來,他們在北京開展候鳥遷徙保護項目、黑鸛保護項目等,卓有成效。他們還走出北京,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與各野保組織一起,參加豐富多樣的野保活動。
  • 國家級保護動物在吶喊:當疼痛無法用言語表達……
    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隨後啟動斑海豹救助機制,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大連聖亞海洋世界三家救助單位,對解救出來的活體斑海豹幼崽實施緊急救助。救助過程中,9頭斑海豹幼體因受到驚嚇或營養不良死亡,62頭斑海豹幼崽存活,目前健康狀況暫時穩定。
  • 新疆庫爾勒民警愛心接力救助多隻野生動物
    本網訊(高珊珊)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森林裡的小動物經常闖入城市,庫爾勒市公安局薩依巴格派出所愛心接力連續救助多隻野生動物。目前,小刺蝟已被庫爾勒市野生動物保護站妥善安置保護,待其能夠獨立生存後放歸自然。11月23日17時許,庫爾勒市公安局薩依巴格派出所巴音社區便民警務站接到群眾求助稱,單元樓道內有一隻鳥,可能出來覓食被困在單元樓道裡,因不知道是什麼鳥不敢擅自處理才打電話報警求助。
  • 城步:救助一隻領角鴞
    4月28日,在湖南南山國家公園兩江峽谷,城步苗族自治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肖樹文一邊忙著給一隻怪鳥餵食做放飛準備,一邊對筆者如是說。原來,4月21日,城步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接到縣城儒林鎮一愛心居民送來的一隻頭頂長角怪鳥,請求救助。
  • 北京頻現「狐仙」,都是來自「人間」!這種行為或觸犯法律
    野保專家、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通過實地調查發現,這幾隻狐狸並非野生動物,應當都是近些年被人隨意放生的,「有些動物甚至不是中國物種,隨意野外放生很可能破壞當地生態平衡。」李理說。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表示,「這一定是人工養殖,然後被隨意放生在山區的。」
  • 方山:成功救助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近日,一隻嘴長、腿長個頭挺大,羽毛為黑色的、腹部為白色的大鳥出現在方山縣石站頭村一戶農民家院子裡,經方山縣林業部門救助確認,發現這隻大鳥竟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 北京野生動物種類增至600種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首都野生動物種類呈現增長態勢。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野生動物種類已達600種。1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在房山區舉行「2018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活動。
  • 北京:藍狐幼崽冒失闖進小區,個性寵物無人敢收留遇救助尷尬
    北京:藍狐幼崽冒失闖進小區,個性寵物無人敢收留遇救助尷尬 王琪鵬/北京晚報 2018-09-27 15:53
  • 中國海龜保護聯盟成立 海龜將成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該活動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和漁業廳主辦、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承辦,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國家海關總署緝私局、中國海警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單位25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全國流浪動物救助聯盟成立!
    2020年10月20日,由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發起,各地動保組織負責人、法律專家及資深動保志願者共計十餘人在北京召開了「中國流浪動物救助聯盟
  • 家養「寵物猴」愛搗亂大便糊籠 實為二級保護動物
    家養「寵物猴」愛搗亂大便糊籠 實為二級保護動物 經過諮詢,小吳才知道小猴是一隻野生獼猴,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隨後,他將小猴送到野生動物保護組織。  小猴越長大越愛「搗亂」  昨日,小吳講述,這隻猴崽是朋友在去年年初買來的。去年7月份左右,朋友因為要出國,就將小猴送給他,當時小猴還需要喝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