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於三隻松鼠的投訴中,還有包裝中發現蟲子、異物,以及產品發黴、變質等問題。
近日,三隻松鼠麵包中吃出整隻蒼蠅的消息引發了消費者和業內關注。
2019年11月21日,瀋陽的車女士「雙十一」購買的三隻松鼠足跡麵包,打開後竟發現包裝內有一隻蒼蠅。車女士在與客服取得聯繫之後,客服稱賠償其300元。但車女士對此處理意見並不滿意。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就此事聯繫到三隻松鼠品牌公關總監殷翔,他表示,因為不知道事情是否屬實,企業對此事還在調查之中,所以三隻松鼠並沒有官方解釋和回應。而目前三隻松鼠方面通過電話和登門拜訪都無法聯繫到該消費者。同時,殷翔也表示,嚴格來講,在正常的食品企業生產中,這種情況基本是不會出現的。
這已經不是三隻松鼠第一次出現關於食品安全的負面輿情。
2017年8月15日,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曾發布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其中就包括三隻松鼠開心果,不合格的原因為黴菌超標。
對此,殷翔表示,三隻松鼠在成立7年間只有一次抽檢不合格,就是2017年的這次產品抽檢,這種情況在整個食品行業都是相對普遍的,基本每家企業都會有。
不過記者發現,三隻松鼠在此前的招股書中曾提到,2016年7月—2017年6月,三隻松鼠曾因產品保質期標註與食品安全標準不符、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標有「促銷價」非促銷誤導消費、標示脂肪含量與實際含量不同、含糖量不符合等級要求、配料未在標籤中標註等問題,先後被多名消費者起訴,涉及產品包括滷藕、雪菊、凍幹檸檬片、奶油味瓜子、和田駿棗、魷魚絲等。
殷翔表示,招股說明書中提到的以上問題並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14起消費者的訴訟案件,三隻松鼠都是以勝訴告終。
除了以上情況,本刊記者查詢黑貓投訴等第三方網絡投訴平臺發現,截至2019年11月29日,零食企業的投訴統計中,三隻松鼠的投訴量為266起,而良品鋪子的投訴量為79起,達利食品的投訴21起,洽洽食品的投訴8起。
在關於三隻松鼠的投訴中,本刊記者發現了大量如車女士一樣,在包裝中發現蟲子、異物,以及產品發黴、變質等問題。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三隻松鼠近年頻頻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源,從表面上看,主要是其「貼牌+代加工」的產品生產模式。對於食品行業而言,代工模式容易出現質量問題。最重要的生產環節外包給供應商,對產品品質的管控就成為最大考驗。
今年5月三隻松鼠衝刺IPO期間,發審委也曾對三隻松鼠的代工模式提出了疑問,要求其說明公司採用外包生產方式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對外協加工商的重大依賴等情況。
在一位行業人士看來,代工工廠與品牌企業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品牌企業需要低價高質量的產品,但是代工企業也有自己的利潤需求,在控制運營成本的情況下,往往不太願意增加設備、投入精力去解決品牌企業提出的需求。
(責任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