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長壽的生物是什麼?毫無疑問就是斑鱉,在2007年以前,這個榮譽非斑鱉方方莫屬,方方身軀長1.52米,體重73公斤,壽命長達400多歲,是從明朝萬曆時期一直活到了21世紀。
2007年8月19日,蘇州西園寺400多歲的斑鱉方方去世,中國最長壽的生物交到了蘇州動物園的雄性斑鱉身上,它和方方相比,雖然還是小夥子,但卻也是100多歲的高齡。讓人遺憾的是,這是中國最後一隻斑鱉。
2019年4月12日,在蘇州動物園,科學家對中國這隻雄性斑鱉和另外一隻雌性斑鱉進行了採精和人工授精工作,2008年的時候,這隻雌性斑鱉嫁到蘇州,雖「圓房」後生下100多枚卵,但多次抽取數十枚卵做檢測,未發現受精卵,所以科學家就開始對它進行人工受精。然而90多歲的雌性斑鱉不幸去世,對於斑鱉漫長的壽命來說,90多歲還僅僅只是一個小姑娘。
即使放眼到全球,斑鱉也僅有3隻。其餘2隻在越南,一隻據傳是據傳是雄性個體,未予證實,甚至傳言它在2016年就已經離世。而另外一隻雌雄不明,發現它的過程頗為曲折:科學家懷疑有個湖泊裡有斑鱉,於是採集湖水,在水中找到了極微量的斑鱉DNA,微弱又明確,於是確認了這第4個個體的存在。
越南斑鱉龜祖
可以說,斑鱉是世界上最孤獨、最稀有的動物。這也意味著,人們將親眼見證它的滅絕。斑鱉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鱉,俗名&34;,背甲橄欖綠色、橢圓形,可長達1500毫米;腹甲黃白色、具2塊胼胝體;鼻吻部突出、鼻短而寬扁;頭部具大的黃色斑紋等體重可達115公斤。是一種已有2.7億年歷史的古老龜類動物,曾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錢塘江、太湖)和雲南紅河流域。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提到過斑鱉。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豔曲警芳心》中,賈寶玉說:「明兒我掉在池子裡,教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王八,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
然而斑鱉直到1873年才慢慢被人類認識。,英國學者John Gray將駐上海的一個英國領事在上海附近捕獲的幾隻大鱉定為新種,命名為斯氏鱉(Osaria swinhoei);除獲得一個博物館標本,經過十幾年的尋找,未發現任何一個斑鱉的野生種群。
不過,在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鱉科動物分類上,曾一度呈現混亂局面,斑鱉被認為是中華鱉的同物異名,甚至還把它當作黿,儘管黿和斑鱉存在巨大的差異,黿不可能超過100公斤。可癩頭黿就不一樣,而黿渾身上下都是柔軟的皮膚,沒有龜類那樣的角質盾片。反觀癩頭黿的背上就有長0.8-1.5米的龜甲。此外,斑鱉的頭部兩側有明顯的斑紋,腹部比黿少兩塊胼胝體。但因為人們幾十年習慣性的稱呼,最終導致國內外學者都將兩者混淆了,沒能及時對斑鱉進行保護。
直到1992年,趙肯堂對斑鱉的頭骨、背、腹甲等進行了細緻研究,證明斑鱉是一個獨特的物種,2002 年,斑鱉正式被確認為有效的新物種,然而這個時候斑鱉已經處於瀕危生物狀態。從2006年開始,紅河流域至今都未發現過斑鱉的幼體和亞成體。這說明斑鱉在紅河流域最遲在上世紀末或本世紀初就已經處於滅絕狀態。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斑鱉擁有很強的領域行為。一隻斑鱉就得霸佔一大塊地方。一旦其他斑鱉入侵領地,就會展開種群間的鬥爭。伴隨著生存空間的減小,斑鱉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壓力。而且因為體型巨大,它需要巨大的淡水水體作為狩獵和繁殖場的棲息地。然而隨著這人類對河流的汙染,這些地方都開始變得不再適合斑鱉生存。
像紅河流域,近年來庫區人為活動數量和程度增加,如網箱養魚、釣魚、捕魚甚至電魚活動,僅有的少數幾個在支流入口處的沙灘也因撈沙或電站、道路建設等而遭到破壞和幹擾,加上馬堵山電站庫區因蓄水或放水造成的水位波動和回水線變化,紅河區域已經基本不存在發現野生斑鱉的可能性了。
斑鱉的壽命非常綿長,或許這隻雄性斑鱉可以伴隨我們很長的時間,但是隨著野外個體的滅絕,雄性斑鱉走向滅絕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事實。
事實上,中國一直對於野生龜鱉類生物保護不足,你在野外基本上很難看到野生龜鱉,因為在傳統文化中,龜鱉的食用具有強身和醫療價值,所以人類對野生龜鱉進行過度捕食。但其實吃野外龜鱉類動物不但無益,反而極有可能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
原因在於,龜鱉的長壽可能導致它們的體內沉積了過量的重金屬。此外,它們的體內可能還含有如殺蟲劑這樣未分解的有毒化學品等。
中國野生龜鱉整體正走向瀕危,目前在中國野外,雲南閉殼龜、金頭閉殼龜、黑頸烏龜幾近滅絕;黿四爪陸龜、潘氏閉殼龜、百色閉殼龜、山瑞鱉、凹甲陸龜等都處於瀕危或者極度瀕危的狀態。除此之外,還有廣西的小鱉和湖南的砂鱉,它們的命運也和斑鱉類似,在20世紀末才被認定為獨立物種,如今也已經處於瀕危狀態。
我們應該保護野生龜鱉,這裡不應該成為它們的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