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說:「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感知到的「現實」是真實的?金魚看見的世界與我們所謂的「現實」不同,但我們怎麼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們真實?據我們所知,就連我們自己說不定終其一生,也在透過一塊扭曲的鏡片打量周遭的世界。」
金魚看到的世界為什麼跟我們所謂的現實不同呢?因為金魚的眼睛跟我們的不一樣,看到的世界也就不一樣。就像用廣角鏡頭,用紅外線望遠鏡看世界一樣,鏡頭內的成像跟我們裸眼看到的世界區別很大。
魚看到的世界不僅與你看到的不一樣,不同種類的魚兒看到的世界也互不相同。
世界上魚的種類有33600種,超過了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全部加起來的總和。其中超過3萬種魚類是硬骨魚,包括鯊魚在內的軟骨魚只有1300種。
從高山溪流到深海海溝,從雨林沼澤到極地海洋,無論是垂直高度,還是平面區域,魚兒生活的範圍都遠遠超過了我們。跟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魚兒擁有不同的眼睛,所見也不同。
魚眼跟我們的眼睛有什麼不同?
結構上,魚兒的眼睛跟你的很像,不過它們沒有眼瞼,也沒有淚腺。你需要淚水滋潤眼球,還會經常眨眼去除眼球表面的細微灰塵。生活在水裡的魚兒不存在這個麻煩,包圍住它們的水流時刻在滋潤清洗著魚兒的眼球,它們用不上眨眼和淚水。
聚焦
視覺上,魚兒的視力不如你的視力好。原因是,你在空氣中看世界,而魚在水裡看世界。
魚兒和你能看到世界全憑光線,光線的照射讓我們看見了物體。光線在不同的媒介中,傳播速度不同。以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標準,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跟在真空中差不多,但在水裡的傳播速度要慢,速度只有空氣傳播速度的四分之三,也就是0.75。當光線從空氣進入水裡時,因為傳播速度不同,會發生折射。折射是當光線穿越不同介質時發生的方向改變,我們把折射率定義為光線在介質中速度比值的倒數。光在空氣中沒有折射,折射率為1,而光在水中的折射率為1.333(=1/0.75)。折射率越高,光的速度越慢。
你在看物體時,光線經過了兩次折射才聚焦到視網膜上,角膜和晶狀體是你的聚焦工具。眼球最外層的角膜有圓潤的弧度,平行光線從角膜表面進入角膜內部時,發生第一次折射,轉折向中心聚集。然後,聚集的光線通過折射率略大於水的晶狀體,發生第二次折射,再次聚焦,最後成像落在視網膜上。
簡單地說,當你看見光線時,光線先是在空氣中傳播,而後在含水的眼睛裡傳播。
上圖是人眼聚焦圖。光線經過角膜的第一次折射後,聚集起來,然後你通過改變晶狀體的形狀來精確聚焦。要看清遠處的風景,你控制晶狀體的肌肉會放鬆,連接晶狀體的懸韌帶擴張,拉伸晶狀體變平,聚焦遠處。要看清近處的字畫,睫狀肌壓縮,懸韌帶回收,壓迫晶狀體變凸,聚焦近處。
魚兒生活在水裡,光線直接在水裡傳播,進入含水的眼睛,省略了在空氣中傳播的一次折射。跟你看物體不一樣,光線通過魚兒的角膜時,沒有發生折射。魚兒全靠調節它的晶狀體來聚焦,而且魚兒調節晶狀體的方式跟你調節的方式也不一樣。
上圖是人眼和魚眼的對比圖。你的晶狀體是塊有弧度的薄片,彈性很好,能壓縮拉伸。魚兒的晶狀體是個球,很僵硬,不能改變形狀。魚兒在聚焦時,不會像你一樣改變晶狀體的形狀,魚兒直接前後移動晶狀體的位置來聚焦。要看遠處風景時,硬骨魚收縮控制晶狀體的肌肉,把晶狀體儘量往後拉,靠近視網膜。不過讓魚兒前後移動晶狀體的位置有限,這意味著,晶狀體調節受到位置限制的魚兒看不了太遠,它們都是近視眼。
在空氣通透,陽光明媚的好天氣,你能看到20公裡的遠方。在水源清澈,光線合適的平靜湖泊,視力最好的魚兒能看到50米的遠方,而大多數魚兒都只能看清方圓10米之內的物體。
魚兒看不了太遠,但是能看清距離很近的東西。你看不清在你鼻子面前3釐米處的蟲子,魚兒就能看清。圓球形的晶狀體還給魚兒帶來了長景深的觀感,當它聚焦在5米遠的地方時,5米之後的物體也能看清楚,就像魚眼鏡頭裡面的成像一樣。不過魚眼能看清的範圍有限,看不清魚眼鏡頭裡的藍天白雲。另外魚眼只能看清視野中間的物體形狀,視野邊緣的物體會變形。
魚兒沒有眼瞼,晶狀體調節位置有限,加上魚兒的瞳孔很大,不能縮小(除了鯊魚,鯊魚能調節瞳孔大小),影響了它對光線的適應性。你對光線的適應性很強,從黑暗的電影院走到陽光下,眯一會兒眼,縮小瞳孔,一分鐘就能適應光線變化。可是魚兒不行,你在黑夜裡把客廳的燈打開,魚缸裡的魚兒會先躲到陰影處,至少要等上30分鐘才能適應強光。湖泊裡的魚兒最愛微光,在清晨、傍晚和陰天時,它們更加活潑好動。
雖然魚兒的視力遠不如你,還怕強光,但是它的視野比你的廣闊。
視野
你的雙眼位於前方,有出色的視覺,但你看不到側邊的物體。而魚兒的眼睛長在腦袋的側面,左右隔開,每隻眼睛能看到側邊180度的範圍。在雙眼視線重疊的正前方,魚兒能看清空間距離。
如果你閉上一隻眼睛,只用單眼看世界的話,會發現很難確定物體距離你有多遠,就連彎腰撿起掉落在地板上的鉛筆時,都會錯位。只有睜開兩隻眼睛一起看,才能精確把握距離。就像打羽毛球或桌球,如果你兩隻眼睛的視力差距很大,又沒戴眼鏡調節的話,會影響接球動作,因為有視差,你不能準確定位球的位置。
魚兒跟你一樣,單眼看到側邊的物體時,不能很好地判斷距離遠近。只有物體出現在雙眼都能看到的正前方,才能把握距離的遠近。而在捕食蟲子和蝦米時,確定位置很關鍵。魚兒視野覆蓋範圍很廣,不過也有盲點,它的正後方區域是視線覆蓋不到的地方。你徒手捉魚時,從它的後面下手最為妥當。
魚兒除了有比你更廣闊的視野外,它還能看到你看不見的色彩。
色彩
你的視網膜裡有2種感光細胞,一種是視杆細胞,用來分辨明暗。另一種是視錐細胞,用來分辨色彩。視錐細胞分3種,感紅細胞,感綠細胞,感藍細胞,分辨不同的色彩。紅綠藍是光的三原色,調配組合後你能看到五顏六色的大千世界。(註:光的三原色跟調色板上紅黃藍的顏料三原色不同。)
大部分的魚兒眼裡的視錐細胞有4種,比你多了一種感知紫外線的細胞。大多數的魚兒能看到你看不見的紫外線,它們的可視光譜比你的更寬。
上圖是生活在珊瑚礁裡的2種雀鯛魚,上方的是安波魚(ambon damselfishes),下方的是檸檬(lemon damselfishes),長成一模一樣的明黃色,沒法區分。但如果一條檸檬魚進入安波魚的領地,立刻會被安波魚驅逐。安波魚怎樣辨認出異族檸檬魚?昆士蘭大學團隊用帶濾光片的鏡頭看到了雀鯛魚的秘密。
上圖是帶濾光片的鏡頭拍下的照片,上方是安波魚,下方是檸檬魚。濾光片阻擋了其它波長的光,只留下紫外線照射在魚兒的身上。照片上你可以看到安波魚和檸檬魚的臉頰上長著不同的圖案,臉頰的複雜圖案在紫外線的反射下能看到,你用裸眼看不到,而魚兒能看到,這是它們獨特的防偽標誌。
除了紫外線外,有些魚兒還能看到紅外線,偏振光,它們的可視光譜超過人類太多。
上圖是能看見紫外線的金魚眼中的世界,它看到的色彩比你看到的更玄幻。
廣袤海洋,從淺水到深水,從熱帶到極地,不同環境下的魚兒擁有不同的眼睛,現在來看看劍魚和鯊魚的眼睛有什麼不同。
劍魚
劍魚的血是冷的,但它的眼是熱的。
天越冷,你的行動越遲鈍。在冬天的冷風中回個微信,手指凍僵了連打字都不利索。水裡的魚兒跟你一樣,寒冷會阻礙它們大腦和肌肉的功能,延長反應時間。面對寒冷,以速度取勝的劍魚,為了保持自己銳利的目光,演化出給眼睛加熱的能力。
劍魚的眼睛周圍有個加熱器官,把血液加熱後提供給眼睛和大腦,讓冷血的劍魚擁有溫暖的目光和思維。在只有3℃的冰冷海洋,劍魚的眼睛溫度能提高10℃到15℃。加溫的眼睛工作速度比冷血眼睛要快上10倍,追蹤獵物不在話下。
冷血的劍魚,身體溫度跟隨環境變化。水流帶走熱量的速度遠大於空氣,為了單獨給眼睛加熱,保持溫度,劍魚消耗了不少的能量。在3萬多種魚類中,只有22種魚類擁有加熱眼睛的能力。
同樣是捕獵高手的鯊魚跟劍魚一樣,也會加熱眼睛,此外,鯊魚還有一種劍魚比不上的夜視能力。
鯊魚
鯊魚喜歡在夜間捕食,它們擁有一雙透視暗夜的眼睛。
鯊魚的視網膜後面有層反射膜,叫做絨氈層透明質。光線透過視網膜照射到透明質上,能重新反射到視網膜上,讓鯊魚的夜視能力加倍
。貓咪的眼睛裡也有這層反射膜,到了夜晚閃閃發光。如果鯊魚深夜在陸地上行走,你也能看到它們黑夜裡發亮的雙眼。
真實世界
魚兒看到的世界跟你看到的不同,哪一個更真實?
無論是魚兒還是你,看到的世界都是真實的,沒有誰比誰更高級。實際上,你跟魚兒一樣,看到的世界只是真實的一部分。除了眼見為實的圖像外,還有很多看不見的真實物體同時存在。
從星空到深海,人類一直在探索著看得見和看不見的世界。真實世界像一張巨大的拼圖,每一個新發現是拼圖的一塊單片。一塊塊的單片積累起來,我們能逐漸拼接成完整的真實世界。
期待有一天,不再像霍金先生說的那樣:「透過扭曲的鏡片打量世界」,我們能完完整整地看清楚真實世界。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一直在路上,從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