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關村創業大街,一場七夕活動中,4對青年男女在參加「愛情大爆炸」互動遊戲。
昨晚,「仰望星空」科學之夜在北京天文館上演。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用天文望遠鏡觀星。
昨晚,中關村壹號園區,一對情侶在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全息影像前留影。
昨日,北京民俗博物館,小朋友體驗投針驗巧小遊戲。
昨日,東城區2020年「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七夕文化節主場活動現場,一對老年夫妻觀看七夕主題情境朗誦會。
昨晚,北京天文館,小朋友和「太空人」在互動。
昨日,北京民俗博物館,金婚老人石女士與老伴手系紅繩合影留念。
掃碼觀看視頻 七夕新人牽手登記結婚
七夕夜北京天文館舉辦「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中華世紀壇打造月下鵲橋
新京報訊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昨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多場七夕活動舉行。
北京植物園在園區文創商店舉辦「乞巧穿針」刺繡體驗和「案頭清供」古典插花藝術表演活動,吸引了不少遊客參與。多位專業刺繡老師為遊客講解刺繡文化知識,教授刺繡技法。在老師指導下,小朋友和家長一針一線完成了菊花、桃花、牡丹等傳統花卉刺繡作品。北京植物園技師宮萍現場講解插花文化的由來,以及插花作品的構圖布局,選材應用,日常養護等相關知識,並示範表演插花過程,遊客紛紛駐足聆聽觀看。
北京民俗博物館的乞巧遊藝會讓大家體驗了投針驗巧、鳳仙花染指甲等極具浪漫色彩的七夕民俗。北京民俗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七夕其實不僅僅是青年男女示愛的節日,更是傳統民俗中女孩子的節日。古時候,女孩子要在七夕當天穿針乞巧、投針驗巧。北京民俗博物館因此特別還原了很多妙手展巧的環節,比如在古裝影視劇中時常出現的把繡花針放於水面以驗智巧的遊戲,大家都可以一試身手。此外,很久未見的鳳仙花染指甲也在北京民俗博物館重現,工作人員用天然鳳仙花作原料為遊客染出紅如瑪瑙的丹蔻,吸引了眾多愛美的女性上前一試。
西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在大觀園舉辦的七夕節文化活動,包含文藝節目演出、七夕傳統非遺項目展示及巧娘分享、有獎知識問答等環節。非遺項目展示有京派剪紙、彩蛋繪製、北京絹人、北京雕漆、傳拓技藝、彩砂工藝、彩塑京劇臉譜、北京內畫鼻煙壺、裕氏草編等。
北京天文館
七夕遇科學 夜觀牛郎織女星
作為2020年科技活動周的特色活動,「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昨晚在北京天文館上演。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參觀者在天文科普工作者的指導下觀測了「七夕」夜的美麗星空。
農曆七月初七夜晚,銀河橫跨星空,相傳這天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古時候,婦女們會在這天祭拜織女星,乞求織女賜予自己靈巧的雙手,因此被稱為「乞巧節」。
天文館科技輔導員張鑫介紹,進入夏季後,位於北半球中緯度附近的人們,每當晴天的晚上,抬起頭就可以看到「織女星」正在頭頂,散發著白色耀眼的光芒。「織女星」屬於織女星官,該星官由三顆星組成,大家常說的「織女星」就是這個星官最亮的「織女一」。古人用河鼓3星中最亮的「河鼓二」來代表「牛郎星」。
北京天文館科普教育部主任楊斌介紹,在夏季的夜空中,織女星、牛郎星和天津四(天鵝座α)會組成一個三角形,被稱為「夏季大三角」。由於三顆星都非常亮,只要避開強烈的城市燈光幹擾,就能看到這個明顯的幾何圖形。
市民陳女士表示,能在七夕夜觀賞織女星和牛郎星很有意思,也能讓孩子記牢天文知識。
中華世紀壇
打造沉浸式場景 點亮月下鵲橋
七夕佳節,中華世紀壇在8月22日、23日及25日晚為情侶開啟夜間專場,以「聽見愛情的聲音,看見愛情的模樣」為主題舉辦七夕夜場特別活動,活動圍繞傳統文化打造了多個沉浸式場景。
「鵲橋相會」是此次七夕主題展覽活動的重點環節之一,場景以中華世紀壇主體作為背景,月球充氣燈作為情侶相會的主要烘託元素,並藉助室外臺階打造喜鵲和月亮的高低錯落感。當情侶一起走上「鵲橋」時,燈光將瞬間點亮,營造出世紀盛典的華麗一幕。
昨晚,活動迎來高峰。不少情侶執手登上世紀壇打造的七夕月下鵲橋,在月色朦朧中,在朗朗星空下,傾訴愛意,留下美好回憶。
■ 相關新聞
七夕搭鵲橋 遊戲手牽手
昨晚,在北京經開區,50多名來自各大重點企業的單身青年匯聚一堂。大家在快問快答、心有靈犀、糖瓜粘等生動有趣的小遊戲中相互認識,不大的空間裡,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
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開區組織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希望藉助七夕傳統節日為企業單身青年人才牽線搭橋,解決他們社交圈子窄的實際困難,同時鼓勵青年人才在亦莊新城成家立業,讓他們既共享發展紅利,又享受幸福生活。
昨晚亦莊鎮也舉辦了七夕活動,有80多位年輕人參與,希望牽手成功。
「愛情車票」環節貫穿活動始終,嘉賓可將想對心儀對象說的話寫在「車票」上,註明自己的編號和對方的編號,由工作人員進行傳遞。互相有意的,會被邀請到鬧中取靜的「愛情專車」單獨會面。最後的「真情告白」環節,大膽的男嘉賓走上臺向自己心儀的女嘉賓表白,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的「求愛大作戰」。
A06-A07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璐 倪偉 吳婷婷 裴劍飛 王萍
A06-A07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王飛 吳寧 王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