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種網絡媒介的誕生,與多人都被網絡上的各種軟萌、搞笑、霸氣的貓咪吸引。一些人一時腦熱就將貓咪帶回了家,但是帶回家之後發現貓咪會掉毛,有些貓咪到處拉便便拉尿尿,會抓家具等等。總之就是一句話:貓攪亂了我的生活,變成了一種打擾。於是,不少貓咪被關進了籠子,作為它們不守規矩的懲罰。
不同的是,一些貓咪只是被短暫的關進了籠子裡,而另外的一些貓咪卻幾乎被關了一生,長期的籠養不僅僅讓它們的心理遭受到了侵害,身體素質也快速下降。長期籠養的貓,掉毛嚴重,牙齒提前掉落,過度肥胖或者消瘦......
關於貓咪散養還是籠養一直都是貓圈爭執不休的問題,雖然籠養確實有不少弊端,但散養就不見得百利而無一害。首先,橘格格的觀點就是:不支持長期籠養,但是貓作為現代家庭的寵物,應該具備適應籠子的能力,比如外出、寵物寄養、留夜就醫等等。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籠養?長期籠養貓咪會有哪些負面影響?籠養真的就一無是處嗎,哪些情況之下貓咪可以暫時籠養?今天,我們就貓咪籠養一事來展開討論,同時歡迎各位留言一同探討~(注:本文僅討論家庭籠養,繁育某些特定品種進行的超大型貓籠飼養不在本文討論範疇之中)
首先,一些養貓家庭之中準備了籠子,但是籠子裡面有貓咪遊戲玩耍的設備,且籠子的大門始終對外敞開。貓咪可以在家裡面自由活動,同時也可以進入籠子睡覺休息。那麼,這種並不算籠養。此時這個籠子對於貓來說,反而是完全屬於它的一個休息活動區,貓會感覺到自在和舒適。
判斷貓咪是否屬於真正的籠養,可以從這3點進行:
•籠子的大門長期關閉,貓無法自由的進出和活動。完全「囚禁」在籠子裡面的貓,只有在鏟屎官打開籠門的時候才能短暫的離開籠子。它們沒有辦法自己打開籠門,同時這些貓沒有獲得自由在家中漫步和玩耍的資格。
•貓的活動範圍很小,整個籠子可活動和攀爬的區域有限。貓喜歡攀爬,它們對於攀爬高度的要求大於籠子的落地面積。一般家庭飼養貓咪的時候,要求空間面積最少要達到8平方米。如果小於這個面積,即便沒有籠子,那貓咪也變相的被關在「籠子」裡面,是一種「籠養的狀態」。但是,儘管寵物貓被限制在公寓或者不大的出租房,它們可以自由活動,可以和鏟屎官一同遊戲互動,這比不能快跑、跳躍和攀爬的籠子好得多。國內絕大部分的家庭飼養的籠子都不算大,普通籠子的高度還不到一米,那麼待在這種籠子裡面的貓就可以被稱為籠養。
•貓的所有活動全部都被關在籠子裡面進行,包括進食、排洩、玩耍和休息。這些貓咪每天很少有機會可以外出活動,有一些貓即便每天在鏟屎官的允許之下可以走出籠子1-2個小時,但它們仍然被稱之為籠養。這些貓咪會扒門,在籠子裡面的時候情緒躁動不安、嚎叫、想要逃離。如果它們自己逃出了籠子,會被主人訓斥和懲罰並重新關進籠子裡面。
長期將貓咪關在籠子裡面肯定是不可取的,尤其是一些多貓家庭把好幾隻貓咪關進同一個籠子。這會導致貓咪因為活動範圍過小,貓群之間的地位高低而產生壓力,使得貓咪更容易出現身體和心理的雙重疾病。
長期籠養的貓咪基本4歲左右免疫力已經很弱了,許多到了這個年齡的籠養貓牙齒會提前掉落。它們的身體素質下降極快,消化能力減退,認知能力變弱,多數貓咪活不過6歲。事實上,任何動物都不應該被長期籠養,從動物園被關到轉圈圈的老虎到家裡面被關到瘋的寵物貓。籠子並沒有錯,但不應該把籠子當作寵物貓的終生歸宿。
1. 長期籠養的貓咪會持續性的精神緊張,當它發現自己被關進籠子之後,就會試圖尋找出去的辦法。不少的貓咪在此過程中會不斷的嚎叫或者試圖絕食來吸引鏟屎官的注意力,它們渴望離開這個牢籠。如果貓咪被長期籠養,它們的情緒波動會十分明顯且頻繁,變得易怒或者膽小易受驚嚇。長期籠養的貓咪還會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而亂拉亂尿,故意在水盆裡面尿尿就是表現之一。
2. 長期籠養的貓咪很容易出現消化系統疾病,比如頻繁嘔吐、便秘等。一部分貓咪食慾會降低,而另外一些貓咪食慾將會極其旺盛,導致暴飲暴食。貓少食或者多食都會對腸胃消化系統造成影響,長此以往貓的腸道將會變得極為脆弱,極容易嘔吐。暴飲暴食的貓將會逐漸變得肥胖,少食的貓咪將會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而貧血,身體逐漸柔弱。
3. 長期籠養的貓咪得不到足夠的運動,它們的消化吸收能力變差,身體狀態逐漸下降。暴飲暴食再加上運動不足,貓咪患上肥胖症,從而導致貓咪心臟功能退化、胰臟功能減弱、關節的負擔增加,貓的壽命大大降低。
4. 長期籠養會損害貓的關節。貓是喜歡上躥下跳的動物,它們的身體結構也支持它們這樣做。當貓在籠子裡面無法四處跳躍攀爬的時候,它們四肢的肌肉和支撐力將逐漸的減弱,關節進一步受損。
5. 長期籠養的貓咪記憶力和認知力不高,沒有散養的聰明。當貓長期被關在籠子裡面,它們對於環境的認識和學習能力比較弱。由於很少和外界互動接觸,它們很容易害怕,對籠子外面的世界抗拒不已。一隻長期被籠養的貓,即便被放出籠子,它們也更喜歡長時間趴著不動或找地方躲起來,不願意主動接觸新的事物。
6. 長期籠養的貓咪繁育能力低下,一些貓將無法繁育出幼崽。公貓繁育不出幼崽,而長期處於籠養狀態中的母貓對自己的幼崽具有攻擊性,一旦離開籠子,它們會迅速的將小貓叼出去並藏起來。
7. 長期籠養的貓極容易患上抑鬱症,沒有安全感。其表現為貓對玩樂沒有興趣、精神不振、消瘦、睡眠時間加長且睡眠質量不好、自殘、過度舔舐毛髮等。
當然,個體對於籠子的反應是不同的,總的來說幼貓對於籠子的反應比成貓要輕。即便如此,貓被長期關在籠子之後想要它們再恢復正常都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大部分的成年貓在籠子裡面超過3天,它們的情緒很明顯變得躁動不安,開始啃咬籠子,不斷地發出嚎叫,食量也會出現變化。這時候貓已經出現心理問題,一旦逃出籠子它們會因為害怕再次被抓一直躲在隱蔽之處;如果貓咪在籠子裡面的時間超過15天,大部分貓咪會停止啃咬籠子,它們的性格開始出現變化,比如從活潑變為消沉,從乖巧變得易怒;如果籠養時間超過一年,貓咪的性格已經變得喜怒無常,就算被放出籠子,想要它們恢復健康的心理狀態也是極難的一件事情。
如果有特殊原因需要將貓咪暫時的關在籠子裡面,也儘量不要超過三天,超過三天的話就需要每天讓貓咪走出籠子活動一下,這樣對貓的影響要小一些。
籠子,如果不是作為貓咪犯錯時的「監獄」或者「懲罰室」,養貓家庭中準備一個並無傷大雅。比如,以下這4種情況建議暫時籠養:
•新貓進家。當貓第一次到你家的時候,一個籠子或許會讓貓咪感覺更有安全感。這時候,你可以將貓放進籠子,同時籠門虛關,如果它想自己走出籠子巡視領地,它可以輕鬆的頂開籠門。一些家中有原住民的貓咪,新貓到家的時候也是需要進行隔離的,這時候籠子可以放在另外一個房間,讓貓咪先適應,同時給貓做體檢檢查貓咪有沒有傳染性的疾病。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則兩隻貓真正接觸並接受盾防的存在要容易一些,不會一開始就劍拔弩張的。二則,新貓與原住民相隔離開來,即便新貓被檢查出了具有傳染性的疾病,隔離治療也可以讓原住民免被傳染。
•貓生病需要靜養或者限制行動的。貓骨折摔傷或者剛結束手大的手術需要靜養之時,籠子可以限制貓咪的活動,免得貓咪動作大使得傷口撕裂。同時,對於多貓家庭而言,如果並沒有一間可以單獨用於病貓養病的房間,籠子可以將病貓和健康貓咪隔離開來,以免玩鬧受傷。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養病期間,如果貓咪有精神且有意願想要出來活動。那麼,可以每天讓貓咪出來活動2-3個小時,期間注意別讓健康貓同病貓玩耍打鬧,同時時刻注意病貓的活動去向。
•母貓生產和孕期照顧小貓之時。對於即將生產的母貓,它會提前找好一個安全的產房,如果鏟屎官額能夠給母貓提供一個安全且環境舒適的籠子,這會讓它更有安全感。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被用作產房且還會被用作3個月以下幼貓的育貓所的貓籠,鏟屎官最好用一塊大的毯子稍微進行一下遮蓋。此外,為了避免幼貓調皮攀爬高處摔下來,籠子建議使用寬敞的單層籠子而並非多層貓籠。
•家中有來客或者多貓衝突。家中親戚朋友來往的時候,尤其是過年過節更是頻繁,這時候對於一些害羞膽小的貓咪而言,籠子反而是它們的安全屋。這時候,你可以暫時的將貓咪放進籠子裡面,為了避免貓咪受到打擾和驚嚇逃出門去,可以暫時的將籠子的門關起來。不過,等到客人走後,需要立即打開貓籠讓貓出來活動。多貓家庭中,有時候也會爆發衝突,如果一隻處於劣勢的貓咪被追著打,作為鏟屎官也是於心不忍想要幫一把。這時候,你將籠子打開放處於劣勢的貓咪進去,兩隻貓咪隔離開來,籠子反而成了貓咪的避難所。
事實上,只要籠子不是為了長期籠養貓咪而準備的,那麼籠子是可以作為養貓工具而留下的。籠子在經過改造之後,比如增加和攀爬的空間,放置貓咪喜歡的玩具,一個舒適的貓窩等等。這時候,籠子對貓而言並不是囚籠,而是臨時住所、病房、貓堡壘......
*總結:貓咪不適合長期籠養這是肯定的,但是籠養並不是一無是處,籠子也並沒有錯,關鍵還是看鏟屎官怎麼使用它。如果你把籠子當成一個懲罰室,那麼貓咪自然痛苦不堪,那如果你把籠子改造成一個貓咪樂園,那籠子就可以變成一個安全屋。當貓認識籠子並且具備適應籠子的能力時,不管是外出還是留夜就醫,都會變得簡單一些。科學養貓,從正確認識籠養的利與弊開始!
我是橘格格,一個進階的鏟屎官,撒嬌賣萌求關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