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9日 09:42 來源:法制日報
參與互動將高品質藍狐皮偽報成「殘次品」低報價格,並以生狐皮打包冰凍不宜解封徹查為由,逃避海關監管。記者1月17日從杭州海關獲悉,該關破獲一起案值達8.8億元特大皮草走私案。該案也是杭州海關建關以來查獲的最大一起皮草走私案。
異常進口路線露「馬腳」
浙北嘉興素有「中國皮革之都」的美譽,區域內就集聚了一批皮草生產加工企業。
海關關員在對這些皮草進口商進行走訪調研時,發現一件奇怪的事,隨著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的不斷深入,這裡的大多數企業選擇「家門口」報關以節約運輸成本。然而有一家皮草製品公司卻「反其道而行之」,對「家門口」的口岸視而不見,反而委託河北的清關公司從千裡之外的北方口岸報關進口。如此捨近求遠,究竟是為何?
中芬海關聯手獲證據
帶著疑問,杭州海關緝私局組織警力對這家公司開展調查,重點關注皮草的進口和運輸路線。
海關緝私警察發現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張某在過去幾年間,頻繁進口的生狐狸皮大多申報為「殘次品」,鮮少有「正品」。更奇怪的是,這些「殘次品」大多來自素來注重口碑的國際四大皮草拍賣行之一的芬蘭毛皮拍賣行。
芬蘭毛皮拍賣行上拍賣的大多是高品質皮草,這家公司千裡迢迢參加拍賣活動,卻不買高品質皮草,只買「殘次品」?拍賣會上究竟拍出多少殘次品?而這家公司又究竟在拍賣會上做了些什麼?
為此,依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共同體關於海關事務的合作與行政互助協定》,杭州海關通過海關總署向芬蘭海關發出協助調查申請。芬蘭海關對此十分重視,很快提供了該公司藉助香港某公司在芬蘭拍賣皮草的真實成交價格。
單證顯示,張某的皮草公司在芬蘭拍賣會購買的大多為高品質藍狐皮,實際拍賣成交價遠高於這家公司申報進口的「殘次品」價格,有重大走私嫌疑。
多地出擊摧毀走私團夥
隨著調查工作的逐步深入,一條走私高檔皮草的線路圖逐漸清晰。
原來,張某通過香港某公司從芬蘭皮草拍賣行拍到高檔生狐狸皮後,為謀取更多利潤,與另一皮草商崔某勾結,委託崔某、安某的貿易公司繞道從北方口岸低報價格走私入境。為了讓其申報的較低價格「合理化」,崔某、安某以好充次,將整張、高品質的藍狐皮偽報成「殘次品」,並以生狐皮打包冰凍不宜解封徹查為由,逃避海關監管。
2015年12月18日,杭州海關派出113名緝私警察,組成23個行動小組,分赴北京、河北、湖北、浙江等地實施抓捕行動。12月22日,涉案7名犯罪嫌疑人悉數被抓獲。
經過初步審訊查證,犯罪嫌疑人張某、崔某等人從2010年至2013年,通過低報價格手法累計走私進口生狐狸皮35萬餘張,案值8.8億元。
走私致「劣幣驅逐良幣」
據辦案緝私警介紹,以一張S級藍狐皮為例,芬蘭拍賣會的成交價約為140美元至150美元/張,而張某、崔某等人以「殘次品」申報的進口價格普遍在40美元至50美元/張,遠低於實際成交價,粗略計算每張狐皮的利潤空間至少增加了200元。
值得注意的是,生狐皮低價走私入境,使得國內部分地區的皮草行業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無奈地表示,走私皮草不僅僅是為了謀求更大的利潤空間,還為了提升競爭能力,獲取更好的生存空間,否則將會被市場淘汰。
據悉,杭州海關緝私局在偵辦此案的同時,也通過行業協會向皮草企業宣講政策,引導其自查自糾,走合法經營道路。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記者 蔡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