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賣廠,統一停工,旺旺裁員!臺資企業們為何輝煌不再?

2021-01-16 界面新聞

2017年已經過去一多半,截止現在,已經有42家食品企業公布了2017上半年的成績單。從統計表格來看,康師傅、雙匯、統一、達利、旺旺成為上半年營收最多,銷售規模最大的五家企業。其上半年營收依次為:285.67億元、239.97億元、108.86億元、98.89億元、93.47億元。

但從淨利潤來看,雙匯、海天、達利、旺旺居於前四,淨利均在10億以上,而銷售規模較大的康師傅和統一營收均在百億以上,但淨利卻跌落前五名,都在10億以下。

眾所周知,上述的康師傅,旺旺,統一都屬於臺資企業,康師傅的創始人從1988年就來到中國投資,而旺旺和統一則稍晚一些,在1992年進入中國。這三家知名企業曾靠推出數款明星產品而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旺旺的旺仔牛奶,康師傅的紅燒牛肉麵,統一的老壇酸菜以及小茗同學等風靡一時。很長時間裡,康師傅、統一、旺旺這些來自臺灣的食品企業在產品本身和渠道流通上都扮演著引領的角色。

然而實際上,這三家臺資企業早已偷偷走了下坡路。

2013年開始,3家臺企營業額開始下滑

從公布的上半年年報來看,除康師傅營收是在增長之外,統一營收108.86億元,同比下降7.1%,中國旺旺上半年營收93.47億元,同比下降3.7%。

淨利潤來看,中國旺旺淨利潤最居前,盈利達到15億元,但同比降低了14.5%;統一淨利潤為三家臺企最低,為5.7億元,同比降低26.52%。相比之下,康師傅倒是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營收增長的前提下,淨利潤7億元同比增長了54.59%.

但這並不意味著康師傅沒有在走下坡路,反之,2016年上半年財報被認為是康師傅10年以來最差的一次財報。

根據三家臺企上市之後的2009年到2016年的財務數據,我們明顯能看出它們營業額的下滑實際上從2013年就已經開始,且在2013年達到業績的最高點之後,康師傅和旺旺的下滑幅度均為23%,統一下滑幅度為將近10%。

康師傅頻繁出售飲品資產

康師傅屢次出售飲品資產也引起了市場關注。今年2月份,康師傅以2.16億的價格將一處廠房與配套設施出售。又在幾個月後,康師傅發出公告表示,將主要生產和銷售茶、果汁飲料、碳酸飲料等產品的5家工廠出售。

另外,早在今年年初時,康師傅就曾進行過一次資產處置,將集團在西安空置的方便麵廠和飲料廠出售。同時康師傅的第二輪資產處置有望在今年三季度完成,涉及了南寧、南昌、成都等地的5家飲料廠。

正因為如此,康師傅2017年上半年亮眼的半年報也引發了質疑,有業內人士認為,康師傅淨利潤的虛高很可能是通過頻繁變賣自身資產而實現的,看似充足的現金流也可能是變賣資產得來的附屬品。

統一停工,旺旺裁員

今年7月份,「統一企業逼迫員工離職、關停工廠」這則關於統一的負面新聞傳開,內容包括統一關停了徐州、石家莊兩家工廠,以及與少部分遭遇「變相離職」的員工陷入勞動仲裁和法律訴訟中。

中國旺旺也不例外,進入2016年以來裁員近5000人。據悉,2016 年中國旺旺平均員工人數約為 47,115 人,而2015年該公司平均員工人數約為52,100人,平均員工人數減少了4985人。

銷售旺季停廠裁員,可見其產品銷售狀況並不是很理想。

金融專家金戈先生分析後表示,中國旺旺、康師傅、統一這三家臺企的業績狀況,實際上是體現了「消費升級」的現狀。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對於快消品企業創新度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企業想要發展,其產品就必須跟得上消費者的需求。

反觀這三家臺企,除了統一集團近兩年推出的小茗同學、湯達人外,並沒有再出現吸引消費者的明星產品,創新有所局限。另一方面,如今快消品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靠一兩個明星產品就可以走遍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

聲明:本文為蛋殼君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一律追查到底!更多有趣的投資資訊盡在藍海匯贏(ID:blueocean009)

相關焦點

  • 【深度】從康師傅、統一到旺旺 曾經輝煌的臺資企業為什麼集體滑坡...
    以康師傅、統一和旺旺為代表的臺資企業正經歷成長裡程中重要的一道坎。2013年至今,它們一直處在下滑的軌道上。不久前陸續公布的半年報顯示,統一和旺旺都是營收淨利潤雙降。唯獨師傅倒是給出了一份不錯的上半年報,2017年上半營收為285.68億元,同比增加4.2%。但這並不意味著康師傅擺脫了下滑的軌道。
  • 中國食品界的「騰訊」:靠模仿起家,旺旺、康師傅和統一都不如它
    中國食品界的「騰訊」:靠模仿起家,旺旺、康師傅和統一都不如它眾所周知,在中國食品行業,康師傅、統一和旺旺並稱為「三巨頭」,一度無比輝煌。但是到了現在,這三大巨頭卻再也不復往昔榮光,業績一降再降!但與此同時,卻有這麼一家企業,迅速崛起,賺的錢比康師傅、旺旺和統一加起來都要多,那就是達利。提起達利集團,相信很多人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達利園的飲品,但其實,和其正、好吃點、可比克、樂虎等著名食品,都是屬於達利的產品。因為有這麼多的產品,所以達利的品牌知名度整體較高,抗風險的能力更是強。達利如今輝煌曾這樣,但達利的發家史卻是算不得「光彩。」
  • 旺旺、統一、康師傅再追加投資,濟陽籤約8大項目
    籤約三大食品巨頭康師傅建華北最大生產基地推介會上,三大食品巨頭,包括旺旺、統一、康師傅都與濟陽籤約,將在此啟動新的食品生產項目建設,濟陽食品產業再次加入發展新動能。其中旺旺集團山東總廠早在2002年就在濟陽成立,落戶17年以來已連續16次追加投資,現廠區佔地800餘畝,是大陸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主要生產旺仔牛奶、邦德咖啡、多種兒童休閒食品等100多個品種,年產值達到30億元。此次籤約的旺旺膨化餅乾項目,總投資3.1億元,將引進德國、美國、瑞典等外國先進生產設備,新增1條餅乾生產線、2條泡芙生產線,年產5200噸餅乾及泡芙等。
  • 臺灣旺旺統一康師傅三食品集團主攻大陸農村市場
    據《工商時報》今天報導,包括旺旺、統一、康師傅都使出渾身解數爭食商機。  據報導,旺旺集團祭出二手策略,以不虧錢為原則,推出低價副牌逼退地方品牌。康師傅在年初增設福滿多控股公司,憑藉二、三級城市豐富的補助資源,降低投資成本與地方品牌競爭,再發揮大廠優勢在農村紮根。統一集團則透過廣設經銷據點方式,尋找當地銷售夥伴,借力使力深入農村市場。
  • 為什麼旺旺魔性依舊,產品卻賣不動了?
    點擊藍字關注月月克金融如果秉著「投資自己熟悉領域」的理念,一個吃貨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發現餐飲和食品企業的價值。港股市場可能是一個比較適合吃貨的市場,餐飲品牌如海底撈、呷哺、肯德基、味千、太二,食品品牌如康師傅、統一、旺旺、農夫山泉、達利,都在香港上市。
  • 河南省委副書記鄧凱到漯河統一、旺旺工業園調研
    中國臺灣網8月7日漯河訊 8月5日下午,省委副書記鄧凱、省委副秘書長蘇長青在漯河市委書記馬正躍,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王惠,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國志,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孔祥智,副市長張錦印等陪同下到漯河統一、旺旺工業園調研。
  • 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長帥文率隊再次考察旺旺集團(上海)總部
    2013年10月市委臺辦曾赴上海考察了臺灣旺旺集團(上海)總部,2013年12月帥文部長考察臺灣時專門拜訪了旺旺集團總經理趙宏利。4月11日上午,帥文部長率隊再次考察旺旺集團(上海)總部。
  • 泡麵 康師傅宣布解散,臺灣同胞只剩統一
    康師傅控股:我們經營正常針對「臺灣康師傅解散、不再生產銷售方便麵」的媒體報導,康師傅控股昨晚發表聲明表示,「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始終聚焦主業,生產經營一切正常,無任何不利影響。」聲明稱,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系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經營範圍僅限臺灣地區,主營業務是方便麵生產設備的租賃和進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因2015年後康師傅控股在臺灣地區已不再委託其他公司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麵,該子公司已無任何實質經營業務,因此董事會決定依法辦理清算解散事宜並予以公告。
  •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白象,誰才是方便麵之王?看完恍然大悟!
    和康師傅一樣來自中國臺灣的,還有統一。 統一,一開始是一家生產麵粉、飼料的企業。1992年在大陸設廠,生產方便麵。除了現在很火的統一老壇酸菜面之外,之前還推出過統一100、小浣熊、好勁道。此外,公司還有礦泉水、冰糖雪梨、綠茶、冰紅茶、鮮橙多、阿薩姆奶茶等飲品。
  • 李子明長大,旺旺卻「老」了
    來源:EMBA微金締造了「中國零食龍頭企業」的神話的旺旺,如今,「旺」到中年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輝煌。說起旺旺食品,大家都會想起它的經典廣告,「你旺我旺大家旺」、「三年六班的李子明同學」、「再看,再看我就把你喝掉」......熟悉的童年,熟悉的旺旺。
  • 統一、旺旺、百事、雀巢……食業巨頭們在這樣做創新
    隨著消費升級以及行業風口關閉速度加快,食品企業都在積極尋找創新方式以捕捉消費新趨勢,從而為贏得未來競爭打下基礎。對於食品巨頭們來說更是如此,「船大」意味著實力雄厚,但同時也意味著「掉頭難」,那麼在新形式下,食品巨頭們都是如何進行創新和把握新趨勢的呢?
  • 中國旺旺未來靠什麼?
    來源:斑馬消費連日來的回購,並未讓中國旺旺走出低谷。產品難賣、業績乏力和品牌老化,即便年收入超200億元、在大陸市場還有一席之地,終免不了被眾敵環伺。伊利、蒙牛、達利食品等,哪一家不是正在蠶食中國旺旺的市場份額?早已不如以前「旺」的中國旺旺,未來靠什麼?
  • 我們整理了一份疫情以來的裁員降薪的企業名單
    優信:停工待崗,員工降薪20%—30%,高管降薪40%以上3月1日,有消息稱,優信給部分員工發通知稱,因公司經營遇到困難,崗位暫無工作安排,於3月1日安排停工待崗。新潮傳媒創始人兼CEO張繼學在開工當天的員工大會上,突然宣布了裁員的消息,並對為何裁員做了解釋,「2019年績效考核271末尾淘汰10%;業務減少,人員就相對冗餘;疫情期間,新潮捐贈超過130萬元,盡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同時,我們必須思考,如何活下去。」
  • 營銷觀察 | 賣仙貝牛奶小饅頭的旺旺,竟然要賣洗面奶了
    是的,賣雪餅仙貝和牛奶,承包你童年零食記憶的旺旺也跨界做日化了。2018年3月30日,上海旺旺商貿有限公司的官方微博@旺仔俱樂部發布了旺旺日化系列的新品。這應該是旺旺開通微博以來最熱門的一條,兩天來共轉發一萬六千次,留言六千五百多條。而平常旺仔俱樂部發的內容轉發量和評論量都在三位數以內。
  • 康師傅殺入熟水市場,以「喝開水」PK今麥郎「涼白開」
    截止發稿前,康師傅方面也並未回復界面新聞關於該產品的相關採訪問題。從產品名稱、包裝到產品賣點在內的多個維度上,康師傅這款新推出的「喝開水」,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今麥郎此前推出的包裝飲用水產品「涼白開」。「涼白開」是今麥郎與統一分家後推出的第一款自主創新產品,同樣採用UHT熱殺菌技術,品牌稱產品最大特點是「燒開晾涼,讓大家喝習慣喝的水,喝小時候媽媽晾水的關懷」。
  • 旺旺米果賽過做蘋果的,擠下郭臺銘,街頭混混如何逆襲臺灣首富?
    多少年來,諸如康師傅、統一、娃哈哈等昔日快消品巨頭曾低迷下來,甚至難現昔日輝煌,而蔡衍明為啥卻旺起來,登頂臺灣新首富寶座?事實上,旺旺也曾一度不「旺」,2014年後三年間,業績連續下滑,作為港交所藍籌股的「中國旺旺」市值蒸發掉千億港元。不過,自2018年四季度以來,中國旺旺又進入利潤率大幅抬升的成長軌道,並結束多年萎靡不振的態勢。
  • 全家改姓背後:日方要頂新交2500門店,20年前曾幫康師傅擊敗統一
    當時,頂新旗下的康師傅苦無銷售渠道、日本全家則缺乏強力的大陸運營者,雙方一拍即合,成為日企如三洋、朝日啤酒入華的重要窗口。如今康師傅市值642.63億元,全家大陸門店也成了少有盈利的香餑餑。利益愈深,仇恨愈切,雙方的爭鬥會走向何方?全家便利店改寫康師傅命運頂新魏家兄弟在火車上吃泡麵的故事已不新鮮。
  • 數位化革新時代正來臨,多維度重構戰力是康師傅們的唯一選擇
    AI、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了生產、管理、物流等原有形態,以華為為代表的民族企業,近年來不斷推進5G全網覆蓋,著力打造數字全聯結體系。  如果說數位化以前是讓企業活得更好,現在則是活下去的關鍵。縱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各行業,不論是華為、寶馬、萬科,還是康師傅、優衣庫等諸多企業,無不在加速數位化轉型,以期在變局中獲得再生力。
  • 練月琴調研南京江寧區臺資企業和青創工作
    昨天下午,省臺辦主任練月琴一行來到江寧區,調研臺資企業黨建及青創工作,了解疫情下臺企復工復產情況。南京市臺辦主任張屹,江寧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陸蓉等參加調研。練月琴實地走訪了位於江寧經濟開發區的溢泰環保(南京)有限公司和旺旺食品有限公司兩家臺企,參觀了企業的黨建活動室,聽取了企業負責人關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匯報,以及企業黨建活動開展情況介紹。練月琴對企業疫情防控和積極復工復產的做法表示肯定,並對企業卓有成效地開展黨建活動表示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