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她拆了一屋子的LV、Gucci、Chanel包包,拆出了一個爆款視頻號!
如何心平氣和地拆個LV包?
視頻號@玩皮的亭子 做到了 。在玩視頻號50天後,亭子改造了一個粉絲的LV包,而隨之發布的名為《改LV(上)》的視頻,截至目前,播放量超46.3萬,引導漲粉近5000,微信張小龍也點了贊。
這個帳號的運營者是一對夫妻。其中,亭子負責出鏡和製作皮具,濤哥負責拍攝和剪輯,女兒「果果」也常常出來客串。手工匠人、萌娃,搭配走心的文案和製作,使得全片充滿「小電影」般的精緻美感。
自從改LV的視頻火了後,亭子又陸續收到40多個大牌包的改造訂單,包括Gucci、香奈兒和LV。而濤哥也受邀成為微信視頻號創造營廣州場的演講嘉賓、參與@騰訊程式設計師 的線下沙龍分享。
作為視頻號原生的素人玩家,實體店創業夫妻,亭子和濤哥的是如何從0到1搭建視頻號,做出「改包」爆款的?
被疫情「逼」進視頻號
2012年,亭子開始接觸到手工皮具,此後,「坑」越陷越深,工具和皮料逐漸堆滿了家裡。
2015年5月,在廣州的一處居民樓,她有了自己的皮革工作室「樸作 purework」。同年,工作5年的濤哥也離開了南方都市報視頻部,開了一家小的影視公司。至此,夫妻倆業務有了交集,濤哥會給工作室的顧客拍照片,因拍的好看,大家很願意在朋友圈分享。
這中間,濤哥「隨便發」的店鋪微博,有一條獲得了1500多萬的播放量,講的是店裡的小貓把廁所紙撕壞,他們抓著貓前肢,讓它把紙巾丟進垃圾桶。即便很震驚,但因為業務忙,濤哥也沒有很重視,開完店,微博也沒怎麼上心。
算上裝修和添置皮料,工作室前後大概花了20多萬元,然而運營不易,直到2016年的10月份,亭子的工作室才實現基本盈利。
在16年到18年間,工作室整體的經營狀況攀升,他們的店也曾做到廣州大眾點評diy店鋪第一名。而等到18年、19年時,隨著手工體驗的新鮮勁兒過去,同行競爭加大,工作室的業績也面臨下滑。
當時,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正興,濤哥也想過發揮優勢,參考同行拍些皮具製作的教程,發到平臺,拓展到店顧客。但同樣因為忙,也就不了了之。
「以前是溫水煮青蛙,你雖然有點下滑,但你還是在掙錢的。」然而,2020年初的疫情,把他們一下子「逼」進了短視頻。
除了廣州的工作室,他們在深圳、東莞各開了1家商場店。「春節期間,突然間商場一個人也沒有了,沒有收入,但是店租和員工薪資還得出,特別揪心。」到了3月,眼看疫情蔓延全國,亭子決定「斷腕」,關掉深圳的實體店,「幾萬塊的押金也不要了」。
他們開始迫切想知道:怎麼才能持續地活下去。
思來想去,他們決定擁抱網際網路,嘗試拍視頻,以此突破時空的限制,減少疫情等突發事件的影響。
2020年4月上旬,濤哥的大號收到視頻號內測邀請,他花了一個禮拜思考底層邏輯,並最終在4月18日發出了第一條視頻《今天到了一個新玩具,果果和我一起安(dao)裝(dan)》。
因改大牌包火了
自4月來,「玩皮的亭子」共發布了近70個視頻,時長基本1分鐘內,保持一周兩更,每個片子從策劃、拍攝到剪輯,平均耗時5~8小時,有的甚至更長。
濤哥是中國傳媒大學導演系研究生,雖是科班出身,但濤哥坦言,自己是新媒體小白,一開始帳號不懂定位、也不懂差異化,內容也不夠垂直,「什麼都拍,又拍做皮具,又拍小孩,又拍做青團」。
雖然畫面精美,各種運鏡、濾鏡很專業,粉絲也稱讚「大片既視感」,但他們的視頻號漲粉一直很「佛系」,運營近2個月,帳號只有三四千粉絲,日均漲粉幾十到幾百。
直至6月9日,帳號發布了一則《改LV(上)》視頻,才讓他們小火了一把。
「發出去之後就狂漲,大概漲了有四五千粉絲,每天打開視頻號,都有很多小紅點。」濤哥回憶說。此後他又陸續發布了《改LV》的中篇和下篇,均取得不錯的反響。
事後,濤哥和亭子總結視頻火的原因:
1. 不僅展示技巧,還有真誠。亭子不化妝、會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鏡頭展示了家庭生活……這些換取了用戶的信任,所以才會有客戶把1萬多的LV寄來給他們改。
2. 把握機會,提前策劃。LV奢侈品品牌自帶流量,拆很貴的包,這中間有反差。出於記者的敏感,濤哥覺得可能是好題材,也和顧客做了提前溝通,做了全盤拍攝和推廣的策劃。
3. 加分項:攝影和剪輯。
而相應的,更多人看到視頻,找亭子改大牌包,拍攝素材也豐富起來。「如何心平氣和拆掉一個LV和一個Gucci?」、「客戶給你一個LV說拆了是一種什麼體驗?」……他們摸到了用戶的G點,開始狂薅「改奢侈品包」的選題。
除了交代改包主人的故事,拍攝包包改造過程和前後對比,我們觀察到,視頻還會強調亭子大力「撕壞」大牌包的動作和聲音,這也能引起觀眾的「爽感」。
關於內容製作,濤哥後期還領悟到一點。「有時候,你需要在片子裡輸出一些價值觀,會讓別人更有認同感。」在《隨便改》視頻中,女導演嵐總找他們改包,他們便引用嵐總的一句話做旁白,「愛好可以讓你對這個事情喜歡,但是唯有熱愛,才會讓你走的更遠。」這樣的視頻也更火。
電影科班生的妥協和抵抗
後來,亭子和濤哥在微信小程序商店開了直播分享,復盤了做視頻號的經歷。
帳號有哪些調整?濤哥做了總結:
1. 修改帳號名稱,內容更聚焦
最初,帳號是用「purework」工作室品牌名,後來又改成「果園奇妙記事」,因為女兒叫陳果,家叫「果園」,他想記錄裡面發生的一些事情,但這很容易被誤認是「賣有機農產品的」,最後的改動,他問了近100個人,最終定下了「玩皮的亭子":既和業務有關,也能便於搭人設。
改名後的內容也更垂直,在做皮方面更突出。哪怕是拍女兒,濤哥也不會純拍,「我可能給小孩背一個皮包,會帶上皮革的元素。」
2. 增加旁白和鏡頭口播
最初拍亭子做皮具的教程,比較枯燥。後來他們學習了別人的帳號,先是添加了旁白 ,以此去講述皮具背後的故事,比如他們會錄「這個LV包很大,但沒怎麼用過,是他老公送的。」再後來,亭子嘗試加了對著鏡頭的口播,不僅豐富畫面內容,也和用戶在鏡頭前做了互動。
3. 簡化製作過程,突出結果
最早的拍攝,就是亭子做,濤哥拍,像紀錄片那樣去詳細展示過程。但短視頻只有1分鐘,觀眾看得到」匠人「,看不到成品,節奏太慢了。
「後來我會減少製作過程,增加成品的展示部分,我希望你看清楚做出來的樣子,心動,你可能會下單。比如像抖音快手裡面,人家直接就是『來吧,展示。』」濤哥摸到門道。
4. 形式上的更迭
從第二期視頻開始,濤哥在16:9的畫幅上,添加了上下黑幅,以便「霸住」畫面,備註標題和發布時間。拍了20多期後,等視頻號能選擇封面後,他把封面換了整屏,加了標題,做了排版,進片子才是上下遮幅。
最近,為了緩解審美疲勞,他把標題字體「江西拙凱」換成了「江城律動園」,受到別人提醒,他也重視「字體版權」保護,用的都是免費商用字體。
然而,電影科班出身的濤哥,在適應,也在抵抗短視頻的某些邏輯。
比如,「學電影的人怎麼可能拍豎屏的東西?」濤哥在抗爭。他覺得豎屏適合展示人物,橫屏能展示環境,環境會烘託人物性格,也更適合展示故事。
「我不是為了改這個包,賺點這種小錢,肯定不是的。」濤哥的創作初衷更深遠,「我的最終目標是跟時間的對抗,10年之後我再來看這件事,我能感覺歷歷在目。而所有的變現、結交人脈,這些都是附帶的。」
「粉絲和數據會教你做視頻,但討好觀眾,但同時別忘了取悅自己。」
未來業務:皮包保養和母嬰產品
從4月入局至今,視頻號@玩皮的亭子 積累2萬多粉絲,視頻發布後,每日詢單人數10-20人,相關定製、改包業務的收入也達11萬多元。
和視頻號頭部玩家動輒百萬的變現金額相比,這些數據雖稱不上亮眼,但貴在積累。
目前,他們的客戶群體,大概的年齡是27、28歲到40歲,大多有留學背景。而願意給他們隨便改LV包的人,也過了需要被品牌賦能的年紀,開始賦能、改造品牌,這也意味著更成熟的消費能力。
雖然現在找上門的品牌廣告主不多,但濤哥還是「任性」拒了一些品牌的合作需求。比如說某品牌燕窩,因為他覺得這東西是「割韭菜」的,想要同等功效「不如去健身「。dyson戴森經銷商的產品是符合要求了,但是「對著鏡頭念產品功效」的硬廣模式,他們也不接受。
而視頻號直播帶貨的模式,就他們稍顯內斂的性格,也不大合適。
未來,亭子和濤哥會發展包包護理業務,因為在他們收到的大牌包中,很多很長時間沒有背,然後也缺乏最基本的保養,損壞的程度很厲害的,這會是個機會。
而另一方面,因為女兒果果是和品牌、視頻號一塊成長的,視頻中也有很多亭子和果果的生活畫面,他們也會想做一些母嬰產品,「可能是一些小孩用的包,上面有皮革印出來的名字,家長電話號碼等。」
果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第一,你需要找到合適的方向,並且要和興趣結合,這樣才能長久;第二,你想好了就去拍,在過程中慢慢迭代;第三,用最低的成本去試錯,這樣包袱不會太重;第四,找準用戶喜歡的點,但別忘了取悅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