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老虎和獵豹是貓科動物中體型較大的三種動物,而且它們各自有著獨特的捕獵本領,那如果把它們放在同一塊棲息地,最終誰會勝出呢?
如果真的把獅子、老虎以及獵豹關在一起,那麼首先被淘汰的將會是獵豹。這主要是因為獵豹的體型較小,而且它們在演化時點滿了速度的技能點,卻弱化了體重與力量技能。
提到獅子,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非洲獅,非洲獅存在性二態性,雄性不僅高大威武而且有鬢毛,它們的體重也比雌獅重得多,大約是250千克左右,而雌獅體重約150千克左右。
老虎家族的東北虎也不甘落後,雄性東北虎體重約180千克-300千克,而雌性約100千克-167千克。
非洲獅和東北虎在體型上而言具有優勢,然而獵豹則不同,它們的成年雄性體重只有30千克-65千克,雌性獵豹的體重只有21千克到63千克。
由於獵豹的體重較輕,所以在面對獅子、老虎時,它們並沒有多少優勢。即使獅子、老虎不跟它們正面發生衝突,它們也會因無法捕食到足夠的食物而死亡。
其實在自然界中,獵豹的存活率相對於獅子而言非常低,研究發現青少年的年均存活率非常低,只有25%,而且科學家還認為這被高估了,因為一些幼崽可能在被人們觀測到之前就已經死亡。
成年獵豹的年存活率比幼崽要高,但也只有68%,而這也是獵豹存活率最高的時期,超過8歲的獵豹將會步入老年,此時它們的生存率也會急劇下降。
而且,研究發現,造成獵豹如此高的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來自食肉動物的攻擊,其中絕大多數來自於獅子。
所以,如果把獅子、老虎以及獵豹放在一起比較,獵豹會首先被淘汰出局,剩下的將會是兩個大型貓科動物的對決。
通常情況下,獅子和老虎的棲息地不同,所以它們並不會在野外相遇。而且,獅子通常會以群居的形式生活,而老虎則是獨居。
事實上,獅子在捕獵時,既會選擇獨居作戰,也會選擇群居作戰。不過通常情況下,獨居作戰時它們捕獵的動物體型較小,群居生存時它們才會捕獵體型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
東北虎則不同,它們能夠僅憑自己捕獵體重比自己大6倍的生物,而且還可以拖走它們,由此可以看出它們的咬合力非常驚人。
據研究發現,獅子的咬合力為450公斤左右,和縞鬣狗差不多,而老虎的咬合力在500公斤左右,比獅子要高出不少。
而且,獅子和老虎的爪子一樣,它們都擁有可伸縮的利爪,當它們在捕獵時,利爪可以深入到獵物的皮膚之下,緊緊抓住獵物。
不過獅子喜歡從獵物的後面進行攻擊,咬住對方的臀部。而老虎則喜歡咬住對方的脖子,直到對方咽氣。
雖然老虎在咬合力上具有微弱的優勢,但如果獅子在野外遇到老虎,並且因為飢餓而相互攻擊時,我們真的沒辦法確定老虎能否打得過獅子,更有可能是兩敗俱傷,畢竟雙方都不是吃素的。
其實,把老虎和獅子關在同一片棲息地時,它們之間不太會爆發戰爭,而是會因食物競爭而導致一方死亡。
原因是因為當兩個成年的食肉動物相遇後,它們會相互打量對方,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下死手攻擊。這一點從獵狼機器猞猁就可以看出來,猞猁雖然會獵殺狼,但它們獵殺最多的就是狼的幼崽,或者是重度懷孕的母狼,健康的成年狼具有一定的反擊能力,不會輕易被猞猁獵殺,反而有可能獵殺猞猁。
獅子和老虎如果在野外相遇,比拼的並不是誰能殺死誰,而是誰能更高效地捕獵。這是因為一個封閉的棲息地裡,獵物的總量是有限的,而且在短期內獵物的總量並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所以捕獵效率較高的一方能夠獲得更多的食物,反之另一方則會餓肚子。
無論是獅子還是老虎,當它們長期處於飢餓時,此時它們的身體機能就會下降,如果它們沒有及時補充體力,那麼捕食成功率將會更低,更會因能量不足而死亡。
所以獅子和老虎並不會直接發生戰鬥,它們的角逐將會是一場悄無聲息地食物競爭賽,至於誰會在這場比賽中獲勝,則充滿了太多偶然因素,我們並不能很好地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