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屬於會講故事的人(9)---一切都是故事(8)
你在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心理學家丹·麥克亞當斯說,我們不停地把自己的的過去,現在,未來的重大事件,重新加工,串聯,編成一個連貫的,生動的個人的故事。而每個人的人生故事,把我們和別人區分開來最重要的特質,也是我們人格中重要的因素。
多數情況下,在這個人生故事裡,我們都給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分配了角色。
比如,在家庭之中,我們分配了一個角色。
l 男人在家裡中承擔了丈夫的角色,那麼他應該會承擔起家庭的主要經濟責任,同時,家庭的妻子和孩子也都有各自的角色。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男人在外打拼,回到家可以放鬆休息,妻子可以體貼溫柔。同時,無論有多忙,還是要盡到你父親的責任,教育子女成長。同時,男人還是兒子的角色,還需要孝敬父母,贍養老人。
l 女人在家庭承擔妻的角色子,妻子的角色除了工作職場的社會角色之外,在家庭的責任就是整理家庭,照顧家人的生活起居,教育子女。同時,也需要努力做好母親的角色,教育和陪伴孩子成長。同時作為女兒還有父母的贍養和陪伴。
不同的家庭也許分工並不一樣,但是無論是怎樣分配,最終每個人都要承擔自己身上的角色的責任。每個人的角色不同,身上也許是多個角色,所以人生在世努力扮演好自己的承擔的角色,這是我們無法避開的責任。
假如一個人不想承擔自己的角色和責任,那麼這個角色的責任和業務就會轉移到別人的身上。 每個人的人生角色限制了他的行為,如果他已經接受了自己的角色設定。但是如果他不接受這個角色,那麼他不會有角色的限制,對他的生活也沒有影響。換句話說,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接受怎麼樣的角色設置,我們才會發展和成長為什麼樣子,我們的人生腳本寫成了什麼樣子,我們才會有怎麼樣的人生故事。
一個人的身上的角色可以理解為現實生活和社會的責任,而人生的腳本,則是每個人在自己的現實條件基礎上,內心的渴望的故事。 當現實世界和心理故事發當現實世界和內心的故事產生衝突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先妥協於現實世界,修正我們,已適合現實世界。實在無法兼顧的時候才會修改自己內心的人生腳本。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見黃河不死心,撞了南牆也不回頭。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內心的腳本比現實還要牢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因為比起徵服現在這個現實,人們更想活成自己內心的腳本。
孔子成為儒學大家,秦始皇統一六國,毛澤東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馬雲與阿里巴巴,賈伯斯與蘋果…… 無論是偉人還是凡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腳本,都在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每個人都在現實世界與內心劇本之間相互博弈,彼此修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腳本,每個認真去書寫的人生故事,都有不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