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起因
11月14日下午,劉先生乘坐計程車到重慶大學。當車行至三角碑轉盤時,前往重大方向的車堵起了長龍,計程車司機李先生便以交班為由,要求劉先生下車。想到距離目的地還有一公裡多路,又剛與朋友聚餐喝完酒,在陽光的照射下渾身一點勁都沒有,便要求李先生將自己送至目的地。
因意見不統一,雙方在計程車上發生激烈爭吵甚至抓扯了起來。眼看矛盾愈演愈烈無法調和,劉先生只得撥打了報警電話求助民警
二、警察止紛爭
民警在了解情況時,發現乘客劉先生也是一名計程車駕駛員,對此,民警從兩人相同的工作耐心勸解:「你們倆都是同行,那你們都想一下,作為一名駕駛員,遇到刁蠻的旅客你們心裡會怎樣。而作為一名乘客,遇到刁蠻的司機,你們心裡又會怎樣。」聽完民警的這番話,兩名當事人都冷靜了下來。
司機李先生首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向劉先生道歉:「不好意思,我才開計程車不到一年,今天天氣好又是周末,我答應了兒子帶他去踢足球,所以就想早點下班,沒有顧慮到你的感受,請諒解。」劉先生更是一把握住李先生的手:「兄弟,對不住,我今天喝了點酒,不想走路,我開了六七年的計程車了,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刁蠻乘客,剛才這個警察同志說的對,多站到對方的角度考慮一下問題,那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
「快上車,我免費送你過去。」「那不行,快把二維碼拿來,我掃給你,完了早點回去陪兒子。」最終,兩人在民警的調解下握手言和。
三、斌斌有話說
這個新聞有趣的是三個換位思考問題:一是作為下班的計程車司機劉先生身份轉換為乘客時,不滿意正在上班的計程車司機李先生的服務;二是作為才上班一年的新計程車司機李先生,在應對劉先生這位老乘客面前,顯得力不從心,詞窮而理屈。三是雙方說開了,同作為計程車駕駛員時,又心心相惜,冰釋前嫌。
雙方身份的不斷轉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的自己。一個上班時工作狀態的謙恭謙卑的自己,還有下班後作為所謂「顧客就是上帝」時的意氣風發甚至暴躁的自己。就像家庭中一樣,如果一個兒媳婦碰到一個惡毒的婆婆。
那麼,當媳婦熬成婆時,大概率也會向先前婆婆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後面的兒媳。這又是何苦呢?
換位思考,真不是一句空話。如果整個社會都能夠換位思考,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更加和諧。孩子教育中,家長多理解一些老師,這麼多孩子真有些管不過來!老師也理解一下家長,工作一天還要批改自己也做不來的孩子家庭作業,也真有些為難。在吃飯時,服務員不小心灑了一滴湯水,就想想自己工作時也犯過錯,給予理解。如果是剛踏入社會的小年輕,投去一個包容鼓勵的眼神,我們的社會會更加美好!你說呢?
關注@重慶私家車觀察,觀察分享身邊事兒。#我是b#我是本地分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