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赴南極,他讓冰蓋下的世界不再神秘

2021-01-09 人民網環保

原標題:五赴南極,他讓冰蓋下的世界不再神秘

  第二看臺

  歷時131天,總航程超過3萬海裡,搭載我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的「雪龍」號近日順利回到上海,圓滿完成各項考察工作。在此次南極科考隊伍中,有一支來自吉林大學的6人團隊。

  帶隊老師張楠是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副教授。這是他第5次參加南極科考。與以往不同,這是他們第一次把吉林大學歷時5年的自主科研項目成果——「極地深冰下基巖無鑽杆取芯鑽探裝備」用在南極。

  「我們團隊鑽穿了近200米厚的南極冰蓋,獲取了連續的冰芯樣品和冰下巖心樣品。這也是我國在南極獲取的首個冰下基巖巖心,這意味著南極冰蓋下的世界不再神秘。」張楠說。

  再去南極好奇變壓力

  黝黑的膚色,這是南極強烈的陽光在張楠身上留下的印記,也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

  2011年10月,張楠成了第28次南極科考隊成員,為深冰芯鑽探項目進行了前期準備工作。之後,他又分別參加了第29、31、33次南極科考。「第一次登上南極大陸時,壯觀的景色、新鮮的空氣,還有企鵝、海豹,讓我覺得那裡太神奇了。」他說。

  2018年11月2日,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登上了「雪龍」號,加入我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伍。作為一名南極科考的「老將」,張楠要帶隊完成可移動式鑽探艙、工作艙的組裝和調試,將「雪龍」號船上的物資,從海冰上駕車運到中山站。

  張楠介紹,海冰厚度僅1.1米,下面就是幾百米深的海,白天日照強烈時冰面更薄,上面還有許多大水坑。載著幾十噸重的物資,雪地車必須異常小心地快速通過冰面,一個不注意車就會陷入水坑裡。

  「現在去南極,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做好工作,不像剛開始去的時候那樣充滿好奇。」張楠說,隨著去南極次數的增多,自己感覺壓力也越來越大,滿腦子想的都是要把工作做好、把隊伍帶好。

  經受考驗克服惡劣氣候條件

  雖然彼時南極正值夏季,但氣候依舊極其惡劣。高海拔、低含氧量,加之隨時可能出現冰裂隙,張楠帶隊每天在零下三十攝氏度的低溫中工作。從中山站出發去鑽探點的途中,經常有風把地上的雪吹起來,能吹到20幾米高。「遇到那種天氣,睫毛、眉毛、鬍子、頭髮,全都結了冰。」張楠說。

  1月23日,吉林大學團隊開始了正式鑽探工作。為了保證工作效率,師生們24小時不停兩班倒。張楠回憶道:「通宵採樣對意志力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每天工作到凌晨四五點時,感覺站著都能睡著。」

  為防止弄髒冰芯,張楠工作時只能戴毛線手套,金屬設備的表面溫度能達到零下五六十攝氏度,皮膚一旦碰到就會立刻凍傷變為紫黑色。

  5天後,鑽探工作進入了深部冰層。為保證採冰的質量,操作鑽探設備的張楠需要一直守在不但不保暖還四面漏風的鑽探艙。沒過多久,張楠的雙腳就被凍傷,直到後來已經腫得連鞋都穿不上了。「我的隊友們看到這個情況,就想拿吹風機的熱風往我的鞋上吹,這樣才能有所緩解。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不能離開鑽探艙一步。」張楠說。

  返航前最後一天取得冰下基巖

  條件雖然艱苦,但是張楠和隊友更多感受到的是驕傲和責任重大。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張楠帶領團隊終於在鑽到191米時進入冰巖夾層,在2月10日成功獲取了連續冰芯和冰下基巖。而這時,離科考大部隊返航只剩下一天了。

  「當鑽穿冰蓋、取得冰下基巖的時候,我們幾個人抱在一起歡呼跳躍,那種激動的心情現在根本無法形容。」回憶起當時,張楠仍不免有些激動。

  冰芯被稱為「時間的容器」,它「記錄」了很多古老的歷史氣候信息。「採集冰芯後,通過分析可以了解地球古氣候變化的過程,從而預測地球未來的氣候變化。」張楠說,採集冰下基巖,將為南極冰下的地質構造、水環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參考,對地質學、生物學和氣象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與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南極的冰蓋下被人們稱為另外一個世界。獲取到冰下基巖巖心,相當於找到了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張楠說。(馬維維)

(責編:朱傳戈、賀迎春)

相關焦點

  • 南極冰蓋下有另一個世界?神秘熱源出現?
    一直以來,南極這片冰封大陸下有著眾多秘密,吸引著科學家去探索。近日,據報導,科學家們在南極西部的冰蓋之下,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這個發現或許能夠幫助科學家們解釋南極西部的冰蓋為什麼變得尤其不穩定。 研究人員認為,儘管氣候變化仍然是造成冰融化的主要原因,但這一發現可能會對冰融化的理論造成極大的影響。
  • 南極冰蓋下有另一個世界?神秘熱源出現,南極融化也是它的錯?
    一直以來,南極這片冰封大陸下有著眾多秘密,吸引著科學家去探索。近日,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們在南極西部的冰蓋之下,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這個發現或許能夠幫助科學家們解釋南極西部的冰蓋為什麼變得尤其不穩定。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一個秘密,冰蓋下有放射性火爐,會發生什麼呢?
    文/瑤堇雲詩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一個秘密,冰蓋下有放射性火爐,會發生什麼呢?對於人類生存著的這個地球,那是存在著太多的未知,不僅僅是海洋,就算是人類天天見著的,那都可能會存在著很多的秘密,就拿南極來說,很多人都清楚,那你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地方,溫度低的可以達到零下80℃,甚至更低,可以說是這個地球最寒冷的地方,由於到處都是冰川,所以科學家們一度以為這裡是非常寧靜的,也就是說,在南極的這片地下,並不會發生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但是英國根據一番研究,卻是發現了一些秘密
  • 南極科考隊員冰蓋最高點放紅氣球 遙祝妻子生日
    2012年1月16日,已經第6次深入南極內陸的首席機械師崔鵬惠在紅色的氣球上寫下對妻子的祝福,並在南極冰蓋最高點放飛了這個滿載著深情厚意的氣球。  「我7次來到南極,這幾年妻子的生日沒有陪她過,也有7個春節沒有在家過了。」今年52歲的崔鵬惠不善言辭,卻對中山站至崑崙站1200多公裡行程的路面特點瞭然於心。
  • AI科學新聞|南極冰蓋20年融化19% 企鵝棲息地狀況如何?
    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
  • 南極冰層的另一個世界:三個壯觀峽谷現身,最長達350千米
    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南極,是一片巨大而神秘的大陸。在千百萬年的時間裡,南極大陸堆積起了上千米厚的冰層,將整個南極陸地都掩埋在了冰層之下,因此,冰層之下的世界一直讓許多人浮想聯翩,什麼神秘世界、外星人基地的傳言也頻頻流傳。現在,科學家們通過冰穿透雷達,發現了藏在南極之下的峽谷和山脈。
  • 南極發現神秘病毒
    警報:南極發現神秘病毒  在七大洲中,南極大陸是最冷酷、最純潔、最美麗、最神秘莫測、最桀驁不馴的。南極冰蓋也是地球奇觀之一,這幾千萬年前形成的大陸,不僅儲存了全球95%以上的永久性冰川、72%以上的淡水資源,而且還像一部無字天書,深藏著許多極其寶貴的自然科學信息,令人難解。
  • 神秘生物入侵南極,「血雪」遍地,引發科學家關注
    正因如此,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進程的不斷加劇,南極大陸永久冰川加速消融,已經引起了全球環保人士和科學家的密切關注,而最近發生的事情,則更加讓人擔心:一種神秘生物入侵南極,大片冰雪變成血紅色,景象恐怖。據烏克蘭該研究基地的科學家說,這種入侵南極半島的神秘生物,實際上是一種被稱為Chlamydomonas nivalis的紅色藻類,它廣泛存在於全球各地的冰雪中,這些紅色藻類在冰冷的水中成長,冬天的時候,藻類處於休眠狀態,而當夏季到來,氣候變暖,這些藻類甦醒之後開始生長,並開花,這些看起來血紅色的顏色,實際上是藻類的花狀孢子。
  •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在東南極伊莉莎白公主地冰蓋探測和精細化冰下...
    南極冰蓋是地球氣候系統及其變化的關鍵所在,所儲存冰量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潛在貢獻達到58米。目前,在不同氣候變暖情景下估計南極冰蓋對海平面上升的貢獻方面,國際上已取得顯著進展,然而模型預測結果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其主要原因在於缺乏對冰蓋底部環境的詳盡認識。
  • 零距南極環保公益活動啟動 免費赴南極看小企鵝
    內容提要:今天是第43個「世界地球日」。「企鵝的感動?2012零距南極環保公益活動」上午在天津極地海洋世界啟動。即日起至12月,該活動將從包括本市在內的全國五大賽區選出8位環保志願者,由海昌旅遊集團資助免費赴南極考察極地生態環境,並走訪各國的極地科考站。
  • 氣候變化對南極的真實影響(組圖)
    去年12月(南極的夏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記錄南極東部高原氣溫低至零下93.3攝氏度,創造了新的世界低溫極值。  南極範圍很大,其大陸面積約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0%。這裡絕大部分的地區的氣候依舊很冷。對氣溫上升6攝氏度的傳言,正如這張照片一樣,是不完全信息的作品。
  • 衛星數據顯示:南極洲冰蓋下存在「消失的大陸」
    南極冰山據美國「主板」網站11月7日報導,科學家利用一顆已廢棄五年的衛星所提供的數據,發現一些消失已久的大陸隱藏在南極洲的冰蓋之下。報導稱,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的這一新研究結果揭示了南極洲兩億年來不為人知的地質史,並濃縮在時長24秒的一段動畫中。
  • 南極冰蓋大融化——局外人
    他出生在利思港一條帆船上,那是南喬治亞島的一個鯨魚加工站。他的父親是個法國冒險家,母親是澳大利亞動物學家,他駕駛小艇環球航行時在塔斯馬尼亞島的一個碼頭遇到了她。夫婦倆在大西洋裡組建起一個家。幾年來,他們踏遍了南極半島的西海岸,帶著3 個小男孩在無名海灣裡觀察野生動物,有海豹、開花植物、海鳥。迪奧是老大。
  • 「阻止新冠病毒進入冰層」:多國削減南極科考團隊人員
    南極洲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新冠肺炎病例的大洲。儘管研究南極對於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大意義,受疫情影響,多國科學家不得不暫緩或改變前往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計劃,以防止新冠疫情擴散到南極洲。然而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許多科學家將不再前往南極洲實地考察,而依靠遙感和前幾年收集的數據和樣本進行研究。南極洲研究站的醫療服務非常有限,而科學家在科考活動期間的集體生活極易導致疾病傳播,減少派出科學家數量能降低新冠疫情在南極洲暴發的風險。國家南極局局長理事會(COMNAP)正在大幅度削減各國赴南極科考團隊人員,澳大利亞和德國計劃將削減50%,紐西蘭將削減66%。
  • 南極冰川下發現的巨大高山和峽谷,或導致海平面上升更快
    南極表面上看著就是一塊白色沙漠,但你知道嗎,它的地底下可沒這麼平坦。近日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南極地下地形十分複雜,可能對地球海平面的上升產生重大影響。此次探測是歐洲宇航局 PolarGAP 項目的一部分,利用高端技術,科學家們得以探測南極地下的地形,並且驚奇的發現其並冰蓋下埋著三個巨大的峽谷,當真是深藏不露了。此次能探測到南極地下的複雜地形,主要得益於現代衛星技術的發展。可以用光譜照相機和雷達拍攝數百萬英裡的圖像,還可以藉助重力成像來探測地球的內部。
  • 南極發現遠古生物化石被質疑造假,那麼南極金字塔是真實的嗎?
    地球雖然已經形成了46億年的時間,但考古發現人類的祖先直到100萬年前才出現,相對於地球上的生物史來說人類出現的時間是比較晚的,而且地球上的生命也在隨著陸地板塊的運動不斷發生變化,尤其現在的南極洲在數億年前還是赤道附近的的陸地,科學家認為南極洲的冰層下面埋藏著許多人類從未見過生物化石,直到近些年才有人類深入南極洲腹地進行探險研究,前不久傳出古生物學家在南極發現神秘脊椎生物化石的事件引起了轟動
  • 南極洲:最神秘大陸上不只有冰雪和企鵝
    因此,加布裡埃爾·沃克的《南極洲:最神秘大陸的親密肖像》可謂生逢其時,它帶給讀者大量關於南極的鮮活資料,那裡不僅有萬年冰雪和隨季節遷徙的企鵝,還有太多值得我們去了解的東西。沃克以前是《自然》雜誌特約撰稿人,為完成這本書,她閱讀了能找到的所有關於南極的科學資料,並反覆踏足這片苦寒之地。
  • 南極大陸冰川融化,將釋放神秘古老病毒?全球變暖帶來的空前危機
    南極,冰封大陸。南極冰蓋也是地球奇觀之一,這幾千萬年前形成的大陸,不僅儲存了全球95%以上的永久性冰川、72%以上的淡水資源,而且還像一部無字天書,深藏著許多極其寶貴的自然科學信息。這裡不但最純潔、最美麗,而且,也最冷酷、最神秘莫測。
  • 氣候變化對南極的真實影響 有關氣溫、企鵝和冰架的傳言
    去年12月(南極的夏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記錄南極東部高原氣溫低至零下93.3攝氏度,創造了新的世界低溫極值。  南極範圍很大,其大陸面積約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0%。這裡絕大部分的地區的氣候依舊很冷。對氣溫上升6攝氏度的傳言,正如這張照片一樣,是不完全信息的作品。
  • 南極曾出現脊椎生物化石,與人形極為相似,科學家提出質疑!
    南極作為地球上的最後一塊無主之地,鮮有人能踏足。其實在遙遠的以前,南極並非如今的惡劣環境,科學家認為曾經的南極大陸也是一片溫暖的溼地,在這裡也生存著許多的動物植物,儼然一片鳥語花香的世界。只不過隨著地球板塊的不斷變化,南極洲也漸漸的脫離了陸地,成為了一片獨立的冰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