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兒童的影片很多,感人的也不少,在電影《歌帶你回家》裡,我卻被這群孩子們故事深深所吸引,以及他們的聲音深深所陶醉。2021年開年溫情之作,值得關注。
《歌帶你回家》是一部兒童題材的電影,因其題材的緣故,並不是主流。但這部電影卻是一部擁有紮實的故事基礎,鮮明的人物刻畫,情節處理得到的電影,是這個題材之內,電影發揮的最大限度了。
電影的故事很簡單,聚焦國內特殊兒童群體。女孩百靈原本有著幸福的家庭,而且熱愛唱歌的她歌聲似天籟。但一場事故的到來,家庭分崩離析,而四歲的弟弟百川也意外走失,導致年幼的小女孩百靈不得不扛起風雨飄搖的家,同時還要尋找失蹤的弟弟。最後她在音樂老師江波的幫助下,百靈參加了全國歌唱大賽,她通過重重篩選,希望在舞臺上自己歌聲能傳遞給弟弟,同時喚醒久違的親情……
乍一看本片乃是傳統的兒童電影故事模式,但看過電影之後再來審視這個故事,就會發現不一樣的地方。
沒錯,本片在內地兒童電影的基礎上,剝離的相應的意識態度和視角,而將視角真正回歸到兒童之上。也就是說,比起國內很多以成年人視角去教育兒童、或者歌頌兒童的電影,本片則是以兒童的第一人稱視角,以體驗式關懷代替了教育式引導,引領眾多觀眾走入了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將最單純本真的故事帶回了電影,以童真的視角反襯現實的龐雜。電影用歌聲串起來兩條故事線,小女孩百靈懷揣著自己的音樂夢,卻也用歌聲給自己點起了一盞夢想明燈。而這盞燈也是照亮了弟弟回家之路。
電影的兩條線索分別呈現了姐弟倆不同的生活境遇,小女孩百靈的故事,雖然有音樂的陪伴、老師同學的陪伴,但她最缺少的就是一個家庭;而弟弟百川的線索,被收養後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但缺少了姐姐在身邊。作為觀眾的我們,也能從中體會到缺少了父母陪伴孩子們的心酸。正如百靈那首唱《望月》,是有關月亮的歌,是她獻給給弟弟的歌,也是唱給自己的歌,他們的生活經歷也正如"月有陰晴圓缺"一般,終於在無數的悲歡離合之後,守得雲開霧散。可見電影的背景和人設令人唏噓,但該片卻通過這群孩子們天真的面孔和天籟般的歌聲,在現實的基調中注入溫情,在樸素的講述中飽含深情。
所以說,《歌帶你回家》是一部非常有治癒能量的作品,雖然影片的故事,聚焦於普通女孩的生存與生活,但卻以點及面的投射出當今時代的大愛與擔當。小女孩百靈的心路歷程與成長過程,便是她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感觸,隨著天籟的歌聲,一點點積蓄的感情悄無聲息地滲入觀眾心田。最終兩條線索交匯,姐弟倆團聚,而他們也來到因為家庭變故而瘋癲的母親面前,用歌聲喚醒母親的內心,最終觀眾的淚水在三人相擁之下絕了堤。
所以,這部《歌帶你回家》,才會被稱為現實主義兒童電影,電影並沒有抨擊現實,也並非是歌頌事跡,但採用的是正面表達,挖掘兒童身上的光明與美好。
電影匯聚了老中青三代實力派,表演藝術家牛犇領銜出演,《催眠·裁決》的主演艾米首次出演溫情勵志片,靈動且自然。真誠的電影總是能牢牢抓著你。聲色具備的100多分鐘後,思電影通過一個個小感動層層遞進,很自然,並有難得的共鳴。歌唱中的孩子眼神恢復了清澈乾淨,孩子在歡娛的五線譜上學會了理解,感受到了溫暖。而觀眾看到的也不是說教的一面,而是充滿對兒童的關愛,就像那首《望月》的歌聲,唱出的是愛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