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競技釣:顧名思義就是比賽的意思,比出各自的技能,以決一高低。目前我國的競技比賽基本是採用臺釣法。
如果追根溯源的話,「臺釣」 是一種起源於日本的釣鯽方法,早在五十多年前日本就出版過介紹這種釣法的書籍。臺灣的釣界前輩,後來借鑑、改良了這種釣鯽法,並使之在臺灣逐步流行起來,屬於釣鯽方法中的一種懸墜底釣術。內地的釣魚人接觸這種釣法大約是在一九八五年前後。
這種長腦線懸墜釣法打敗了眾多的傳統釣高手,也因此才在釣友中生根發芽。特別是隨著黑坑的興起,在釣魚大師們極力推薦之下,臺釣成了主流標準釣法。
對於習慣了傳統釣的老釣手而言,之前,我有一種不正確的看法,認為競技釣猶如「籠子裡抓雞」——沒跑。而且這種釣法,將釣魚的過程過分的程式化和機械化了,失去了垂釣的從容性與娛樂性。在競技釣的過程中垂釣者要不停地換餌、拋竿、提竿、摘魚,並儘量減少中間的多餘動作,以求得到最多的獲取。
基本就是在比用餌料,比誰的業餘時間多,比誰對該地的魚情掌握的好,至於抓吃口,線組要顯得相對(我說的是相對)次要些。記得有一次臺釣比賽我至今記憶猶新。
當時,我的主線0.3,子線0.15,漂是阿盧漂。在前半個小時一點口都沒有,後來我到一個老釣手抓了一坨餌料來釣,立即有口,而且有口時我揚杆基本都能中魚,此事說明我在線組上和揚竿的時間把握上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在用的餌料上。
再看競技釣場。紅黃藍綠餌全吃遍,香腥酸甜燻了個夠,魚已經不知道該吃什麼好了,很多魚被千百次的釣上來再放回去,吃口極其謹慎狡猾,沒有很精細的釣技釣餌去騙其就範是釣不到魚的,競技釣手已經把忽悠魚的騙術演繹到了極致,成了為魚配菜的高級廚師,唯廚藝高超者方能拿冠軍。
從另一方面說競技釣魚比賽的參加者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對漁具、魚餌、釣技研究上。他們一分一毫的增減鉛皮,半目半目的調整浮漂,調整著外人絕不會在意的微小差距,追求著技術細節上的精緻。
對於把釣魚當作休閒愛好的人來說實在太累了!
這些年我有一句口頭禪,釣魚一定要野釣,為什麼?因為野釣有成就感,釣不到魚是正常的,釣到魚是意外驚喜,而到養魚塘釣魚就要反過來說,釣到魚是正常的,釣不到魚是意外。
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