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巨鯨DCG:控制灰度、Genesis等幕後的神秘機構|鏈捕手

2021-01-09 騰訊網

作為加密世界最重要的幕後參與者,DCG不僅是灰度信託的直接掌控者,還是最大的加密貨幣場外交易與借貸平臺之一Genesis、著名區塊鏈媒體Coindesk、新興礦業服務商Foundry以及交易所Luno的母公司,並直接投資了Bitpay、Circle、CoinList、Coinbase、Ledger、EtherScan、Paxos、Protocol labs、Xapo等知名加密公司與機構。

同時,DCG的相關資料也反映出,該機構近2年的投資頻率已經大幅放緩,同時極少投資DeFi項目,不做空加密貨幣或者短線炒幣,不在被投公司佔有董事席位,這些種種也進一步凸顯出DCG及其創始人Barry Silbert的獨特的投資風格。

作者|Echo

編輯|龔荃宇

01

DCG的加密帝國之路

在比特幣近幾個月的上漲行情中,連續增持BTC的灰度信託被認為是該行情最重要的支撐力量之一,每天都出現在公眾視野不斷刺激加密貨幣用戶的神經,也引發了市場對其巨大的興趣。而在灰度的背後,實際上還隱藏著更大的加密帝國——Digital Currency Group(以下簡寫為「DCG」),其觸角幾乎伸向了加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DCG創始人是Barry Silbert,他在2004年創立了私募股權交易平臺SecondMarket,為未上市企業職員與早期投資者所持有股權提供交易平臺,此後隨著Facebook等矽谷科技公司的發展而快速壯大,其股權業務在15年被納斯達克交易所收購。

而在此前幾年,Barry Silbert已經對比特幣產生濃厚的興趣,曾在12年拿出17.5萬美元的個人資金,後以10美元的價格大量買入比特幣,並在價格達到50美元時分批賣出,巨大的收益令Barry Silbert決定對該市場採取更多的行動。

一方面,Barry Silbert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在13年投資了Coinbase、Bitpay、Ripple等如今的加密巨頭,初步展現出良好的投資眼光。

另一方面,Barry Silbert直接推動SecondMarket成立了如今比特幣信託公司Grayscale以及比特幣場外交易平臺Genesis Trading的雛形部門,並在此後SecondMarket被收購時保留了前述業務。15年,Barry Silbert將這兩大業務與個人的投資業務進行整合成立了DCG,正式開啟了自己在加密貨幣行業的「巨鯨」之路。

同年,DCG也完成了第一輪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輪融資,投資者皆是傳統金融市場知名機構,包括萬事達、貝恩資本、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等,其中還包含一家中國基金——HCM資本,即富士康集團開展投資與金融業務的全球性控股公司。

從此後的經營模式來看,Barry Silbert試圖將DCG打造為集控股和投資於一體的多元化集團,一方面通過自建與收購的方式建設行業龍頭企業,另一方面通過投資的形式布局行業優質企業,享受長期價值投資的收益,官網顯示目前DCG團隊成員僅11人。

Barry Silbert也曾公開表示,他希望將DCG打造為加密貨幣領域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我真正想要的是靈活度,我希望開創新業務,有能力去收購公司,有能力去買幣,但任何傳統的基金模式都不適合我的這種願望。」Barry Silbert說。

在過去5年,DCG的加密市場的布局與成就也令其與這個目標越來越近。灰度成為加密市場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Genesis成為加密市場最大的場外交易、借貸與託管平臺之一,Coindesk成為加密市場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媒體,19年成立的Foundry在比特幣礦業市場也開始展現出強大的實力。

不過直到今年9月,DCG的業務布局仍然還缺少極其關鍵的一環,也就是這個行業財富效應最為顯著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雖然DCG投資了Coinbase、Kraken、BitFlyer、eToro等知名交易平臺,但一直沒有直接涉足該領域。

今年9月,DGC宣布收購加密貨幣交易所Luno,該交易所在加密市場知名度較低,僅有5個交易幣種,每日交易量長期在1000萬美元左右,目前在非小號排名130名,但是第一家獲得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批准的合規交易所。這個案例與Coindesk也共同反映出DGC的收購思路,即更願意收購具有潛力的小型企業進一步開拓,而不是直接收購成熟的大型企業。

截至目前,DGC還直接投資160多家加密貨幣與區塊鏈相關公司,除了前文提及的三家巨頭,還包括BitGo、Brave、Blockstack、Blockstream、Boost VC、Circle、CoinList、Ledger、Elliptic、EtherScan、Paxos、Protocol labs、Xapo、Chainalysis等知名加密公司與機構。

02

五大子公司介紹

1)Grayscale

Grayscal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加密資產管理公司,目前資管規模超過100億美元,其中比特幣信託(GBTC)管理的資產總價值現已超過82億美元,佔BTC整體市值的2.7%。灰度信託基金的最大價值在於,使得合格投資者無需直接購買、存儲和保管加密貨幣,即可享受到加密貨幣的增值紅利。

根據官方資料,Grayscale的系列加密貨幣信託基金,是少數通過SEC準許的加密貨幣合規投資工具,其建立的BTC、ETH、LTC等加密貨幣信託基金,並非是投資者通過灰度直接購買BTC等加密貨幣,而是購買其信託基金份額,投資者提交認購資金給灰度後,灰度從現貨市場上買入等量BTC等,再將其在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同時,灰度也支持投資者直接將BTC等加密貨幣現貨用以認購信託基金份額。

目前灰度不支持比特幣份額贖回,即投資者一旦認購信託份額,份額無法兌換回比特幣,投資者只能在美股二級市場上賣出比特幣信託份額GBTC。

灰度主要通過收取用戶管理費的方式獲取盈利,每年從其持倉的比特幣數量中扣除2%,通過幣本位的方式賺取管理費。

2)Genesis

Genesis最早成立於2013年,是美國首個比特幣場外交易平臺。此後業務拓展到衍生品交易、加密貨幣借貸與託管等業務,是目前加密貨幣市場最大的綜合服務商之一。Genesis 還曾在2018年獲得了紐約金融服務部(DFS)頒發的BitLicense許可證,是第五家獲得該牌照的公司。

根據財報,Genesis在2020年第三季度發放了價值 52 億美元的新貸款,比第二季度 22 億美元翻了一番多;衍生品交易總額達到10 億美元,較第二季度推出該業務時4億美元的交易量翻倍;現貨交易量為 45 億美元,比 2019 年同期增長 285%。

3)Coindesk

CoinDesk是當前區塊鏈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媒體之一,DCG於16年1月以5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

該媒體成立於13年5月,早期的影響力主要來自於其最早推出的比特幣價格指數,受到《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主流媒體採用,此後通過對行業的諸多優質報導成長為區塊鏈行業最受關注的內容平臺之一,目前通過網站、社交媒體、新聞通訊、播客、研究和現場活動等形態覆蓋數百萬用戶。

同時,CoinDesk舉辦的年度共識峰會已經成為業界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活動,參與門票價格高達2000美元,每年會有大量全球各地區塊鏈生態系統中重要人物參會,還曾因每次大會舉辦期間主流幣大漲備受關注。

4)Foundry

Foundry是DCG在19年建立的子公司,DCG表示Foundry的創建主要

為加密貨幣礦工和設備製造商提供「機構專業知識,資本和市場情報」。

根據官方資料,Foundry的主要業務分為三項,第一項是挖礦諮詢服務,為客戶提供挖礦過程中的諮詢與顧問服務,制定挖礦策略;第二項設備融資與採購,Foundry與設備製造商取得聯繫,為礦工提供基於設備或加密貨幣抵押的融資,以採購新設備;第三項是Foundry實驗室,支持更多區塊鏈基礎設施項目的挖礦與質押。

數據顯示,Foundry已向其他採礦組織提供了數千萬美元的設備融資,並幫助採購了今年在北美交付的大約一半的比特幣採礦設備。Barry Silbert還發推特表示,他認為Foundry已經成為北美最大的挖礦企業。

5)Luno

Luno交易所成立於13年,DCG曾在2014年參與其種子輪融資,並在今年9月完成收購以完善DCG對加密資產交易所板塊布局。

Luno長期以來主要在非洲與東南亞市場布局,是南非、奈及利亞、馬來西亞等市場佔據主導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並且是第一家獲得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批准的合規交易所。

17年末,Luno交易量曾長期位於非小號排名前50名,但此後由於監管問題交易量持續下滑,近幾個月平均日交易量在1000萬美元上下,排名130名左右。根據官方數據,Luno目前擁有近400員工和遍及40多個國家的500萬客戶群。

03

投資策略與方向

作為加密世界最重要的投資者之一,Barry Silbert與他的DCG的投資策略與風格也值得進一步分析與闡述。

根據DCG官網資料,過去幾年總共投資160多個項目,其中已有17家企業已經通過被收購的形式退出。

按照地區分類,約68%的DCG投資企業所在地區為北美洲,17%位於歐洲,10%位於亞洲,反映出歐美地區的加密初創企業更加多元並受到DCG的青睞。同時,DCG過去只投資過一家具有中國背景的企業,也就是比特幣中國交易所,18年初該交易所被第三方收購後DCG再未投過其它明顯具有中國背景的企業。

DCG投資企業地區分布 來源:DCG官網

按企業類型分類,DCG投資企業最多的方向為交易平臺,比例為18%,其後分別是支付解決方案、網絡基礎設施、身份與合規等。值得注意的是,除了Acala等個別相關項目外,DCG幾乎沒有投資過DeFi相關的項目,頻繁在推特發言的Barry Silbert在今年DeFi牛市期間也極少提及DeFi,反映出DCG對DeFi市場並不看好。

DCG投資企業類型分布 來源:DCG官網

事實上,Barry Silbert在18年曾公開表示,除了儲值工具和跨境支付外,幾乎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區塊鏈在不遠的將來還有什麼其它應用可能。這反映在DCG的加密貨幣投資策略中,大部分投資都集中在價值存儲類貨幣,比如BTC、ZEC、ZEN、ETC等,特別是BTC,Barry Silbert近幾年頻繁在各個場景為BTC的價值潛力發言造勢。

「除了比特幣、ETC和Zcash這類加密貨幣,大多數幣最終都會歸零。大部分代幣沒有實際用途,它們之間的差異不大。長期來看,我認為只會存在一種數字黃金,很可能是匿名幣。另外,最後也只能留下一種主要的智能合約平臺。」Barry Silbert表示。

Barry Silbert還稱,DCG並不做空加密貨幣或者短線炒幣。

再從投資頻次來看,根據DCG在19年發布的報告,其投資案例有127筆發生在2016-2018年,這意味著19-20年DCG只對外投資了30餘筆,投資頻次大幅放緩。

同時,在16-18年間127筆投資中,72筆投資為種子輪融資,36筆投資為為A輪融資。該報告還反映的數據包括,DCG在18年參與的種子輪項目平均投資279萬美元,平均獲取被投企業19%的股份,參與的A輪融資平均投資1562萬美元,B輪項目平均投資3000萬美元左右。

儘管DCG的投資遍布了加密貨幣市場的大部分重要公司,還包括多家與其子公司業務存在競爭關係的公司,但可能處於避嫌的緣故,Barry Silbert表示DCG在其投資的公司中均不佔有董事席位,「如果這些被投資企業想做出不想讓DCG知情的決議,DCG真的就會像局外人一樣被蒙在鼓裡。」他說。

總體而言,DCG已經發展成為加密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巨頭之一,在加密資產管理、借貸、託管、礦業、交易、媒體等領域都存在巨大的掌控力,它的任何動作都會會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研究機構Messari在11月13日發布的報告,其研究員估測DCG子公司每年可以為DCG創造2.43億美元的收入,同時根據DCG的季度更新數據和其他公示信息,以及對比其它金融科技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認為DCG當前估值超過40億美元。

這個數據似乎低於媒體對幣安、Coinbase、比特大陸等加密企業估值的報導,但並不意味著DGC的行業地位有所遜色,隨著主流金融機構及其資金的大規模入場,DGC憑藉其綜合性布局與卡位或許會展現出更強的發展態勢。

相關焦點

  • 手握51萬比特幣,以太坊,的典型比特幣巨鯨:灰度投資公司
    灰度基金公司最近頻頻出手,今日其加密資產規模突破100億美元。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灰度基金持有 比特幣持有量為513393枚 以太坊ETH總持倉量為2583657枚 這些大型機構的投資動向一直廣受媒體關注,被大家稱為「巨鯨」。那麼「巨鯨」是什麼呢?
  • 全球加密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巨鯨」抄底加密市場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冉學東 王永菲 北京報導比特幣巨鯨投資者以及機構投資者從沒有放棄逢低買入比特幣的機會,儘管比特幣在近日從41000美元/枚的高點下跌至目前的34200美元/枚附近,據CoinDesk數據分析,1月11日主要加密交易所的總現貨交易量達到了133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是2017年12
  • 對話特高信息崔建軍:證券業或將率先誕生區塊鏈的規模應用|鏈捕手
    特高信息是上證所信息網絡有限公司的區塊鏈技術支持合作方,深度參與了上證鏈整個設計構築和研發實施過程。近期,鏈捕手採訪了特高信息創始人兼董事長崔建軍以及COO陳卿,詳細了解上證鏈的應用場景與設計機制,以及區塊鏈技術在證券行業的應用方向。
  • 對話Mable:復盤Multicoin Capital的投資方法論與DeFi觀察|鏈捕手
    從DeFi引爆的牛市到如今的機構性牛市,區塊鏈行業在2020年迎來了兩次爆發,既有DeFi應用的大規模湧現,又有海外機構持續地加倉主流加密資產,種種跡象都在表明行業已經走出蠻荒階段,進入到發展的關鍵節點。
  • 對話Cypherium郭楊睿:先找場景,再定技術|鏈捕手
    鏈捕手:可以更具體描述下Cypherium的技術特性嗎?其中選舉鏈運行PoW共識,用來選取驗證委員會,交易鏈則運行HotStuff ,提高擴展性。 鏈捕手:全球很多國家都在研究央行數字貨幣,你認為其中存在的問題在哪裡?為什麼會需要Cypherium這種外部基礎設施的參與?
  • 對話仟峰資本Steven:DeFi大贏家是怎樣煉成的 |鏈捕手
    此次鏈捕手與Steven進行了深度交流,期間他復盤了投資DeFi的全過程,並對行業周期、熱點以及明年趨勢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鏈捕手:DeFi 可以說機構牛之前的熱點牛,聽說你布局 DeFi 讓團隊盈利頗多,可否復盤下你布局 DeFi 賽道的背後邏輯與操盤過程?
  • 比特幣衝上1萬美元,直接推手是「巨鯨」灰度,還是川普?
    以灰度投資為例。在5月12日比特幣產量減半後,這家公司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裡,就買入了18910枚比特幣,其數量甚至超過了同期比特幣總產量的150%。然而,在7月1日,灰度卻宣布暫停出售比特幣信託產品。Cointelegraph在7月17日發布的一篇文章表示,灰度已「至少三周」停止購入比特幣。
  • 巨鯨浮出水面,三箭資本持有超過12億美元灰度比特幣信託
    三箭資本聯合創始人 Kyle Davies 表示,「我們繼續享受與灰度團隊的合作,並期待著對加密生態系統進行更多投資。」根據三箭資本的說法,其頭寸是灰度比特幣信託中最大的。隨著比特幣價格的飆升,灰度通過其系列產品管理的資產也在激增。其 GBTC 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一種方式,讓投資者通過一種證券結構的工具接觸比特幣。
  • 瑞波的三大不解之謎|鏈捕手
    在本文中,鏈捕手研究了大量瑞波項目資料以及採訪了多名業內人士,試圖剖析瑞波開拓跨境支付市場的具體模式與成績,以及XRP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具體作用、XRP的價值支撐所在,揭開瑞波長期以來不為大眾所知的真實面目與謎題。
  • 花火崩盤記:資金盤何以成為信仰|鏈捕手
    玩家張鋮(化名)告訴鏈捕手,花火對他而言只是賺錢的工具,一場遊戲而已。 張鋮在2018年加入幣圈並成為炒幣大軍中的一員,過去他的大部分交易都以虧錢告終,唯獨披著區塊鏈外衣的資金盤項目花火讓他得以大賺一筆。在他眼中,花火就是資金盤裡的「比特幣」,是信仰的代名詞。
  • 匠潤:多空拉鋸戰如火如荼 獲利盤了結或都被巨鯨接手
    北京市政府:在供應鏈金融等領域探索區塊鏈金融場景應用。報告:六大主流加密交易所10月現貨交易量大幅縮水。灰度昨日XRP、XLM、ZEC均有大量增持。Grin網絡遭受51%攻擊,官方提醒用戶等待交易的額外確認。Andre Cronje與Hegic匿名創建者成立300萬美元DeFi基金M&A。深圳應用區塊鏈等技術搭建網貸機構投票表決系統。
  • 巨鯨出沒,行情是漲還是跌?
    根據 Chainanalysis 的分析,「巨鯨」被認為是擁有超過價值5600萬美元的比特幣持有者。比如說,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就是一隻「巨鯨」,據推測中本聰擁有大約100萬枚比特幣。但通常,「巨鯨」不僅是指某個個人,還可以是一些投資機構和交易平臺。
  • 數據表明,自聖誕以來巨鯨正在積極買入更多比特幣
    鏈上數據顯示,自聖誕節以來,高淨值投資者,也就是巨鯨,一直在更積極地購買比特幣。而考慮到美國現貨市場對比特幣的需求似乎正在降溫,比特幣可能會在較低的波動率下盤整較長時間。鏈上數據顯示,自聖誕節以來,比特幣巨鯨的買入量一直在增加。這表明,高淨值投資者正在繼續蠶食BTC的供應量。通過鏈上數據將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分開幾乎是不可能的。
  • 比特幣巨鯨還會砸盤比特幣?
    區塊鏈達人Coinicle-小納指期貨(10:30),報價9,919.75美元,日內漲幅3.06%。受股指提振,三大指數期貨也在周二(16日)早盤大幅反彈。據區塊鏈達人Coinicle行情顯示,截至香港時間10時30分,小納指期貨報價9,919.75美元,日內漲幅達3.06%。
  • 從瑞波聊灰度的韭菜屬性——豈料瑞波起風波,焉知灰度不韭菜?
    挖礦=記帳+獲得記帳獎勵LTC是公鏈,意味著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記帳,因此李啟威不能去控制LTC發給誰,也不能改變自己獲得的LTC數量。所以,LTC是非中心化的。相反,XRP中心化的。XRP沒有公開挖礦,只有瑞波公司參與記帳。這……就不知道XRP什麼時候會多出現一些。
  • 也要給幕後的「童真捕手」100分
    小學生考100分得全班歡呼,幕後的「童真捕手」也要給100分。
  • 推特大V們都是如何花式唱多比特幣的 |鏈捕手
    對此,鏈捕手搜集了自10月以來推特大v的花式唱多觀點,包括幣安創始人趙長鵬、摩根溪聯合創始人Pomp、MicroStrategy CEO Michael Saylor、Blockstream首席戰略官Samson、Gemini聯合創始人Cameron以及Tyler等。
  • 加密國度:區塊鏈重構社會的大推演|鏈捕手
    在這個國度裡,人們可以無須通過中介就可實現數據和交易被無中斷地記錄在受信任的區塊鏈分布式帳本上:沒有大型的跨國公司捕獲數據,沒有涉及銀行,也沒有任何國家機構可以篡改該記錄。社區中的爭議由現有的分布式帳本自動解決,而分布式帳本則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
  • 灰度發布:灰度很簡單,發布很複雜
    因為筆者所負責的產品還沒有達到他們產品用戶的量級上(最低的都在1千萬+),也就談不上灰度發布這一環節,所以只有聽的份。雖然筆者暫時沒有涉及到,但在工作中也聽過關於灰度發布的一些信息,只不過這一次聽他們幾個交談後更是增長了不少知識,為了讓自己更加的了解這一個「新」概念,回到住處就在網上慢慢的「啃」起來,下面則是我對「灰度發布」的理解,現分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