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讀不回」和「無人點讚」真的讓人很焦慮

2021-01-10 騰訊網

《殺死伊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京師心理大學堂」

(ID: bnupsychology)

作者 |蘭童鞋

美工|雪今金

編輯|木舟 小注

有時候,社交焦慮是我們用來自我保護的盔甲;有時候,它也會成為我們不可言說也無能為力的傷口。

人人都愛社交網

上至 80 歲村口老大爺,下至紙尿褲王者小 baby,網絡社交正以勢不可擋之勢淹沒、衝刷和改變著我們這代人的方方面面,很多時候我們寧願在線上和人敲兩個字,也不願意開口說兩句話 —— 前者感覺總是輕鬆得多。

這種體驗得到了科學研究的支持,比起面對面形式的現實社交,我們在網絡世界發表言論和與人交流時確實更不焦慮[1],這是因為網絡社交具有匿名性、失同步性和便捷性:

首先,網絡社交的匿名性可使個體自我意識減弱,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平常在網絡上發表沙雕言論時並不會像現實生活中與人交流那麼謹慎和小心,因為網絡這層面具讓我們十分清楚「對方打不到我」也並不真正知道「我是誰」,「網絡我」並不完全代表「現實我」,如果說錯了話,也不會對我個人的聲譽造成太大影響。

其次,網絡社交的失同步性給個體更充足的時間修飾自我表徵,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想會兒、歇會兒」地組織自己的語言,一句 「Hello」 可以在打字框裡刪刪改改半小時,只要還沒點下發送鍵,就還能不斷地自我修正。

第三,便捷性則有利於雙方保持高密度的自我表露[2],在網絡世界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和任何人敞開心扉侃大山,從外賣被偷到線性代數,從詩詞歌賦到人生哲學,半夜三點半,漆黑的夜晚配上你過度曝光的臉,手機另一端的網友,就是最了解你的那個人。

被微信拯救的社恐患者

普通人享受著網絡社交所帶來的無窮便利,對於一群不那麼普通的人而言,線上社交更是他們的福音和救濟 —— 他們就是「社恐患者」。

現實中的你:瑟瑟發抖、見人繞路走、我不是我沒有

網絡上的你:吐槽天才、水群達人、社交一枝花

每個人都會有「社交焦慮」這種十分常見的負性心理體驗[3],幾乎所有人在公眾面前做演講或與德高望重的重要他人交流時都會感到社交焦慮,但有些人對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的過分擔心、緊張和害怕,與他人目光對視都會感到緊張,後者我們稱之為高社交焦慮者

根據社會補償理論,高社交焦慮者由於在現實中的社交需求未得到滿足,因此會更傾向於到網絡社交中尋求補償[4],他們會比普通人更容易依賴和沉溺於網絡社交所帶給他們的「安全感」,並藉此迴避帶有他人負性評價的面對面社交場合。

還記得我們先前說的嗎?匿名,便利,有充足的時間來調整發言,這些優點讓社交網絡成為了高社交焦慮者的避風港,但隨著線上和線下交往的界限趨於模糊,研究者發現,在一些特殊的社交情境中,這些優點反而成了缺點,催生了全新的「線上焦慮」。

比如說 —— 無人點讚,已讀不回 ( _ )

網絡社交的「新型」社交焦慮

你發了一條朋友圈,過去了半小時,儘管你每隔 2 分鐘打開一次,新提醒依然是 0,你不斷回看自己的文案和每一張配圖,琢磨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錯,逐漸變得焦躁不安…

最終,你實在忍受不了了,不得不一鍵刪除了這條你選圖、P 圖,想文案加起來一共花了大半個鐘頭才編輯好的朋友圈。

或者是,你在打字框中敲敲打打,把敬稱,事務,語氣,乃至標點符號都修飾了四五遍後,終於鼓起勇氣給老師發了你近期的工作進展。

不久後,你看到老師在師門群裡發布了通知,卻一直沒有回覆你的私信···

這些情境令人如此窒息,是因為線上溝通帶來高效和便捷的同時,也讓我們對秒回信息、獲得關注和認同感有了更高的期待,但這種期待沒有辦法總是等到滿足。

在期待落空時,往往會伴隨著對自我的否定與焦慮 — 是不是我的朋友圈沒意思,所以沒人點讚?是不是我老闆看我做的太差了,所以不想回?

這種線上社交焦慮和線下社交焦慮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即對他人評價的過度在意,無人點讚和已讀不回都是他人對我們負面評價的誘發線索。

都有哪些線上焦慮

除了無人點讚和已讀不回,心理學家還總結了線上新型社交焦慮的種種表現形式,比如:

建立關係的焦慮

網絡社交焦慮可能會使個體因害怕負面評論而頻繁刪除特定的內容及激活屏蔽功能,如設置「僅展現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和頻繁的「重新編輯」和「刪帖」行為。

因此,高網絡社交焦慮的用戶更可能在社交媒體上進行「潛水」,即儘量不進行自我表露和主動交流來避免人際緊張[6]。

他們往往會注視著群聊裡大家的一舉一動,但從來不發言,或者在打字框刪刪改改最終依然作罷。他們往往喜歡在老闆發布公告後,在一群人的「收到」中找到一個最佳的中間位置,希望誰也不要注意到自己。

即使第一個看到也斷然不敢當第一個回復的人,只敢默默祈禱其他勇士們能快速出現在自己前面衝鋒陷陣;若自己成了最後一個看到消息通知的人,更是會邊尷尬得腳趾抓地地想著怎麼措辭,邊責問自己為什麼錯過最佳回復時期而氣得砸牆。

所以「潛水怪」往往並不是真的想潛水,無情的「收到」跟風機也不是真·無情 —— 他們大部分時候,只是社交焦慮而已。

維持關係的焦慮

社交媒體隨時可見性的特點不僅會加劇已有的線下人際衝突,還可能成為新衝突的來源,如有的用戶表示一些瑣碎的矛盾會在 Facebook 上漸漸放大,造成難以挽回的人際衝突。而需要對好友動態即時反饋的社交壓力也會讓個體感到十分不適。

例如,連續 N 天的加班加點讓你根本無暇拿起手機刷動態,忙完後的你終於拿起手機,偶然發現老李又秀了恩愛,小美又發了九宮格自拍,點讚區百花齊放的頭像,評論區百轉千回的調侃逗趣,卻獨獨缺少了自己的影子,無形而巨大的焦慮感頓時襲來……

對交往結果的過度關注

2013 年,柏林大學的心理學研究者進行了一項探索人腦內伏隔核與 Facebook 使用之間的聯繫的研究。研究結果的其中一項證實,人們在使用 Facebook 的過程中獲得的社會認同會對中腦基底核中的伏隔核產生作用,獲得暫時的、難以名狀的快感[7]。

另一方面,人也需要別人的認可來強化自身的自我認識。換句話說,自我認同感低的個體往往依賴於他人對自己源源不斷的正反饋才能認可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獲得這種滿足感便會陷入自我懷疑,即利用他人認同來產生自我認同[1]。

即便他人點讚、秒回所帶來的積極情緒是短暫且不真實的,但這依然無法阻止我們對獲得他人認可的渴望,這種渴望,不可避免地給我們帶來了焦慮。

與網絡社交焦慮相關的社交負載(一種過度維護人際關係的現象)和適應不良的社交互動模式等心理壓力源可能會產生社交媒體倦態,並進一步降低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1]。也就是說,當我們感受到網絡社交焦慮後,就會越來越不樂意社交,從而傾向於封閉自己。

學著走出去——在現實中建立自我認同吧

有時候,社交焦慮是我們用來自我保護的盔甲;有時候,它也會成為我們不可言說也無能為力的傷口。那些躍躍欲試卻從未說出口的「你好」,那些別人從未在意卻在我們心裡來回碾壓千百遍的「誤會」,那些字字斟酌卻依然不小心說錯話後的萬般自責與懊悔……皆不能成為我們逃避現實的理由。

看上去,似乎這個瞬息萬變信息爆炸的時代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避風港」——網絡社交。但在它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也暗藏著無盡的槍箭利刃。

人是「社會」人,現實中的我們沒辦法做到隱居世外、與世隔絕,我們也不可控地會在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也許我們害怕他人的負面評價,害怕無人在乎的尷尬,害怕與人產生聯結的過程中受到傷害……但,也許正是經歷這些,我們才會明白,建立「無堅不摧」的自我認同是一件多麼重要的畢生任務。

所以,試試吧!試著走出去和這大千世界裡可愛的人們談笑風生,試著安裝一顆強心臟面對社交中的風風雨雨,試著從自我處獲得自我認同,試著接納自己,讚美自己,欣賞自己。惱人的社交焦慮,也許就在這之間,悄悄地溜走嘍!

參考文獻(點擊滑動查看)

[1]賀金波,陳昌潤,賀司琪,周宗奎.網絡社交存在較低的社交焦慮水平嗎?(2014).心理科學進展, 22(02),288-294.

[2] Bane, C. M. H., Cornish, M., Erspamer, N., & Kampman, L. (2010). Self-disclosure through weblogs and perceptions of online and 「real-life」 friendships among female blogger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3(2), 131-139.

[3] Morrison,A.S.,& Heimberg, R. G.(2013). Social anxiety and social anxiety disorder.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9,249-274.

[4] Weidman, A. C., Fernandez, K. C., Levinson, C. A., Augustine, A. A., Larsen, R. J., & Rodebaugh, T. L.(2012). Compensatory internet use among individuals

higher in social anxie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well-being.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3(3), 191–195.

[5] Davidson,T.,& Farquhar,L.K.(2014). Correlates of social anxiety,religion,and Facebook. Journal of Media and Religion,13(4),208-225.

[6]陳必忠,張綺琳,張瑞敏,鄭雪.線上社交焦慮:社交媒體中的人際負性體驗.(2020).應用心理學, 26(02),180-192.

[7]Meshi, D., Morawetz, C., and Heekeren, H.R. (2013). Nucleus accumbens response to gains in reputation for the self relative to gains for others predicts social media use.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7, 439.

酷炫腦長期徵集腦科學、心理學類文章,歡迎投稿

點這裡,讓朋友知道你熱愛腦科學

相關焦點

  • 微信消息沒有「已讀」和「未讀」狀態真的符合人性嗎?
    關於這個問題……對,也不對。換句話說,聊天消息的「已讀」和「未讀」狀態在什麼情況下該做呢?這是一個典型的功能分析,遇到這種分析,我們應該如何用產品思維入手呢?第一步:結構性思維很多人遇到這種問題,不自覺地就從定位、場景、產品理念、用戶體驗等很多個角度來分析了,其實這就是結構性思維。結構性思維就是需要從不同角度,全面、透徹的看待一個問題。
  • 為什麼信息已讀不回?12星座已讀不回背後的小心機
    當你和曖昧的對象傳訊息,都會希望可以很快速的得到回覆,但是有時候聊著聊著,對方就「已讀」了!為了這個已讀,可以困擾很久,但他不一定是不喜歡你,也許只是想看看,你是否會因為他的消失而感到傷心?一起來看看12星座已讀的背後,有什麼樣的「小心機」吧!
  • 比「已讀不回」更過分的是什麼?韓語詞典裡查不到的單詞
    發出去的消息石沉大海,不知道對方有沒有看到消息,心裡像有隻貓在撓一樣坐立不安,這時候在想,要是能知道TA有沒有看消息多好啊。但是知道對方是否已讀真的好嗎?要是「已讀」但是又沒有回覆該有多傷心啊。我們常用的社交軟體都沒有能夠知道是否已讀的功能,但是KAOKAOTALK的是有的(KAOKAOTALK是韓國的社交軟體,普及程度就和我們的QQ、微信一樣),消息發出會顯示「未讀」,如果消息被看了會顯示「已讀」。但是比「已讀不回」更讓人難過的是「不讀不回」,我們的社交軟體有時候是不用點開就能看到消息的,這就產生了「不讀不回」。
  • 十二星座,為什麼已讀不回,背後的原因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為什麼十二星座已讀不回的背後原因」。我們知道很多人被已讀不回以後,他可能會生氣,或者是胡思亂想,甚至焦慮,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不回消息背後的原因吧。01白羊座首先就是我們的白羊座。基本上,小編個人認為白羊座是一個節奏還蠻快的星座。
  • 已讀不回到底什麼意思!12星座已讀不回指數
    雙子座已讀不回指數:20%雙子座是很需要接收新資訊的星座,通常只要你跟他聊得來,是不會讓他們有孤獨的可能的。除非是你的話題真的太過無聊,他們才會選擇已讀不回你,如果你對雙子已讀不回的話,他們也會覺得是有距離感的,只是基本上他們會已讀不回,都是太懶的回不然就是話題太無聊。
  • 已讀不回,最傷人
    ,沒空回信,但如果有了「已讀」功能,這層情侶間的遮羞布也要被扯掉,已讀卻不回就會變成傷人的利器,情侶們再也沒有理由安慰自己,對方很忙。很多通訊工具早已有「已讀」功能,在普通朋友或公司關係中,我們發消息給對方,對方已讀,卻遲遲不回復我們,我們心裡都會有很多想法,更何況這是在感情裡,已讀為什麼不回信,如果很忙為什麼會有時間看信息卻連一句簡短的話都沒空回,如果不想回為什麼還要看,為什麼要這樣傷害人……很多疑問就會在腦海中產生,最後得出一個結論,ta不愛我們了。
  • 有一種不愛,叫「已讀不回」
    01有人在知乎上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你對已讀不回的容忍度有多高?有個網友是這樣說的:絕對零容忍,做不到秒回完全很正常,但是看到了總要有個回復的吧,你永遠都不知道手機的另一端,那個人盯著屏幕等了多久.....
  • 消息已讀,卻不回復?
    呵,「已讀回執」這個磨人的小妖精足以將你從信息交流的快樂中拉回現實。人人都應該隨時在線,誰不在線,那就是他的問題。想想現在社交工具總是在提醒你朋友的「最近活躍時間」(最近一次上線時間)和「對方正在輸入」(開始回覆你的消息),你就不會疑惑Y世代的焦慮為何如此普遍了。人們對「已讀回執」的恐懼如此之深,以致於想出了一些對策,極力避免這種情況。為了避免被人發現自己閱讀了消息,人們情願多繞些圈子。
  • 總因為愛情焦慮、對方已讀不回就患得患失?請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當對方已讀不回時,你心中升起的想法、感受又是什麼呢?現在讓我們來好好地談談。你經常不確定對方是不是愛著自己,更不確定自己是因為哪部分而被愛嗎?這些在情感中的焦慮狀態,會驅使你做出許多不理性或失控的行為,導致那渴望親近的心反而將對方推遠。例如:當對方已讀不回,你若是自我感不穩定,就會開始患得患失,無法自拔地猛傳訊息,或著一怒之下封鎖對方。
  • 男生別嫌煩,因為「已讀不回」生氣的女生,表示她真的很在乎你
    早前,網絡上出現一則《女生很在意已讀的八卦》的帖子,表示自己因為不知道回什麼,所以看過信息後沒回復,卻收到女生「很沒禮貌」的回應,讓他覺得很傻眼,忍不住上網請求幫助:「遇過很多女生都很在意已讀,自己卻可以不讀不回,想回的時候再回。」想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錯?
  • 已讀不回,就別再糾纏了,別把舔狗當深情
    同事小夏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自從喜歡上了部門上的一個女文員小雪,就變得不像自己了。由於公事兩人加上了通訊好友,從那時起小夏就對小雪展開了追求,只不過小雪從一開始就拒絕了小夏。小夏卻是愈挫愈勇,每天給小雪買早茶,發消息早安晚安。時刻的注意著小雪的朋友圈,給她點讚評論,最後小雪煩不勝煩屏蔽了小夏,但是由於工作原因還是保留了微信。儘管如此小夏還是鍥而不捨地每天給小雪發消息,訴說衷腸。
  • 三個小技巧告訴你,被喜歡的人已讀不回,可以這麼做
    這次聊的主題是三個小技巧,告訴你,被喜歡的人已讀不回,可以這麼做。很多人其實面對自己喜歡的人,都會放大很多對方的行為,對方只是已讀不回你兩分鐘你就崩潰了。很多人被已讀不回或是不讀不回,會很崩潰,尤其是面對自己喜歡的人,只希望對方多發點,注意力在自己身上,不管是好的回應或是壞的回應,都希望對方發好的回應,會讓自己知道自己還有機會,或者說,至少有回應,至少比不理自己好,你只是希望對方會回應你,而這樣的行為反而是會讓對方離你越來越遠,再來,我說的只是規則,你心態不對,都可以破規則,我只是分享這樣子的規則模式去做,你比較不容易讓自己爆掉,也不用到完全照著做
  • 巨蟹座已讀不回究竟是什麼意思?
    巨蟹座已讀不回究竟是什麼意思?巨蟹其實都會認真的回覆別人的消息,每個回復都會儘量的保持優雅和禮貌~若是巨蟹無視你的消息,那麼就是因為你太煩人了,即便是巨蟹座也扛不住你的糾纏。要是很久才回復消息,千萬別覺得緊張,因為可能是巨蟹犯瞌睡症了。4.
  • 微信已讀不回:你心碎,我也不容易
    這一次的微信更新引起了不小的關注,它不僅更換了我們熟悉的界面,也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而微信依舊力排眾議,唯獨沒有將之前呼聲很高的顯示「已讀」功能列入其中。這著實讓我鬆了一口氣,在緊繃的社交世界裡,感謝微信幫成年人保留了最後一絲體面。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到社交軟體的問題,朋友問我,為什麼許多國外的社交軟體都有「已讀」提示,而微信不能顯示「已讀」呢?
  • 微信「已讀」功能,比朋友圈三天可見更殘忍
    相同時間段,你在與別人的對話框裡的顯示是「已讀」,很可能被受你冷落的人打小報告。「你昨晚怎麼回他不回我?」圖片來源:紅星新聞已讀不回 = 感情無法修復。更有口難言的是,其實無論「已讀不回」,還是「未讀」,只要顯示,都容易讓人傷心。
  • 「那些已讀不回的人,請趕快刪了吧」
    ——「路過奶茶店的時候碰到一隻小奶喵,一點都不怕人,特別可愛,好想養。」——「新買的裙子,好看嗎。」......(已讀不回)喂,話說,你就不能回復一下嗎?成年人的疏離,好像都是這樣不動聲色的進行著的。以前有人跟我訴說過她的一個煩惱。小夏有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
  • 聊天已讀不回時,他到底在想什麼?第四點直戳要害!
    每當這時,大家就會想,他是不是討厭我/不尊重我/不想跟我聊天呀?其實已讀不回分為好幾種情況,快看看你中槍了嗎「我特別想回,可是我回啥?」一些情感豐富的衝浪人,很喜歡分享生活碎片給朋友。包括但不限於「今天我7點整起床的」、「今天早晨吃了兩根油條」、「我的手機好卡」。也許前幾次朋友還是會回覆你,但經常這麼說,對方可能會山窮水盡。
  • 微信上「已讀不回」,有些情況只代表著熟悉
    離你而去的人,總有人家的理由和藉口,卻均能證明不夠愛你,成年人最起碼的認知,應該是不自作多情。你的念念不忘,或許是別人嘴角的厭煩;你的問候和關心,或許是別人心中的敷衍;你的憐憫和同情,往往是別人眼中的多餘,做人別總心軟,也別總善良,因為有的人並不值得你這樣做,過分信任,過度心軟,人家還以為你太傻,太蠢,太無知,太幼稚。心軟不是病,情深卻致命。
  • 擔心你已讀不回,更害怕你不讀不回
    擔心你已讀不回,更害怕你不讀不回喜歡一個人讓粗棖大葉的我變得格外小心翼翼,我想一點一點地將真心掏岀,慢慢地傳遞我的心意因為深怕我的喜歡會赤裸裸地表露無遺,讓你反感甚至抗拒;可是另一方面,我卻害怕過程太慢會不明了我的心意。
  • 秒回消息?已讀不回?5個表現,看穿他對你的心意
    如果你是在上班時間傳消息給他,而他秒回你,這是否代表他不專心於他的工作?如果你是在很晚的時候傳消息給他,而他也秒回你,這是否代表他是一個作息不正常的人,沒有在正常的時間睡覺、起床?所以啊!你必須在一個時時刻刻都秒回你消息的人的狀態下,去思考這代表他真正的生活、工作正不正常?如果他是一個工作不努力、生活不正常,甚至得過且過的人,他秒回你消息,真的是重視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