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2021-01-10 科學闢謠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為眾矢之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圖蟲創意

01

只攜帶病毒,卻不感染

哺乳界唯一會飛的神奇存在

在哺乳動物中,蝙蝠是哺乳動物中唯一真正能夠飛行的物種,是哺乳動物中除齧齒動物之外的第二大動物類群,全世界有約有1400種。中國是蝙蝠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有超過140種蝙蝠。

據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近百種病毒,包括 SARS 病毒、伊波拉病毒和狂犬病病毒、冠狀病毒等。目前冠狀病毒有38種,與蝙蝠相關的就有16種。2002年暴發的SARS病毒的病原就追溯到了中國南方的菊頭蝠。蝙蝠是許多人畜共患病毒的自然儲藏庫,但很神奇的是,蝙蝠雖是眾多病毒的攜帶者,但自身幾乎不受感染,通常也不發病。還有一個驚奇的現象,有些蝙蝠也是長壽物種,可以存活20-30年。

圖蟲創意

02

滅蟲傳粉還能助力科研

蝙蝠需要保護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為什麼不直接把蝙蝠全部消滅呢?

蝙蝠的食性豐富多樣,在維持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多數小型的蝙蝠主要捕食農林昆蟲和其它小型節肢動物,有研究表明,一隻蝙蝠每個夜晚能吃掉的昆蟲量相當於自身體重的三分之一,一隻體重為2 0克的蝙蝠一夜可吃掉200-1000隻昆蟲。蝙蝠也是眾多植物的種子傳播者和授粉者。

圖蟲創意

蝙蝠具有較大的科研價值。蝙蝠有很多獨特的行為和生理特性,如蝙蝠具有高超的回聲定位的能力和飛行技巧,蝙蝠的免疫功能很強大,患癌症的概率低等。蝙蝠雖然個體小,但壽命長,其壽命是相同體重的其他哺乳動物壽命的8-10倍。對蝙蝠的這些特殊生理和行為學的研究,將為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生物醫學提供很多有益的啟發。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人類活動的幹擾、森林的砍伐、農藥的使用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世界範圍內蝙蝠的數量在下降,所以需要人們去保護,而不是去捕殺。

03

敬而遠之 和諧共存

還有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是,如何避免感染蝙蝠攜帶的病毒呢?避免人獸共患病主要的防護途徑是要禁食野生動物,嚴禁捕獵野生動物,減少與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除此之外,要保護野生動物生存的環境,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幹擾。當前國際上提倡的「同一個世界,共同健康」的理念,就是將人類社會、野生動物與環境保護都結合了起來,這樣才能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圖蟲創意

作者 | 王德華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審核 | 黃乘明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蝙蝠身上攜帶上千種病毒,蝙蝠的3處特點
    蝙蝠的身上攜帶有大量的病毒,有研究資料指出,在蝙蝠的身上存在著上千種病毒,其中就包括這次流行的冠狀病毒和之前的SRSA病毒等。而蝙蝠身上之所以會攜帶如此多的的病毒,大概也是野生動物能夠在惡劣的自然界中生存的原因,可能是在惡劣環境中為適應生存進化而來的。
  • 為何蝙蝠攜帶如此多危險病毒而自身卻不致病?
    蝙蝠大約有1200多種,佔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四分之一左右,它們是唯一能夠真正飛行的哺乳動物,生活在我國的蝙蝠大約有120種。蝙蝠常與吸血鬼、鬼屋和恐怖故事相聯繫,實際上,這些會飛的哺乳動物對人類極為有益。以血液為食的蝙蝠僅有3種,70%的蝙蝠以昆蟲為食,包括蒼蠅、蚊子、甲蟲和蟑螂等,每隻蝙蝠一晚能吃掉體重一半的昆蟲,它們在消滅害蟲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為什麼蝙蝠能攜帶大量病毒,但同樣攜帶狂犬病毒的狗卻不能?
    攜帶同種病毒的動物,往往都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說到狂犬病毒,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狗,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狗都會攜帶狂犬病毒,並且攜帶該病毒的動物許多其他動物也存在。比如,似乎與狗類這一種動物「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野生動物蝙蝠,其中的一部分吸血蝙蝠便可能會攜帶狂犬病毒。
  • 為什麼蝙蝠攜帶數千種病毒,自身卻沒事?
    為啥蝙蝠就沒被這些病毒給弄死呢?真的就只有蝙蝠體內病毒特別多嗎?這是真的,來自蝙蝠的病毒比來自其它動物的要多得多,這得說到蝙蝠的一些「絕活」,是這些特性讓它們成為了成功的物種,也是這些特性讓蝙蝠成了專養病毒的「毒蠱」。
  • 蝙蝠攜帶大量病毒,那為何同樣攜帶狂犬病的狗,沒有大量病毒?
    當今世界上面臨的新型冠狀病毒,令人們一夜之間對蝙蝠這個生物有了新的認知,也更加恐懼了。我們都知道蝙蝠身上是攜帶著大量的病毒的,它被稱為「百毒之王」,蝙蝠的種類也非常多,有果蝠、馬蹄蝠等等,他們的身上都攜帶了大量的病毒。
  • 「毒王」蝙蝠隨身攜帶4100多種病毒,如果被消滅了會有嚴重後果嘛
    如果要問地球最強毒物是誰,那非蝙蝠莫屬,據科學家統計,蝙蝠身上攜帶有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蝙蝠有一份驚人的可怕病毒清單,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等等,蝙蝠甚至還會傳播狂犬病毒。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針對最近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有人提出蝙蝠是毒物庫,是罪魁禍首,應該趕盡殺絕,有人提出疑惑,好奇蝙蝠攜帶了這麼多病毒,為什麼自己不發病。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爭議的焦點對象蝙蝠,為我們一一解答疑惑。
  • 關於蝙蝠的知識:為啥蝙蝠攜帶病毒卻沒事,雷達和蝙蝠有關?
    誰能知道,蝙蝠能夠引起這麼大的疫情,現在,最直接的證據已經表明蝙蝠體內有「冠毒」,03年的非典病毒也在蝙蝠體內找到了。無論是蝙蝠傳遞給其他動物,還是吃蝙蝠引起,這不能怪蝙蝠,蝙蝠在自然界存在了這麼多年,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
  • 蝙蝠帶有大量病毒,把它們全部消滅了,會有什麼後果?
    引言:殺死所有蝙蝠便能隔絕所有病毒?此方法雖然簡單粗暴,但是卻是治標不治本,任意殺滅蝙蝠,不僅無法達到遠離病毒的目的,反而可能會造成更多的惡果。隨著疫情的蔓延,蝙蝠成為眾矢之的。以前,「蝙蝠」這一詞語通常出現在網頁或書籍報刊上。如今,不僅是各大網站或書籍報刊,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軟體上也頻頻出現這一詞語。出現這一詞語的語境很簡單,多包含對蝙蝠以及對食用蝙蝠的人的控訴。
  • 攜帶上千種病毒的蝙蝠為什麼不能人為滅絕,科學家做出解釋
    據科學家表示,這次病毒的爆發與蝙蝠有著一定的關係。蝙蝠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這讓原本就不太受人待見的蝙蝠,成為了比「四害」都讓人痛恨的動物,甚至有許多人會問「為什麼不消滅蝙蝠?」。蝙蝠有著5600年的生存歷史,可以說它比人類更早存在於地球中。據數據顯示,蝙蝠是哺乳類動物中數量第二多的大種群,居住在地球的各個角落(南北極和海洋中除外),換言之蝙蝠不僅比人類起源早,還比人類的數量多。
  • 新發現:蝙蝠不僅攜帶病毒,病毒序列已經嵌入其基因組
    不過它們最引人關注的特點還是它如病毒倉庫一般強大的藏毒能力。從SARS到新冠的一系列冠狀病毒,在非洲、東南亞以及澳洲引發大規模傳染病的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還有號稱人類黑板擦的伊波拉病毒,都是蝙蝠體內的常駐嘉賓。
  • 攜帶大量病毒的蝙蝠,到底是怎樣一種神奇的生物
    近期的事件大家已經給予了非常多的關注,在疫情傳染源一欄,寫著「可能為中華菊頭蝠」。小編小時候只知道老師講過,蝙蝠是一種吃害蟲的有益動物,絕對想不到有人居然會將蝙蝠納入可食用的野味範圍。如今大家都知道了,蝙蝠是一種攜帶大量病毒的生物,那麼它是如何能正常的存活的呢?
  • 蝙蝠進門是「福」到家了? 專家:可能攜帶病毒別直接接觸
    新晚報記者 李赫 文 / 攝 / 視頻報導  " 『蝠』和『福』諧音,蝙蝠上門意味著『送福上門』嗎?"10 日下午,市民曉楠向新晚報記者反映,她家飛進了一隻蝙蝠,鄰居們眾說紛紜,她不知道該咋辦了。對此,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副教授劉偉石表示,野生蝙蝠可能攜帶病毒,最好不要和蝙蝠直接接觸。
  • 蝙蝠攜帶近百種病毒,卻為何相安無事,研究它能使人類永生?
    大家都知道伊波拉病毒、狂犬病毒以及冠狀病毒的危害,這些病毒的自然宿主都是蝙蝠,那麼一個淺顯的問題想必早已出現在大家的腦中:為什麼這麼多病毒都集中在蝙蝠身上,它卻可以安然無恙?,它不僅是不哺乳動物裡唯一能飛的,也是攜帶多種病毒支持人和畜共患病的動物,更是攜帶這些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的一種生物,於是揭開蝙蝠攜帶病毒卻不患病這個問題,便成了各種疫情情況下,伴隨著病毒研究的另一個研究目標,因為這可能是我們戰勝病毒的最終方法。
  • 市民家中飛進蝙蝠 專家:多攜帶病毒不宜接觸
    家裡飛進「蝙蝠俠」  主人不知是福是禍  「黑乎乎的一團,有大拇指那麼長,身上毛茸茸的。電影裡老把蝙蝠和吸血鬼聯繫在一起,想想還是有點兒恐怖的。」陳先生覺得奇怪,這東西他已經很多年沒見過了,家裡怎麼會有這玩意兒?
  • 蝙蝠和老鼠對人類有危害,科學家為什麼不想辦法消滅它們?
    蝙蝠和老鼠身上攜帶著大量病菌,對人身體健康產生極大威脅。另外老鼠還通過它的活動,汙染我們的食物、水源,破壞農作物、啃食家具、衣物等,嚴重影響人類正常的生產生活,那麼為什麼科學家們不想辦法把它們消滅掉呢?我們先來看一下老鼠。
  • 蝙蝠身上攜帶了大量的病毒,死亡的蝙蝠被動物吃掉了會怎樣?
    蝙蝠的數量驚人,每天也會有很多蝙蝠死亡,那些死亡的蝙蝠都去哪裡?有一部分被動物吃掉了,有一部分被細菌分解掉了,那他們身上攜帶的100多種病毒會不會也在其他動物身上傳播?這是不是跟澳洲大夥有關係呢?那場大夥無數個蝙蝠無家可歸,有些個體大的可以咬斷人的脖子,相信他們如果死亡了,肯定會被其他動物吃掉,這裡面有可能老鷹,野狗,老虎,獅子,有沒有可能會在動物界大範圍傳播呢?有沒有海洋生物吃掉呢?吃掉後會不會也在海洋生物裡傳播呢?吃了蝙蝠的動物畢竟不能體內產生40度的溫度,動物卻沒有大面積感染這些病毒也沒有表現出相應的症狀,莫非某些動物身上有免疫?
  • 攜帶130+病毒的蝙蝠,為什麼還活得很好?
    疫情防控背景下,「拒絕野味」的倡議在03年因食用果子狸而爆發的SARS非典後又被頂上熱搜,多了許多懊悔和憤怒的意味。 而在「野味」背後,病毒真正的宿主蝙蝠,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 蝙蝠攜帶的病毒,為什麼不會毒死自己?
    筆者:三體-小遙根據相關研究,如今出現在世界上的大部分致命病毒,都與蝙蝠有一定的關係,它們雖然晝伏夜出,卻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由特殊病毒引發的災難,始終困擾著科學家們。人們不禁十分好奇,同樣是哺乳動物,為什麼蝙蝠卻可以同時攜帶這麼多致命病毒呢?
  • 為什麼這麼多造成人類大疫情流行的病毒都來自蝙蝠?
    而去年在西非肆虐的伊波拉病毒,也讓人一度膽戰心驚。 在這些病毒肆虐的背後,都少不了蝙蝠的身影。研究顯示,蝙蝠很可能就是多種病毒的自然宿主,直接感染人類的果子狸、駱駝、靈長類動物等可能只是病毒的中間宿主。在大多數人心目中,蝙蝠是一種詭異可怕,與死亡和陰暗聯繫的動物。西方文學影視劇中的吸血鬼形象就是從吸血蝙蝠身上得來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