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曾在你家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無恐龍省區還剩7個

2021-01-12 澎湃新聞

你的家鄉有恐龍化石嗎?

恐龍化石包括恐龍的足跡化石、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

1月12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截止2020年底,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港澳臺等8個省級行政區外,其餘26個省級行政區均已發現恐龍化石。

12日,澎湃新聞獲悉,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結束了「沒有恐龍」的歷史。

考察隊合影

該化石系恐龍足跡,是恐龍在福建生活過的證據。這些化石位於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是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野外考察第二天就取得的重要發現,是中國範圍內目前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保存最好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足跡點面積達1600平方米,對研究閩西約8000萬年前晚白堊紀古環境有重要意義。

12日10時,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福州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

1600平方米恐龍足跡點

「上杭恐龍足跡群的發現,是福建恐龍化石發現的一個良好開端,我相信,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在福建)可能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12日上午,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表示。

據介紹,目前,考察隊已在泥質粉砂巖或粉砂質泥巖層面上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八種造跡者(恐龍)。

這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的行跡,也是目前中國範圍內發現的最大的恐爪龍類足跡。

考察隊員在研究恐龍足跡

該恐龍化石點面積約1600平方米,產出年代早於江西贛州、廣東河源等地的恐龍化石點,多樣性遠高於黑龍江嘉蔭、安徽黃山、廣東南雄、雲南楚雄、四川昭覺、浙江東陽等地的晚白堊世足跡點。

這些足跡化石的特徵非常明顯,反映了恐龍的行走速度等行為學信息。足跡點上保存了波痕、泥裂、蟲跡等豐富的沉積構造和遺蹟化石,顯示出恐龍在旱季湖畔(湖岸帶或湖灘)活動(如飲水、進食)的生活畫面。其中的肉食性獸腳類為三趾型,並有著非常尖銳的爪痕;獸腳類中的恐爪龍類為二趾型,蜥腳類腳印由前後腳印組成,都像大型的圓坑,一些後腳印還有約三個粗壯的爪痕;鴨嘴龍類腳印的後足跡為三趾型,腳趾形似三葉草的葉片,爪痕非常粗鈍。

據介紹,這次上杭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對福建省的恐龍研究具有裡程碑意義,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對研究閩西距今約8000萬年晚白堊紀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全球白堊紀晚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大意義。

鴨嘴龍類足跡

文物局牽頭成立在福建找恐龍考察項目,考察第二天有重大發現

誰也沒想到考察的第二天就找到了恐龍在福建生活的證據。

據介紹,福建位於江西的東邊,地理上相連,江西的紅層目前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蛋化石和少部分骨骼化石。福建省東部由於燕山運動,被大量火山巖覆蓋,但只有閩西和閩北有少量晚白堊世紅層,在大量斷裂帶之間,比較分散破碎。

2020年9月,福建省委、宣傳部有關領導在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指導工作時,了解到福建與恐龍資源的關係後,指示既然福建省確實有發現恐龍的希望,就要盡力一試。在福建省委與宣傳部的指導下,由福建省文物局牽頭,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就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成立在福建尋找恐龍考察項目。

鴨嘴龍足跡單步

2020年11月6日,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深入閩西地區開展聯合考察,第一站是閩西的龍巖市上杭縣。出發前,考察隊查閱了大量福建省的地質資料,並結合衛星圖,劃定了多個預設考察區。

7日上午,考察隊在上杭縣周遭的紅層踏勘,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

午後,考察隊在縣城周遭陸續取得一些線索。7日16時許,考察隊員苗勝水駕車在龍翔大道實驗中學一側發現了一個裸露的山坡,大面積的砂巖層面非常醒目。

下車後,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先攀上斜坡,在斜坡上發現了一些分布較散的泥裂,波痕和蟲跡,於是呼喚正在坡下的邢立達等人上來勘察。此時,邢立達帶學生隊員在坡下觀察一些垮塌巖石上的蟲跡,驚訝於這些地質遺蹟的精美。此時,大家都意識到,這裡的種種跡象都表明出現恐龍足跡的可能性較大。

大型恐爪龍類足跡

邢立達剛攀上山坡,就看到了一個保存良好的、清晰的三趾型足跡,足跡末端有著非常明顯的爪痕,肯定是動物所留,「恐龍足跡!這肯定是恐龍足跡!」。

很快,考察隊員在周遭的巖面上發現了更多的恐龍足跡。2020年11月8日,在進一步的清掃化石所在的層面後,十個、數十個、上百個足跡逐漸被發現,從而揭開了上杭恐龍足跡群大發現的序幕。

考察隊向上杭縣上報該發現後,引起當地市、縣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立即採取了設置圍欄、安裝監控設備、聘請安保人員看守、進行應急保護等一系列應急保護措施。

12月15日—17日,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所長李大慶三位國家權威專家在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檔案館副館長蘇俊、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等人的陪同下,抵達足跡點進行了考察鑑定。

經過考察鑑定,專家一致認為:此次發現恐龍足跡點面積約1600平方米,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層面的恐龍足跡非常密集

福建能發現其他恐龍化石嗎?

這是否意味著周圍還能發現恐龍的骨骼化石?

彭光照表示,福建在恐龍化石資源方面的潛力還是很大的,從地質資料得知,福建恐龍生活的中生代地層出露還是非常廣泛的,尤其與江西、廣東毗鄰的閩西地區一些盆地,比如上杭、連城、武平、漳平、永安等,地表出露的大多是恐龍那個時代的陸相沉積地層,它們與發現大量恐龍骨骼和恐龍蛋化石的江西贛州、廣東河源等地區的沉積環境是差不多的。

彭光照介紹,恐龍足跡化石是恐龍活著的時候在柔軟的泥沙地面上行走所留下的痕跡被保留下來而形成的化石,叫遺蹟化石。恐龍骨骼化石則是恐龍死亡之後,其屍體本身被泥沙迅速埋藏起來,肌肉、內臟等軟體部分通常會腐爛掉,但它們的骨骼、牙齒、甲板等比較堅硬的部分會保留下來形成為化石,被稱為實體化石。恐龍足跡和恐龍骨骼化石是恐龍不同性質、不同埋藏環境狀態下形成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在比較小的範圍同一地層中,恐龍足跡和恐龍骨骼化石是不會同時出現的,但如果在比較大的區域(比如上杭盆地)、不同沉積環境、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中,兩者都是有可能發現的。這很好理解,既然有恐龍在這個區域生活,那它們死亡後也可能在某個地方保存下來成為化石,這在其他恐龍化石產區比如四川、雲南、新疆、內蒙、山東、江西、廣東等都是這樣的情況。

相關焦點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東南網1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福建首次!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
    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我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據龍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慶輝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工作,在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跡象 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今日(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群化石位於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村西側,目前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這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跡象,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
  • 「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龍足跡群大發現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2日消息,2009年後,中國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發現恐龍化石最多的國家。而發現恐龍化石的記錄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晉時期,彼時古人從四川省北部地區發掘出恐龍的骨頭,用於入藥治病。截止2020年底,在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了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香澳臺都發現過恐龍化石,包括恐龍骨骼化石,足跡和蛋化石。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距今8000萬年共240餘枚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
  • 福建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福建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原標題: 1月12日,福建對外發布一項重大考古發現。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距今約8000萬年,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這不僅是福建省內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也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浙江首次發現恐龍頭骨和甲龍尾錘骨化石(圖)
    原標題:浙江首次發現恐龍頭骨和甲龍尾錘骨化石(圖)   小朋友可以趁這個暑假去省自然博物館看看它們哦  首次發現的甲龍尾錘骨化石  昨天,浙江省發現恐龍頭骨和甲龍尾錘化石新聞發布會在浙江省自然博物館舉行。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 【考察第二天就找到恐龍在福建生活的證據】 此前,在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了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港澳臺都發現過恐龍化石,包括恐龍骨骼化石、足跡和蛋化石。綜合各方麵條件,福建省最有希望實現零的突破。
  • 愛爾蘭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化石
    愛爾蘭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化石報導)據cnBeta:由於特殊的地質,此前研究人員從未在愛爾蘭找到過可信的恐龍化石。據說該島的巖層主要由恐龍時代之前或之後的材料所組成,因而幾乎掃清了在這裡發現恐龍遺骸的可能。然而由國家博物館館長兼古生物學家Mike Simms博士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剛剛證實了當地發現的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恐龍骨骼化石。需要指出的是,愛爾蘭並不是一個狩獵者的天堂,因為這座島上不僅見不到蛇,此前也從未發現過任何恐龍化石。
  • 中國發現面積最大最多樣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亦系福建首次發現...
    中新網福建新聞1月12日電(記者 林春茵 張金川)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2020年11月7日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福建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記者12日從福建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也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該足跡群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察隊於2020年11月發現,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型鳥腳類、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這也是晚白堊世大型恐爪龍類行跡在中國首次發現。
  • 福建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福州1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陳強)記者從今天召開的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多枚。專家表示,龍翔村恐龍足跡群化石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大型恐爪龍類行跡,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據龍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慶輝介紹,上述恐龍足跡群是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的聯合考察隊,2020年11月7日在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工作時首次發現的。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
    記者12日從福建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也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的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址(2020年11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
  • 福建省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及人類為什麼研究恐龍呢?
    在1月12日召開的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上通報,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福建發現的恐龍腳印11月7日,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上杭縣龍翔大道旁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進行勘探時,從坡面覆蓋的紅褐色風化土層下,意外發現了一枚三趾型恐龍足跡。
  • 恐龍也得癌症!恐龍化石中首次診斷出惡性腫瘤
    腫瘤位置在恐龍脛骨頂部。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M)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領導的合作研究項目,首次在恐龍腿骨上發現了骨肉瘤。這是首次在恐龍中發現的強擴散性惡性腫瘤。研究論文於8月3日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中。
  • 福建發現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群!
    福建首次!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我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癌症也會侵襲恐龍 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骨肉瘤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聶翠蓉)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病理學和分子醫學教授馬克·克勞瑟近日在《柳葉刀·腫瘤》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在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和診斷出惡性骨癌——骨肉瘤,這也是首次在該種恐龍中診斷出惡性腫瘤。 該恐龍化石是1989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恐龍省立公園被發現的,它是一種生活在7600萬年—7700萬年前的有角恐龍。
  • 癌症也會侵襲恐龍 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骨肉瘤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病理學和分子醫學教授馬克·克勞瑟近日在《柳葉刀·腫瘤》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在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和診斷出惡性骨癌——骨肉瘤,這也是首次在該種恐龍中診斷出惡性腫瘤。該恐龍化石是1989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恐龍省立公園被發現的,它是一種生活在7600萬年—7700萬年前的有角恐龍。被診斷出惡性腫瘤的部位是恐龍的腓骨或小腿骨,因具有畸形的兩端,最初曾被認為是骨折癒合後留下的痕跡。
  • 福建首現恐龍足跡 距今8000萬年
    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也是我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龍巖,是我國唯一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這一消息一發布,引發眾多市民關注並點讚:龍巖乃真「龍巖」!導報記者在會上獲悉,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恐龍」來了! 安塞油田勘探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本報訊(通訊員 侯小龍 記者 李星棋)1月11日,記者從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獲悉,該廠職工在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了恐龍足跡化石,近日被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查證實,這一發現為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