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聽聞臨縣有紫金山,因其「主峰峭立、山勢橫亙、曲折綿延,形如指掌、古樹蒼鬱、濃蔭蔽日」,故聞名晉西,穩居臨縣八景之首。其實,臨縣還有一山,景色與名氣並不遜於紫金山,那就是大度山。兩山不僅相鄰,並且互相守望。
駕車出臨縣城,往西北駛向城莊方向。拐進太坪村,一直沿著水泥路向前,走到路的盡頭,便是大度山。一路上,會經過不少村莊。這些村莊零散地分布在路的一側。村子都不大,村子的房屋很整潔,儼然保留了臨縣百姓愛好乾淨的傳統。
與路同向,路的另一側是一條河。河水潺潺,時斷時續。沿途還會路過一座大水庫——太平水庫。水庫面積很大,水量充沛,水面很平靜。若非親臨此處,許多人會情不自禁發出感嘆:「好大的一座水庫。」水庫裡魚兒一定不少,吸引了大量愛好者前來垂釣。遠處還不時傳來手扶拖拉機耕地的聲音,只見兩個人正在坡度較大的田裡耕地,一個人用繩子拽著耕地機的機頭,生怕耕地機滾落到坡底,另一人則控制著耕地機的速度。看到耕地機讓人不由得想到牛。
不知不覺,前方出現了一座高山。從遠處望去,山並不高,但卻是周圍最高的一座山。
現在是初春,山上的許多樹仍未吐綠,灰濛濛一片。不過,山上腹地卻長著大量的松柏樹,就像是一條綠絲帶,隨風搖擺,令人欣喜。
通往山上的路,越走越陡,彎多。路不寬,可以容得下兩輛車並行。從山底到山頂,駕車大約需要10分鐘。如果車技不過關,特別是新手,最好不要駕車上山。
山頂的停車場特別寬敞。離停車場大約50米的地方,有一處公廁,雖說是旱廁,但卻很乾淨。
山頂的地形狹長,寺院位於山頂的西南方向。寺院設計精巧而別致,寺院的名字叫大善寺。
據介紹,大善寺始建於漢代,曾是一座享有盛名唯一的儒、釋、道三位一體的古寺院,是陝、晉、蒙旅遊觀光聖地。此處山勢俊秀,東南的紫金山,西南的天子城(佛樓寺古址)正東的玉家山,東北的天台山,西北教朋崖山,大渡山四山環繞,號稱「小五臺山」。
寺院的一側聳立著三座佛家靈塔,靈塔用磚砌成,造型相同,呈三角形。站在靈塔旁,只能看到寺院的院牆。山頂的風很大,簷角的鈴鐺在風的作用下,叮叮噹噹響個不停。寺院內的大殿地勢較高,需要爬幾節樓梯,正殿供奉著真武大帝,不少人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求得靈籤,以求佑護。
正殿對面是一座戲臺,戲臺西側安放大鼓的地方算是山頂的最高處之一。遠處的山川、公路、廠房,近處的樹、石頭,盡收眼底。
大度山海拔1882米,就算是紫金山,也需臣服於大度山。站在大度山頂上,輕輕鬆鬆便可望見紫金山。站在山頂上,仿佛感覺離天很近,伸出手便能觸摸到天空。無論從哪個角度拍寺院,總能拍到湛藍湛藍的天空,青磚、藍天、祥雲、綠樹、黃瓦,好一幅春色美圖。
「這地方一會就遊完了,沒啥意思。」旅行途中,不斷能聽到遊客的抱怨聲。
誠然,大度山景區的建築並不多,山上的廟宇也沒有那麼宏偉,供奉的神靈我們也耳熟能詳。遊覽一圈,所需時間也並不多。若問大度山有什麼好的地方?我也很難作答。不過,所謂觀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溢於海。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大度山,也許應該叫大「肚」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站在臨縣最高的山峰上,望著周圍的一切,你不覺得自己的心胸和視野頓時開闊了嗎?所有不快和煩惱都可忘卻。我想,人要取得進步,何嘗缺失過寬闊的胸懷和遠大的理想。所以,大度山還是值得大家一覽。當然,大度山最美的時節莫過於夏秋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