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良師益友談育兒」分享學習經驗,一起暢遊快樂的學習生活。
幾何中的動點問題是初中數學的一個難點,往往是決定考生能否在數學考試中取得高分的關鍵因素。為了幫助同學們更深刻地理解這類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講解一下八年級特殊三角形、四邊形中的動點問題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例題
如圖,矩形ABCD中,AB=6 ,∠ABD=30°,動點P從點A出發,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在射線AB上運
動,設點P運動的時間是t秒,以AP為邊作等邊△APQ(使△APQ和矩形ABCD在射線AB的同側).
(1)當t為何值時,Q點在線段BD上?當t為何值時,Q點在線段DC上?
(2)設AB的中點為N,PQ與線段BD相交於點M,是否存在△BMN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一、當t為何值時,Q點在線段BD上?
當Q點在線段BD上時,從Q點作△APQ的高,交AP於點E
1、由題目中的條件:v=1,根據距離的計算公式:s=vt,則AP=vt=t
2、在等邊△APQ中,QE=√3 AP /2=√3t/2,AE= AP /2=t/2;
3、根據題目中的條件:∠ABD=30°,在Rt△BEQ中,BE=√3QE=3t/2;
4、由題目中的條件:BE=AB-AE=6-t/2,根據結論:BE=3t/2,則6-t/2=3t/2,即t=3。
所以,當t為3時,Q點在線段BD上。
二、當t為何值時,Q點在線段DC上?
當Q點在線段CD上時,從Q點作△APQ的高,交AP於點F,交BD於點G
1、由題目中的條件:v=1,根據距離的計算公式:s=vt,則AP=vt=t
2、在等邊△APQ中,QF=√3/2*AP=√3t/2;
3、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四邊形ABCD為矩形,則AB∥CD;
4、根據題目中的條件:QF⊥AB,DA⊥AB,根據平行線的判定:垂直於同一直線的兩直線平行,則QF∥DA;
5、由結論:AB∥CD,QF∥DA,DA⊥AB,根據矩形的判定,則四邊形AFQD為矩形;
6、根據矩形的性質,則AD= QF=√3t/2;
7、根據題目中的條件:∠ABD=30°,在Rt△ABD中,AB=√3AD=3t/2;
8、由題目中的條件:AB=6,則3t/2=6,即t=4
所以,當t為4時,Q點在線段CD上。
三、設AB的中點為N,PQ與線段BD相交於點M,是否存在△BMN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1、當t=3時,AP=3,則BP=6-AP=3;
根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QP=AP=3,則QP=BP,BP=AP,此時△BQP為等腰三角形且P點為AB的中點,即P點與N點重合;
所以,當t=3時,△BMN為等腰三角形。
2、當△BMN為等腰三角形,其中BM=BN時,過M點作△BMN的高,交AB於點K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N為AB的中點,則BN= AB /2=3
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BM=BN=3;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ABD=30°,在Rt△BMK中,BK = BM√3 /2=3√3 / 2,MK=3/2;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QPA=60°,在Rt△MKP中,KP=MK/√3=√3/2;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BP=BK-KP=√3,則t=AP=6-√3;
所以,當t=6-√3時,△BMN為等腰三角形。
3、當△BMN為等腰三角形,其中BM=MN時,過M點作△BMN的高,交AB於點T
根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BT= BN /2 =3/2;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ABD=30°,在Rt△BMT中,MT =BT/√3,MT=√3/2;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QPA=60°,在Rt△MTP中,TP=MT/√3=1/2;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BP=BT-TP=1,則t=AP=6-1=5;
所以,當t=5時,△BMN為等腰三角形。
總之,只有認真審題、全面分析,靈活運用相關的判定、性質和定理,並結合代數的解題方法,才能成功解決幾何的動點問題,為數學考試中取得高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