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卡雷龍是一種大型的極度夢幻的品種。由於原產地的年捕獲量也不多,以往都輸入德國或日本等水族發達國家,所以很少有活體飼養的經驗和資料。2010年經過國內盤商的努力和國外的接洽,我有幸得到過幾條把卡,因為也算在販售這個珍稀的魚種,所以打算把自己的一些在飼養過程中發生的記錄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第一條巴卡雷龍來我很認真的兌水,但我感覺這個魚應該是很皮實的,我感覺兌水有點浪費它和我之間的感情。所以以後我都直接兌溫,但我都是把袋口放大,讓它自己遊出來的。
說到開口我都用我一般處理野生魚的3步走:到了先拉溫,換水,加快新陳代謝,早點讓它有食慾。然後用它喜歡的食物開口,但是一般都是用極少量鮮活的食物開口,因為這個時候它們的腸道及胃都很脆弱,一下吃多就會腸炎之類的不適應狀態出現。最後用最溫和的大白片進肚除蟲。一般都塞在它喜歡食物裡進行殺蟲,既安全,又絕對有效果,還很經濟實惠。
巴卡雷龍我個人認為都是野生的,但有人要問,那為什麼以前那麼稀有,現在那麼多?我的回答是:
第一、以前的通訊不發達,採集的運輸和出貨的運輸亦是一樣,所以就算有,想養的要買的買不到,抓到的要賣賣不掉!
第二、現在的運輸基本讓這個魚可以百分百的活著到達魚友手裡,因為它可以自己呼吸空氣。
第三、巴卡雷龍有那麼多人喜歡,也是夢幻的魚,當地抓捕業者肯定也想賺更多的錢,所以他們也肯定會努力,但為什麼還是只有這點量呢?人工繁殖的話數量應該要多得多,但是現在很多時候都要預定,所以應該都是野生的。
還有一點就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也自己養過,也問過不少養過的語友,問問有沒有混養成功的,最多只是做到混養一段時間但最後還是往死裡打,一般的都單養,根本放不到一起去。我想這個東西估計不到性成熟的時候,一般都是要打的。但這個假想還有待求證。
很多人說,巴卡雷龍的溫度不可以高過30攝氏度,但我在31攝氏度飼養了10餘天,我感覺真的沒有問題啊,哈哈,傳說的我都要自己實驗下,因為我相信實踐但不迷信權威。我極不喜歡拼很多的所謂專業的知識,什麼產地,採集河域,拉丁文名,哈哈我是真的都不知道,也沒有興趣去知道,但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把每一隻到手的魚或動物都認真的飼養,讓它活下去,好好活著!
本文節選自《水族生活》2016年1月號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閱讀原文」訂閱
© 圖文刊載於《水族生活》雜誌。
歡迎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