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1日),有人的朋友圈裡流傳說,「廣西梧州某高中多名師生出現了發熱症狀」,經過證實,這些症狀只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新冠肺炎並沒有關係。
記者從梧州市衛健委、教育局等相關部門了解到,4月9日至10日,梧州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接連收治了梧州某高中多名有低燒發熱症狀的師生。
據了解,接到醫院相關報告後,梧州市衛健委派出專家組對發熱師生開展診療、調查工作並進行核酸檢測,就診師生為上呼吸道感染。截至4月11日,梧州市疾控中心已對該校校園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指導校方再次進行全面環境消殺。
梧州市人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劉俊:「近期,在我們梧州市某個學校有部分學生和個別老師因為有低熱,或伴有流涕、咳嗽等到醫院來就診,經過我們做化驗、做CT等檢查,考慮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目前是春季,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上呼吸道感染是跟空氣、環境、衛生是有一定關係,也可能和心情緊張、憂慮有關。目前,經過處理,就診的學生和老師病情都得到了好轉。」
據悉,4月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區範圍的高三、初三學生,全部復學。據梧州市教育局統計,4月7日全市有137所中學開學複課,6.5萬名高三、初三年級學生返校報到。
北京疾控中心制定學校防控指引
12日,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北京高三年級將於4月27日返校開學,初三年級將於5月11日做好返校學習準備。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說,針對學生在校期間聚集等特點,北京市疾控中心制定了《高三開學期間新冠肺炎防控指引》,提醒學校和師生做好防控工作。
在開學前日常防控工作準備方面,指引明確:
1.各學校應按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落實四方責任和主體責任,成立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2.制定完善「兩案九制度」機制。即: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和疫情應急預案,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師生晨午檢制度、學生因病缺勤登記追蹤制度、複課證明查驗制度、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種證查驗制度、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風消毒制度和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
3.提前了解掌握教職員工和學生假期出京情況,對於海外、京外返京師生,應按照要求進行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醫學觀察期滿無異常後方可返校。
4. 提前了解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健康狀況,對有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的人員,應督促其及時就醫,暫緩返校,保證教職員工和學生不帶病工作、上課。
5. 學校在校門口外就近設置臨時等候區,做好體溫計、口罩等相關物資準備。
在開學後日常防控工作落實方面,指引建議:
1. 對所有入校人員進行體溫排查,體溫異常者不得入校,如有體溫異常學生需帶至臨時等候區並及時通知家長。
2.加強對校園的封閉管理,對所有入校的外來人員進行登記和體溫排查,所有訪客需佩戴口罩,否則不得入校。
3.落實晨午檢制度,對出現發熱超過37.3℃和乾咳等症狀的學生,應立即通知家長帶其就診或回家休息。
4.做好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健康教育管理,在校期間要全程佩戴口罩,督促學生注意手衛生,不與他人共用食飲具。同時將廚師、保安、保潔等其他人員納入管控範圍。
5.保持教室、宿舍、辦公室、食堂等重點區域的清潔衛生,如無天氣異常狀況,學生在校期間應保持持續開窗通風,每日放學後進行預防性消毒。
6.暫停走班制等教學模式,要按照防疫期間每位學生前後左右間距1米的標準,對學生人數較多的班級進行分班教學或錯時上學。
7.組織教職員工和學生分時、分散就餐並保持1米以上距離,建議自帶餐飲具,加強對公用餐飲具的消毒。
8.有住宿生的學校,宿舍人均面積應符合要求,學校每日安排專人對住宿生進行巡視,同時做好宿舍清潔通風和預防性消毒。
李奕說,目前來看,同學們將經歷一段居家線上學科學習與開學前準備相結合的時期,家長和孩子會有更多複雜的心理和表現,身體和心理調整也需要一個過程,對此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建立良好的作息習慣。
家長要讓孩子用最寶貴的精力和時間段來進行有效的學習,一方面是配合新階段線上學科教學,另一方面為開學適應做準備。
二是要讓孩子加強鍛鍊。
室內和戶外運動要相結合,室內選用適合居家鍛鍊的一些項目,要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謹防運動損傷。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選擇人少的時間和空間適度戶外運動。
三是及時與學校和老師溝通。
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長面臨復工與照看孩子的雙重壓力和焦慮,孩子出現長期居家的逆反和焦慮,特別容易出現或激化家庭矛盾。一方面,我們要求學校,特別是班主任,要主動與家長和孩子進行溝通,另一方面我們也懇請家長,及時與學校和老師溝通,同時要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健康監測等工作,如實報告孩子身體狀況。
春季天氣多變
還需防範6種疾病
春季天氣多變,時寒時暖
流感、水痘等疾病常出現
下面是廣東疾控專家
對常態下春季開學的提醒
在防範新冠肺炎以外
請務必防範以下6種疾病
做好預防、注意個人衛生
在警惕之時
也切勿恐慌
防流行性感冒↓↓
專家提醒:
隨著春季學校開學,學校暴發疫情發生風險增高,學校應重視做好春夏季流感防控工作。
流感對全人群易感,但流行季節兒童的感染率和發病率通常最高。
防諾如病毒感染↓↓
專家提醒:
2019年春季隨著學校陸續開學,暴發風險增大,接觸傳播和食源性傳播是主要的傳播方式。
各類學校和託幼機構等人口密集單位為諾如病毒感染暴發高風險場所。
防手足口病↓↓
專家提醒: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學齡前兒童。
高發場所為託幼機構,暴發疫情高峰期在4-6月。
防水痘↓↓
專家提醒:
重點防控場所主要是小學,5月是暴發的高峰期。
為了更好的預防水痘,建議家長避免小孩和患病小孩玩耍,最好要帶小孩接種兩劑次的水痘疫苗:12-24月齡接種第1劑,4歲-6歲接種第2劑。未完成2劑者,補齊2劑(≤14歲人群兩劑至少間隔3個月,≥15歲人群兩劑至少間隔4周)。
防流行性腮腺炎↓↓
專家提醒:
重點防控場所主要是小學,5-6月是暴發的高峰期。
主要防控措施是避免接觸病人,加強學校預防接種查驗證及疫苗補種工作,及時發現和隔離病人,及時處置疫情。
防登革熱↓↓
專家提醒:
隨著春季學期開學和人員流動,尤其在高等院校存在出現登革熱病例的風險。
注意清除或控制蚊蟲孳生地(清積水),為有效控制學校內蚊蟲密度,還應對學校外圍周邊50~100米範圍內的一切蚊蟲孳生地進行徹底清理。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