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公眾號!↑
前言:
近兩年來瘤尾守宮以其豐富獨特的外觀,和惹人喜愛的天性迅速成為廣大爬友喜歡的守宮品種。由於原產地限制出口,瘤尾守宮在國際市場上也十分緊俏。不過我相信隨著國內繁殖者們的努力,一定會解決瘤尾一對難求的市場局面。
大掌柜最初飼養瘤尾守宮的時候國內並無任何相關介紹,只得自己翻牆谷歌相關文章,憑藉著英語四級都沒及格的強大英文閱讀能力翻譯了第一篇飼養文章,不過文章介紹十分粗糙,後又結合自己飼養的經驗和與歐洲繁育者的交流補充了一篇,由此國內也算有了較為完整的飼養介紹。不過隨著經驗的積累也發現了之前文章的許多不足之處,本著精(chu)益(lai)求(zhuang)精(bi)的精神,一直想寫一篇較為精確全面的文章介紹,終於在構(tuo)思(yan)了一年半之後完成了。
瘤尾守宮詳細分類介紹戳文章底部連結
↓以下正文↓
巴布羅·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狄·保拉·胡安·納波穆西諾·瑪莉亞·狄·洛斯·雷梅迪奧斯·西普裡亞諾·狄·拉·聖地西瑪·特裡尼達·路易斯·畢卡索先生所做的十二瘤尾圖
I.基本介紹及飼養
1.1 體形
瘤尾守宮的長度是基於他們的嘴到排洩孔長度測量(即肛吻)。體型較小的瘤尾,如Nephrurus wheeleri(橫帶棘皮),N.levis(細皮)和N. deleani(直線),成體肛吻長度大約10cm。最大的瘤尾守宮,Nephrurus amyae(棘皮),肛吻約13-14cm。
1.2 瘤尾守宮壽命
瘤尾守宮壽命較長,細皮瘤尾的平均壽命約7-8年,生產高峰約4-6年。棘皮瘤尾壽命約9-11年,生產高峰約為6-8年。(橫帶棘皮nwc壽命應與細皮瘤尾相似)
1.3.瘤尾的飼養容器
瘤尾守宮最好單獨飼養。瘤尾守宮並不好鬥,同種混養也是可以的。不過最好是兩隻同時放入新環境進行飼養,因為在飼養過程中曾觀察到後放入環境的雄性被已熟悉環境的大哥毆打的情況。當然為方便記錄管理繁殖行為,不推薦雌雄混養,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成熟都早於身體發育到完全狀態,所以要儘量避免亞成狀態的雌雄混養。
不論飼養何種寵物,當然都是推薦儘量使用更大的飼養容器和創造更複雜的環境。更大更複雜的環境有助於減小被飼養動物的精神壓力。當加溫系統失控時,更大的環境也有更大的容錯性。不過A4大小的盒子也是可以飼養成體瘤尾守宮的。
1.4 環境布置
飼養瘤尾守宮躲避是必須的。市面上有很多種躲避,全陶加溼躲避是不錯的選擇,加水後在幾天內都可以給躲避下提供合適的溼度。普通塑料躲避也可以使用,熱點上方的塑料躲避會凝結墊材中蒸發出的水,可供守宮飲用。
水盆不是必須的,可以通過噴霧來給瘤尾守宮提供溼度和飲用水。不過一位朋友在飼養棘皮時用水盆代替噴水,也並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放一些仿真植物及其他豐富環境的擺設也是不錯的選擇。
1.5瘤尾的照明和溫度
瘤尾守宮晝伏夜出,所以他們不需要頭頂照明或曬燈。過度的光線會對夜行生物造成精神壓力。
瘤尾守宮推薦使用加熱墊底部加熱,因為瘤尾喜歡晚上趴在飼養箱暖和的地方消化食物。不過底部加熱溫度控制就要稍稍注意一下,而且加熱墊不要鋪滿,讓他們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位置。一般冷端溫度大概保持在24-27度,熱端應保持在30-32度。總體來說瘤尾守宮對極端溫度耐受性非常好。之前幾位朋友溫控失靈熱區加熱到五六十度也並沒有個體死亡。
1.6.瘤尾守宮的墊材
細沙是瘤尾最好的飼養墊材。有些品種,像 Nephruruslevis(細皮)和N. deleani(直線),都是挖坑小能手,他們會自己挖洞。微溼的沙子可以讓他們在裡面自己造房子。。像N. wheeleri(橫帶棘皮)和N. amyae(棘皮),經常用把沙子蓋在身上作為偽裝。用稍厚的沙子會增加飼養的樂趣。、
並不需要對瘤尾捕食時誤食爬沙過度擔心,畢竟野生環境也是無法避免的。誤食爬沙對於健康個體來說並無任何影響。
1.7瘤尾的食物
在野外,瘤尾守宮食譜非常廣,他們可以吃螞蟻,蜘蛛,蟑螂,蟋蟀,蠍子,毛毛蟲,甲蟲,甚至更小的壁虎和石龍子。一般人工飼養用蟋蟀或蟑螂作為飼料,每周投餵四到五次。有些人也使用麵包蟲當飼料。但由於麵包蟲運動太慢,所以他們可能不會引起進食反應。長期食用麵包蟲也可能會引發消化系統問題。
一般建議用蟋蟀作為主食,白蟋蟀和油葫蘆都是不錯的選擇。飼料作為營養的載體也是需要精心飼養的,畢竟你的蟋蟀吃了什麼就相當於你的守宮間接吃了什麼。另外一般接近成體的雄性食量都會逐漸減少,吃的少不用擔心。主要觀察尾巴儲存脂肪的情況如何,只要不是絕食都不需要擔心。
成體
1.8瘤尾守宮的再生尾
瘤尾守宮在斷尾後可以再生,不過只是一個白色或黑色的小肉球,經過一段時間後會長出部分色素。
II.繁殖瘤尾守宮
2.1.選擇個體
一般來說雌性需達到成體體重(詳見分類介紹),體長也是比較關鍵的要素。總之就是不建議過早交配,不夠大的雌性在繁殖中會有更多的意外情況。瘤尾的雄性個體都比較小,一般在13-15g左右即可用於繁殖。直線(N.d)和中部這種較小的品種則更小,一般直線(N.d)雄性10-12g即可繁殖。大多數瘤尾雄性體型一般是雌性的2/3左右。
2.2.冬化
瘤尾的冬化也是一個不太確定的問題,國外的飼養者也同樣有不同的看法。不過冬化有助於調節守宮的生理周期和繁殖時間。瘤尾守宮也可以使用常規的冬化方法,減少餵食,將溫度逐漸降到17-20度,持續45-60天左右開始逐漸升溫恢復到正常飼養溫度。冬化階段瘤尾守宮會減少活動,多數時間會躲在躲避之中。冬化階段需要注意控制餵食數量,一般在觀察到自主外出活動或排便後餵食一次即可。
2.3.交配
瘤尾守宮一般使用直接試配的方式。雌性若體內有正在發育的蛋或尚未發情,會舉起並搖動自己的尾巴、逃離雄性身邊。若是對雄性靠近無反應,則有可能是處於發情狀態。瘤尾守宮交配時間較長,一般約30-120min,期間儘量不要打擾。
瘤尾守宮每年繁殖時間較長,從冬天到初秋都可能會交配產蛋。不要讓你的瘤尾過度繁殖,這樣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並影響以後的產蛋質量和壽命。
2.4.懷孕與常見問題
懷孕後的雌性一般食慾都非常旺盛,體型會隨時間發生很明顯的變化,雌性懷孕兩周後即可看出蛋的輪廓。瘤尾蛋對於身體的比例比較大,所以在生蛋過程中營養的消耗也非常大,要注意增加投餵和補鈣。
懷孕常見的兩個問題就是絕食和卡蛋。絕食的原因一般是因為雌性個體偏小,腹中蛋的發育壓縮了腸胃的空間,導致瘤尾食慾下降,一般發生在懷孕兩周後。並不需要過度在意。另外一個就是卡蛋,一般的守宮都或多或少有卡蛋問題,大家處理的方法也比較多。一般瘤尾懷孕35天後還不下蛋,就有可以考慮是不是中獎卡蛋了。體型足夠大的雌性在一段時間後會將蛋排出,不用過度擔心。遇到過的情況多在45天-3個月將體內廢蛋排出。所以選擇足夠大小的雌性來繁殖是很重要的。
III.產蛋、孵化和育苗
3.1瘤尾的生產
瘤尾守宮一般在交配後20天產蛋(Na及相似種類需30d左右)。觀察到的產蛋間隔為15-30d,不過多數也是在20d前後。一般在生產前可以在腹部觀察到體內的蛋。
產蛋前1-5天雌性瘤尾會開始在環境內挖掘尋找合適的產蛋地點。一般我會在環境中堆出一個足夠大的沙堆來提供產蛋場所。
在瘤尾守宮準備產蛋期間一定要減少對他的打擾。在產蛋結束後雌性會把沙子填回,當你發現沙堆的洞口重新被封堵時就可以翻開沙子收穫瘤尾蛋啦。大多數瘤尾會將蛋產在一個無法繼續挖掘的地方。
3.2孵化
瘤尾守宮孵化相對簡單,溼度和孵化盒的製作可以參考豹紋的方式。孵化溫度在25-32℃間。目前尚未總結出孵化溫度對瘤尾性別的影響。
在29度左右的情況下細皮瘤尾和橫帶棘皮及類似物種孵化時間約為60-75天。大棘皮(Nephrurus.amyae)及相似種類約70-100天。
3.3育苗
瘤尾守宮幼體可直接放在以細沙為墊材的飼養盒中。
待幼體第一次排便後(3-5d),就可以開始餵食啦!
3.4瘤尾守宮的性別
瘤尾守宮性別很容易區分,雄性瘤尾有很明顯的蛋蛋。一般幼體在2-4個月時即可區分性別。
↑雄性瘤尾守宮飽滿的蛋蛋↑
↑雌性正面↑
↑雌性側面↑
瘤尾守宮分類詳解快戳下方(☄⊙ω⊙)☄
瘤尾守宮Nephrurus屬細皮類瘤尾分類及概述
瘤尾守宮Nephrurus屬棘皮類瘤尾分類及概述
·
·
·
·
謹以此篇文章先給所有喜歡瘤尾守宮的朋友
此致
·
·
·
·
掃一掃勾搭大掌柜(☄⊙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