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
在今天的文章開篇前,科大大想先帶大家看個好玩的視頻:為了給娃喝個藥,這位媽媽真是用心良苦(戲精附體)啊。
各位寶爸媽在養娃之路上,想必也經歷過給寶寶餵藥的艱辛吧......
「軟磨硬泡,可娃就是不喝!」
「娃一喝藥就哭,真不知道該怎麼餵了。」
「為給娃喝個藥,我甚至強行給她捏著鼻子灌下去過。」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且慢!今天,就讓科大大細數家長們的那些餵藥誤區,給大家講講,餵藥到底該怎麼喂?
1
強行餵藥,小心坑了娃!
回想科大大小時候,身體不好,三天兩頭生病,一生病就得喝藥。
科大大哭鬧著不肯喝時,爸媽就直接把藥捏著鼻子往嘴裡灌,給科大大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學醫後才知道,強行灌藥的害處不僅於此,還可能會引起嗆咳,嚴重可導致肺部感染,甚至還有窒息的風險。
很多寶媽一聽強行餵藥的後果這麼嚴重,都搶著問:
✪如果不強行餵藥,能把藥掰開放進果汁、飯菜裡餵嘛?
NO! 首先,有些藥(像膠囊)本來就不適合掰開餵給寶寶。
其次,如果把藥加在果汁、飯菜裡喂,食物中的成分很有可能會降低藥的療效,不建議這麼做。
如果一定要混合喂,最好事先諮詢一下醫生的建議哦。
有些媽媽喜歡耍點小心機,把藥放進奶瓶裡喂,以為娃就這樣傻傻喝下了
,這樣做,暫且不說娃喝到藥後的心理陰影面積……
在寶寶的潛意識裡,覺得奶瓶裡裝的肯定是奶,要是真換成了藥,寶寶一喝不對勁兒,下次恐怕連奶都不喝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我家娃是母乳餵養,我可以先吃了藥再通過乳汁餵給寶寶嗎?
科大大再次感慨母愛的偉大。但我們得明白,藥物需要先進入血液循環,乳汁中才能有藥。
然而,像益生菌,蒙脫石散這類藥物,壓根就不會進入血液。
其次,就算有藥物進到血液循環了,不同藥物進入乳汁的劑量也不同,寶寶通過喝母乳攝入的藥物劑量就更無法得知了。
2
讓娃乖乖吃藥的秘訣,看3點!
這麼多餵藥方法都不能用,那究竟該咋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別急,科大大專門羅列了幾條餵藥秘籍,開講啦!
✔好吃的藥藥,了解一哈
其實啊,很多娃常用的藥,都有果味或甜味的選擇,比如: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這些都是容易讓寶寶接受的藥。
對於實在太苦又不能不吃的藥,可以先放冰箱冷藏一會再給寶寶吃,口感會相對好些。
不能冷藏的藥物,可以在吃藥前先給寶寶含會冰塊,降低他的味蕾敏感度。
✔餵藥要分年齡來
在餵藥時,根據不同年齡的寶寶,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餵藥方式:
● 1歲以下(包括新生兒)
讓寶寶處於坐位、半座位或側臥位(不要平躺),用滴管取藥,放到寶寶口腔頰黏膜和牙床之間,按照吞咽速度慢慢滴入。
● 1~3歲
把勺子輕輕壓住寶寶舌根,用小量杯取好藥倒在勺子裡,等寶寶吞咽藥液後再拿出來。
注意:餵完藥液後儘量讓寶寶少喝水哦。
● 3歲以上
3歲以上的娃就可以講道理啦:雖然藥有點苦,但只有吃藥才能讓病好的快,這樣我們才有力氣玩呀~
當然,也可以和寶寶做角色扮演的遊戲,比如:你當醫生,寶寶做病人,寶寶邊玩邊把藥喝了~
✔喝藥後給予獎勵
寶寶如果能乖乖吃藥,千萬別吝嗇你的誇獎哦~
也可以給予額外獎勵,比如,每次喝完藥給一朵小紅花,累計幾朵紅花,就能換一件獎品...以此激勵寶寶。
3
科大大答疑解惑時間到!
✔娃一吃藥就吐咋辦?
多數情況下,寶寶吐藥是因為不願意吃,家長最好在寶寶飯後1小時再餵藥,避免寶寶藥連著食物一起吐。
✔吐出來要補餵嗎?
吐出來是否補喂,醫學上暫無界定標準,但家長可通過時間點參考: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不小心忘了頓藥,下次補回來成嗎?
一萬個拒絕!要知道,未經醫生同意,擅自改變藥物使用方法和劑量,可能會加重藥物的不良反應,甚至出現藥物中毒、肝臟損傷等危害。
✔水都喝飽了,寶寶藥還沒咽下去咋辦?
如果醫生一定要讓寶寶服用膠囊,教他們學會吞咽就成了爸媽們的重任。
科大大在這裡推薦用「汽水瓶法」和「前傾法」吞藥片。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將藥片放在舌頭上,用嘴唇夾緊瓶口,稍微後仰喝水,順勢把藥片帶下去。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將膠囊放在舌頭上,慢慢喝口水,然後將頭前傾,將水和膠囊一起吞服。
其實啊~娃不愛喝藥,除了藥太苦難下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爸媽製造的喝藥氣氛太恐怖了。
爸媽一定要放鬆心態,別一餵藥就苦大仇深,娃一抗拒就著急發火……試試給他們講道理、做遊戲,效果可能好得多哦!
原標題:《夏季娃扎堆生病!這些「餵藥絕招」不僅沒用,還很危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