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明媚,微風習習。山青了,樹綠了。飛往南方過冬的小鳥兒,又都返回森林,我們這些大森林裡的孩子們,改掉了吃鳥兒肉的壞毛病,也養起了小鳥兒。
一開始,我們用扣網扣到了活鳥兒,覺得非常有意思,故意在大人們面前炫耀我們的成績。而大人們卻總是皺皺眉頭。
有一天,小山東告訴我說:「二老肥捕到了一隻三道眉兒,可好看了。」
我拉起小山東的手,匆匆跑去觀看。
真的呀。二老肥捕到的不止是一隻三道眉兒。他的鳥籠子是用苕條棍做的,十來個,就掛在他家小院的柳樹枝上,大的小的都有,圍一大圈兒。裡面有藍點殼兒,青草鬼兒,黃豆瓣兒,跟牛啷兒。還有靈雀子,灰不溜秋的杜鵑鳥兒。
我多麼羨慕二老肥那些好看的小鳥兒呀,問他是怎麼捕到的,他只是胡謅八咧,不說正經的。我心想:二老肥還是惡習不改。我真希望,二老肥的小鳥兒,一夜之間全飛光了。
終於有一天清早,我在自家院子裡的白楊樹下逗麻雀,忽然發現二老肥偷偷遛過我家大門。我靈機一動,爬上樹杈,眼睛瞪得溜圓,一眨不眨地盯著二老肥遠去的背影。只見二老肥泥鰍似地鑽進了西北溝膛的柳樹叢,身影在一片河柳樹中消失了。
我斷定,二老肥的鳥兒,就是在那裡捕到的。我蹦下樹來,悄悄地鑽進了河柳叢。在小河旁邊,我遇見了小山東。我們兩人不謀而合,又當起「森林裡的眼睛」來。
這時,太陽像個大火球,滾上樹梢,天空中一塊雲也沒有。習習的東南風,輕輕地揉過柳林,小河的水面上泛起漣漪。
我們倆輕手輕腳地,順著河邊往前走。在一片紅毛柳林子裡,我們發現了一對靈雀窩。這對靈雀窩,做工非常的細緻,像小孩兒穿的氈嘎嗒,上方有個圓圓的小洞。我和小山東仔細地端詳著,我們從洞口往裡一看,四個白生生的靈雀蛋,整齊地擺放在窩底。我們受到啟示,這要是將大靈雀捕走了,那麼小靈雀誰來孵?大森林裡不又減少了四隻靈雀子嗎?
於是,我對小山東說:「二老肥捕鳥兒養不算尿。我們何不將鳥兒窩集中起來,放在一個優美的地方,這樣不就成了鳥的世界了?」
「對,你的主意真高。」
我們費了好大的勁兒,從大森林裡找來了各種小鳥兒的窩;分別放在小河旁邊的紅毛柳裡。這是個鳥兒喜歡的地方,因為有水,春天的鳥兒是最喜歡在水邊做窩的。
可是,我們失敗了。搬過來的鳥兒窩,依次地安放在適當的位置上,卻沒有一隻鳥兒前來就巢。只有那兩隻靈雀子,每天進進出出的忙碌著,孵化它們的幼雛兒。
看來,我們還沒有掌握鳥兒的習性,生拿硬挪,不還是跟捕鳥兒裝進籠子是一個道理嗎?
這幾天,消息不斷傳來,小山東說:「二老肥的靈雀子死了。」「二老肥的三道眉兒,不吃不喝,整天地竄上跳下的,叫聲那個慘啊。」「二老肥今兒哭了,哭得好傷心喲。之後,把鳥兒全放了。」好,正打我們心上來。
我和小山東跑遍了大森林的溝溝岔岔,徹底地了解了森林裡的鳥兒,喜歡在什麼地方出沒,喜歡在哪裡做窩,甚至做窩時,喜歡用什麼樣的材料等等。我們如獲至寶,重新選擇了一個山青水秀、樹木混雜的地方,開始了大規模的整體規劃和小範圍的分類布局。
首先,我們把喜歡在高大樹木枝杈上做窩的鳥類,作為第一步。如灰杜鵑、青鷹等。我們將質地比較輕柔的幹樹枝,折成10公分左右的段,摻合些白樺絲皮,送上樹去,散放在樹杈間不易掉落下來的位置上。果然,被一對杜鵑選中,沒用兩三天,第一個鳥巢做成了。
我們欣喜若狂,馬上轉入第二步。
第二步是將喜歡在灌木叢中築巢的小鳥兒,分門別類地稀植和稠插些適應它所做窩的樹枝,造成良好的周圍環境。然後,再把兔毛、馬尾、樹茸、乾苔蘚等材料,放在顯而易見的水邊空地上,鳥兒來喝水,順便銜幾根飛進樹叢。
好極了。又有幾對小鳥兒,輕鬆地築成了好幾個精巧的小巢。
最難辦的就是第三步了。就是那些喜歡在幹樹樁上打洞為巢的鳥兒,如啄木鳥兒、鷓鴣等。此地沒有站杆,更沒有空筒子,怎麼辦?小山東說:「把別處的空筒子移過來幾棵不就行了?」
「好主意。」
我和小山東把空筒子用細鐵絲―一綁在樹幹上,即不讓風吹倒,又不能讓鳥兒看出來是人工擺弄的。洞口不能大也不能小,啄木鳥兒剛好鑽進去。裡面放些揉碎的樹皮樹葉兒,木質纖維絲之類的東西,住宿樹洞的鳥兒們,不用費勁兒就住了進去。
我們還利用天然的一塊崖壁,打了兩個山石洞,引來了兩隻飛天情侶――山燕子,在這裡住了下來。
在所有的森林鳥兒中,數靈雀子最戀巢了。這,一不是因為它的窩不好建造,二不是由於它性情溫和,主要是它天生就有戀的習慣,不論你把它的家搬到哪裡,只要不是離開大森林,它都會追尋而來,經過幾個小時的觀察和體驗,在確信不會受到任何傷害的情況下,先由雄鳥兒匆匆鑽進窩裡,然後又匆匆飛出來,向雌鳥兒訴說窩裡的情況,最後,雙雙飛進飛出。
我們把柳林子裡的那對靈雀窩,安置在比柳棵子還要好的樹枝上。此刻,裡面的四個鳥蛋,已有兩個小靈雀破殼出世了,在溫暖的窩裡,不住地嘰嘰地呼喚著它們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