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形綱動物,如蜘蛛、蠍子,是一類和昆蟲綱昆蟲相似的「非昆蟲」,在很多介紹昆蟲的書籍中,都將蛛形綱作為單獨一章進行介紹。
在很多孩子們的眼中,「蜘蛛是一種昆蟲」,然而我們都知道「蜘蛛不是昆蟲」,因此,將蛛形綱動物放入「我們身邊的昆蟲」欄目,可以加深大家對昆蟲與蜘蛛的區別和分類。
小羊老師攝於自己的臥室
下班回到家,打開臥室的門,舒服的懶腰剛伸到一半,突然看見床頭上方一隻手掌心大的長腳蜘蛛正在盯著你——兩眼對八眼,氣氛尷尬——很多在廣州的居民都受過這樣的驚嚇。然而對於我(了解這蜘蛛)來說,看到家裡出現長腳蜘蛛,高興又有點擔憂——高興的是能夠同住一屋簷下,擔憂的是家中的害蟲是不是增多了?
怎麼對這蜘蛛有「高興」的好感呢?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有好感」的長腳蜘蛛
(對蜘蛛恐懼的請謹慎下拉)
▼
白額高腳蛛
蛛形綱有兩大長腿一族,長腳蛛科和高腳蛛科,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高腳蛛科中的白額高腳蛛。
白額高腳蛛,屬於
節肢動物門 < 蛛形綱 < 蜘蛛目 < 高腳蛛科。
腳比身體長
白額高腳蛛,俗稱高腳蜘蛛,在廣東,它有幾種叫法(方言):禽勞、旯犽(la2 ya4)、馬龍騎,不知怎的,這三種叫法聽起來挺不好聽、挺「猥瑣的」……
白額高腳蛛是廣布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的一種蜘蛛,在我們國家,東南沿海和兩廣最多。在廣州,白額高腳蛛的常見度可以和蟑螂近似。
一般人們對蜘蛛的好感度不高(和蟑螂一樣),尤其是經常出現在人類社會的,像白額高腳蛛,人們對它的印象普遍不好,見到它總是除之而後快。這真是大大誤會它了。
這八隻眼睛著實可愛,你還忍心除掉它嗎
形態特徵
▼
白額:頭胸部前後方各有一條白色縱帶,雄性和雌性外形有一定差異,很好分辨:雄性頭胸部背面有「V」字形的深色斑紋,看起來像個骷髏,然而雌性並沒有顯眼的花紋。
關於蜘蛛與昆蟲的區別
▼
蜘蛛和昆蟲同屬於節肢動物門下的兩個不同綱,昆蟲體節分為:頭、胸、腹三節,而蜘蛛則分為:頭胸、腹兩節;另一個明顯的特徵在於兩者的足,昆蟲總共有6隻步行足,而蜘蛛則有8隻步行足,根據這個特點可以在野外快速將兩者分辨出來。
當然,最明顯的區分特點還是蜘蛛的特性之一:織網。
然而並不是所有蜘蛛都會織網,我們講的白額高腳蛛就是其中一種。
很多蜘蛛都喜歡山野生活,而白額高腳蛛唯獨鍾愛人類社會,它喜歡潛入人家、農舍,是人類家居常見蜘蛛裡個頭最大的。
夜行性動物,平常白天喜歡躲在屋頂、櫥櫃縫隙等處,夜間出來覓食,在稍微陰暗的角落裡能發現它們的身影。
家居中個頭最大的蜘蛛
為什麼稱白額高腳蛛為「人類之友」,這跟它的食物有直接關係。
白額高腳蛛主要以捕食蟑螂、蒼蠅、飛蛾等昆蟲為生,食量還不小,可以連續捕食多隻蟑螂,可真真算上是人類社會的「益蟲」。曾有人為了治家中的蟑螂患,人為投入了白額高腳蛛,雖然按照理論上是可以達到滅蟑螂的效果,然而現實是,白額高腳蛛來去自如,經常消失得無影無蹤,說不定已經跑到別人家了——看來,動物也像人一樣,有些事是逼迫不得的。
白額高腳蛛人為飼養也很好養,然而我覺得就「本末倒置」了,本來是希望利用白額高腳蛛達到自然消滅蟑螂的效果,現在反倒過來變成主人去抓蟑螂來餵白額高腳蛛……
白額高腳蛛特有的「抱卵」現象
「母愛」—白額高腳蛛抱卵
對小時候的一種說法記憶猶新。
傳說白額高腳蛛的尿液會造成皮膚(尤其是嘴角)潰爛,嘴角邊碰到尿液者,需用毛筆蘸墨水在患處畫上一個圓圈(想像一下)。然而這真是誤解了白額高腳蛛,研究發現,嘴角的潰爛是由有毒的隱翅蟲(一種鞘翅目甲蟲)引起的,與白額高腳蛛根本無關。事實上,白額高腳蛛並不具備對人有影響的毒性,它的排洩物不但沒毒,就連它毒牙的毒性都很小,對付蟑螂還湊合,人要是被它咬了,只不過是疼一會而已;而且習性膽小,被人類追打時會迅速逃離,但用手直接抓的話,可能會被白額高腳蛛基於防衛而咬傷。
專業示範,切勿模仿—白額高腳蛛也有「溫柔」的一面
小時候關於昆蟲(蜘蛛)有趣的民間傳說雖然隨著科學研究的發現,一一被破解了,然而這些不科學,已經成為我們回憶的一部分,不可分割,有時候一想起來,都覺得非常有趣(無關科學)。
「我們身邊的昆蟲」,「我們身邊的鳥類」,「我們身邊的植物」三個科普欄目已經開通了,由自然教育導師介紹身邊最有趣的自然事物,分享最通俗易懂的自然科普,給孩子提供親子共同學習的自然平臺,一同樂享自然。
圖來自網絡,部分圖片來自小羊老師,文系原創
小探索家 | 溯溪 | 槳板 | 大理營 | 跑步營 | 黑夜小偵探 | 趣味識蟲 | 報名 | 會員福利
點擊閱讀原文,獲得孩子的第一堂自然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