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功架為什麼強調尾閭微收?尾閭應該怎樣收才正確?

2021-01-09 春寶太極

##當我們學習太極拳時,經常會在拳理中或是被老師提醒要「尾閭微收」。所謂拳理是歷代太極名家花畢生經歷的實踐經驗總結,也是眾多總結的提煉和升華。一般情況下,當老師這樣要求我們時,是老師真心教學的開始,我們應該倍感珍惜。

傳承者

一、「尾閭」是哪裡?「微收」是怎樣收?

#太極拳#所說的尾閭是指我們身體的脊椎最後一段骨節,也就是腰椎的骶椎骨節部分。由於我們人體的腰椎部分自然向內彎曲,構成人體的自然曲線腰身部分向內凹陷,而骶椎部分向外彎曲,通常容易造成人體的臀部翹起。

骶椎

骶椎的向內微收,就是師父指點的內容。尾閭微收所造成的腰椎形狀變化使腰椎向外調整,也就是脊椎向豎直方向調整。

尾閭微收應該在保持松活自然的狀態下完成,不可以內收過緊,否則會造成身體腰身的僵硬。也不可以不到位,不到位就達不成調整腰椎形態的目的。因此,考評尾閭微收制度分寸的關鍵在於身體腰椎的形態是否正確。

一般正確的腰椎形態微微向後、向下,松沉且保持彈性待發的位置形態。

二、腰椎的形態調整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由於我們的自然身體形態從腰部內凹,所以當勁力從腳下上傳時會被腰部轉向或是被截斷勁路。為了達成節節貫穿,勁路暢通的目的,太極拳強調運用好人體的五張弓。四肢為人體的四張弓,腰脊就是人體的第五張弓。

看似人體經過調整趨向於更加直立的形態,實際上是牽動增加了脊椎的張力和彈性。迅速發力的過程,也是腰錐迅速歸位的過程。而在拳法中,人體多處於姿態調整、蓄勢待發的狀態。

因此,強調尾閭為的是腰椎的調整,腰椎的調整為的是勁路的暢通和勁力的疊加。

太極拳

三、老師調整你的功架,才是真傳的開始

俗話說:摸索三年,不如明師一點。當我們出現困惑不解時,應該多問老師或多觀察好手細微的不同。就拳架而言,初學者於好手之間的區別就在於若干細微的不同。這些不同,一是有沒有,二是到不到的問題。

因此說,當師父的可以一眼看出你身上的問題和缺陷,只是願不願意說的事兒。因為學著眾多,成著寥寥。加之學生多期望老師稱讚一二,不加用心,師父又何苦不順水推中呢?有的時間是等你開悟,有的時間是故意無言,有的時間實在是惜才試探,不領情,那就改日再見吧。

太極

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你是那塊料,得遇明師識才。可以手把手指點,說你就此節約了數十年的苦苦摸索,少走十八道彎的彎路也不是危言聳聽。

因此遇到肯經常調整你身體形態的老師,沒事偷著樂吧;遇到只會擺楞你手勢的老師,又不知有誰在偷著樂呢。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的「正圈」和「反圈」,到底怎樣才算正確!
    洪式太極拳的正圈和反圈,怎樣才算正確?本文中也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有心的拳友可以去翻閱最新出版的《洪式太極拳》上下卷。其中有一篇文章是專門介紹正反圈的,錄用的是洪公原手稿文章。 馬師兄問到我反手圈的問題,說:「到底怎樣才算正確?」
  • 初學者應該怎樣習練陳式太極拳,收藏版!
    一、要深刻理解拳式的內涵陳式太極拳作為內家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強調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以不變應萬變,因此在攻防格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陳式太極拳的文化底蘊深厚,理論基礎直接來源於中國道教思想.它結合了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傳統的中醫理論而形成了特有的內外兼修的拳術。
  • 內丹入手——五行臟腑功——肝功
    2020-12-12 07:43:23 來源: 小不點娛樂站 舉報   肝 功
  • 練習太極拳時還有「第三隻腳」?它的作用是什麼?
    2021-01-09 11:49:54 來源: 太極那些事 舉報   最近修煉尾閭
  • 太極拳何為「文練」,何為「武練」?
    太極拳亦有文練與武練之分:文者,體也;武者,用也。體為用之本,用為體之能。譜云:「文無武之預備,為之有體無用;武無文之伴侶,為之有用無體。如獨木難支,孤掌不鳴。」點明了文練和武練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係。
  • 陳氏小架二層架簡述
    練拳不在於你苦練有多深,而是有人給你指明的過程中你深悟到。如果肯吃苦就能獲得成功,那麼最有錢的就是農民和農民工;如果只靠努力就可以獲得成功,那麼滿大街打工者都是成功人士。想成功先要選對方向,握對方法,找到明師,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然後才是每個人都懂的苦練。拳是老師教出來的,而功夫才是你自己練出來。
  • 9招正確拉筋的方法,無論你跳不跳舞都應該看看
    看這些技術動作我們來說說拉筋的好處 對於跳舞的你來說,拉筋似乎是一門必修課程 但對於不跳舞的人,拉筋的好處也是多多的 步伐輕盈、動作自如,總會給人年輕的感覺,哪怕你已經六七十歲;關節僵硬、動作緩慢,總會給人未老先衰的感覺,哪怕你才二三十歲
  • 內家功夫——從洗髓經、易筋經到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之十二
    同時這句話也表明了陳氏太極拳之中氣是無法上下貫通的,只能從百會到尾閭、會陰,而不能達腳下湧泉也。為什麼?因為其雙重導致了下半身不能旋轉,不能貫通也!注意這句話:「中氣必由胳膊中徐徐運行,不可慌張忽略,順其當然之則,運其自然,勿令偏倚,而以心氣行於兩肱之中,是為中氣。」,這就是我在前面說過的胳膊自動向前走的感覺,就是中氣在運行。
  • 太極拳三大基本功,練得越早,進步越快
    有功做根基,各種動作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練拳也才能真正強身健體的效果。基本功,又稱「築基功」,是打基礎的功夫。「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是練不好拳的。太極拳三大基本功:頭腦要靜,身體要松,這是太極拳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要求。不松不靜,全身緊張、僵硬,是練不好太極拳的。
  • 太極拳發力 蹬地是被動 不是主動《第三定律》說明
    太極拳發勁方法 《第三定律》怎麼說 輔助拳友輕鬆理解掌握 白話太極拳的發力要點是通過「勁起腳、行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什麼意思呢?用腳先蹬地,然後將力量通過腿傳到腰,再傳到手上。那麼問題來了……不是強調丹田帶動嘛,為什麼先用腿蹬地?當初我也是這麼想的。
  • 說說太極拳中的「領勁」,漲姿勢了!
    「領勁」在太極拳中尤為重要。其作用:確定動作的先後順序和方向,辯證地使用陰陽,使內氣暢通,力點明確。拳論曰:「心勁一領起來,而五官百骸皆隨之而起」。此理強調了太極拳以心為先。能意識集中,動作才能規範,加速量質的變化,才能提高練太極拳的功效。 太極拳中的領勁,有整體性和局部性兩類。
  • 怎樣正確認識太極拳(1)
    想練成一套拳,實在不易,尤其太極拳,無數理論在那等著,看你怎樣辨,怎樣識,怎樣議,怎樣論,短處,長處,俱到的,不俱到的昭然若揭。  2   拳的勁,氣,意,神  架子練好了,並不代表拳就練好了,練出內勁,才是拳的實質。把拳練成舞,操無可非議,但一定不是拳,拳和舞,操的不同點在於能不能練出內勁。所謂內勁,是身體協調,動作到位,勁灌一致的體現,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武術功底。
  •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分解教學,趕緊收藏吧!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是練陳氏太極拳的基礎,通過一路拳反覆的練習,加強人體下肢力量。以柔為主,柔中有剛,剛中有柔。 長期習練老架一路拳能夠有效疏通筋骨,延緩我們的衰老速度。下面,我們將為大家詳細分解老架一路的具體習練方法,以及要領。
  • 陳氏太極拳基本功簡介
    學習好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蓋高樓大廈要有堅實的地基;科學研究要有多次的基礎實驗;運動員要拿到好成績更需要有基本功;武術也不例外,好的功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太極拳更是如此。在武術領域,無論那一個派別都離不開基本功訓練,並且所有的武術教練員在教學時都時刻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在各個武術流派裡都大體相同,但每個流派又有著自身獨有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