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直言「不希望華為入局造車」,但第二句話卻讓人潸然淚下

2021-01-08 爆侃數碼圈

關注華為的朋友應該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關於「華為造車」的消息被傳的是沸沸揚揚,不過在2020年12月1日,華為心聲社區刊出華為經營管理團隊文件。華為再次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而作為華為創始人的任正非則表示,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話雖如此,但本決議3年內有效,所以三年之後華為是否會造車這個問題還有待商榷,尤其是多年前華為做自有品牌手機時,作為董事長的任正非當時同樣不支持,但華為最終還是進軍了手機行業。那麼華為到底應不應該造車呢?日前國內汽車專家、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就這一問題表示「不希望華為入局汽車產業造車」,如果只是看到這裡恐怕很多人心裡會犯嘀咕。

但是隨後付於武先生表示「希望華為能夠成為中國的博世,成為中國汽車OEM核心部件科技公司供應商」。對於博世相信很多朋友並不了解,在這裡我們可以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博世是德國知名的工業企業,主要從事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和能源及建築技術等業務,以其創新尖端的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聞名於世,其員工人數超過 23 萬,遍布 50 多個國家。

目前博世的業務範圍涵蓋了汽油系統、柴油系統、汽車底盤控制系統、汽車電子驅動、起動機與發電機、電動工具、家用電器、傳動與控制技術、熱力技術和安防系統等。換句話說,付於武先生希望華為能夠成為一家從事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和能源及建築技術的產業。再說得直白點,付於武先生希望華為能夠成為一家在汽車元器件、軟體作業系統方面擁有絕對話語權的綜合性企業。

此外,付於武先生表示,在如今這一輪智能化過程中,無論是從控制還是核心晶片來看,沒有一家能夠替代華為。只有華為能夠代替、能夠起到中國博世的作用,我希望它成為中國汽車OEM核心部件科技公司供應商,是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戰略合作夥伴。而中國的華為能不能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在智能化、電動化轉型過程中來取代或者成為中國博世呢?這是全產業鏈對華為巨大的期待。

其實在我們看來,關注造車華為確實不用著急,慢慢來,華為可以先成為博世,再成為特斯拉。目前華為已經與比亞迪、長安、寧德時代達成合作,就像華為造手機、造智慧屏一樣,華為在汽車行業也會先做朋友,先做老師,但終有一天會在山頂交匯。任正非老先生說過,從來都是學生超過老師的。未來,華為在造車方面會給我們帶來哪種不一樣的驚喜,或許只有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註: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絡,侵權刪圖;本文系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華為發文強調不造車 這一舉動背後蘊含了什麼深意
    近日,一份華為的內部文件在網上熱傳,這就是任正非籤發的《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文件中用粗體文字強調,「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 百度造車,吉利搭把手,目標豈止法拉利
    在百度造車之前,阿里、華為、騰訊、小米、蘋果等國內外各大網際網路大廠都已經率先布局了。 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車,成為網際網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目前聯手長安汽車。 阿里與上汽集團推出高端汽車品牌「智己汽車」,此前雙方還共同投資成立了車聯網斑馬網絡。
  • 百度蘋果紛紛造車,下一個是華為嗎?
    1月11日網上傳言百度將于吉利控股集團合資造車,百度還是在合資中佔控股地位。1月10日外媒報導韓國現代汽車和蘋果公司計劃將在2021年 3 月份籤署合作協議有望最早於 2024 年在美國開始生產電動車。
  • 華為入局光子晶片,繞過光刻機?還把石墨烯晶圓放眼裡嗎?
    華為入局光子晶片,繞過光刻機?新年剛過,就有網友表示華為入局光子晶片,繞過光刻機,就連白宮的那些人都開始干著急。我也以為華為迎來了新突破,所以去網上搜了一下看,結果,被嚇到了。我看到的大體就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1報導,華為公司很可能會在光子晶片和6G領域發力"。
  • 新能源造車史:紛至沓來的入局者們,為何扎堆新能源造車?
    從馬斯克為新能源汽車蟄伏多年,一朝翻身;到賈躍亭為自己的造車夢,不惜拋下債務,遠赴大洋彼岸搗鼓他的法拉第未來;再到國內三大新能源汽車品牌打得難捨難分。近日,蘋果、華為、百度等巨頭又頻傳造車的聲音。各大勢力紛紛入局,新能源汽車究竟緣何而起?其實所有從業者在盯著看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空間。
  • 五問百度造車:要造什麼車?競爭力在哪?
    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 二問:會造什麼車? 百度造車,要造什麼車? 百度方面回應稱,不衝突更不會影響。新成立的汽車公司與Apollo,是百度整體布局交通、科技戰略的一部分。Apollo將繼續堅持開放平臺路線,幫助車企合作夥伴「造好車」,百度的汽車公司也會成為百度Apollo的深度合作夥伴。 百度早在2017年已成立了自動駕駛業務阿波羅Apollo,並與國內多家車企合作推進自動駕駛的測試。
  • 蘋果造車,富士康代工?丨C次元
    作為馬斯克唯一想挽留的人,Doug Field算是蘋果的老人了。2013年離開蘋果後加盟特斯拉。Doug Field參與蘋果造車這個項目,可謂意義重大。但這個項目的起起落落,確實反映了蘋果造車的反反覆覆。生命不息,造車不止。從蘋果造車的緣起來說,始於賈伯斯。13年前的2007年,正是金融風暴前一年,底特律一片哀鴻。
  • 各大科技巨頭入局造車,怎一個「亂」字了得?!
    蘋果汽車尚未真正到來,然而百度與富士康在造車領域的不斷深入,已為這場即將到的汽車產業「大變局」增添了幾分「火藥味」。 吉利+百度、吉利+富士康、上汽+阿里、長安+寧德時代+華為……如今越來越多新合資公司浮出水面的同時,實際上也在不斷重塑中國汽車市場未來的產業格局。
  • 百度造車,圖個吉利?
    這2021年才剛開始百度就官宣造車,好傢夥,看來百度還是不死心啊。不過你還真別說,這次百度貌似動真格了,退一步來講,咱們先不說這事兒靠不靠譜,但百度這一招是真的管用。光是百度造車的市場傳聞就已經讓百度的股價直接起飛。截至上周五,百度股價報240.25美元/股,公司股價在一個月內已經上漲67%。
  • 小米造車傳聞再起,官方一句狠話回應
    近日,網上有傳言,「小米即將發布和比亞迪聯合出品的『年輕人的第一輛汽車』青悅S1,售價84999元,而且還流出多組圖片,有板有眼,不少人信以為真。圖片顯示,該車輛是一輛敞篷車型,並標註「小米藍天計劃」,用戶預定後須到達指定的比亞迪經銷商店進行提車。
  • 百度造車,背水一戰
    李彥宏五年前向外部提出百度AII in AI的戰略時,其實所瞄準的就是這個賽道,但李彥宏卻採取了和造車新勢力不一樣的實現方案。蔚來李斌曾經說沒有200億,不要入局造車,現在看來李斌所言不無道理。蔚來、理想、小鵬這些已經量產交付的造車新勢力哪一個的虧損又不是在幾百億呢?
  • 華為成立汽車BU,任正非目標堅定,志在打造中國博世|壹觀察
    無論是科技媒體圈還是汽車媒體圈,亦或綜合媒體,都把華為視為理所當然的後來居上者,這源於華為三十多年源源不斷的成功和產品自信。事實上,商業領域的競爭尤其看重技術革命的時間窗口,本周的三件大事又似乎佐證了華為入局的時機。
  • 為什麼我國車企造不出好發動機?專家的話很直白,讓人扎心
    但是在有些方面,我們必須要承認,國產車在許多方面還是有許多的不足,質量方面還是相比合資車來說還是比不過的,在配置以及性能方面也是比不過合資車的,特別是在三大件上還是很容易出故障,那麼為什麼我們國家造不出好的發動機呢,專家的話很直白,讓人扎心。
  • 百度造車大猜想:能打破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格局?
    直到1月11日,百度宣布,和吉利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造車,網際網路人才懂了那次站臺的含義。李彥宏和李書福,一個儒雅平和,一個敢想敢做,他們都想搭上新能源的順風車。更大的背景是,百度深耕智能駕駛8年,至今該業務還沒有為百度帶來足夠可觀的利潤。而曾經放狠話,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的吉利,也沒有在新能源造車市場上佔據一席之位。另一邊,造車新勢力們風生水起。
  • 跨界造車:蘋果重啟造車 真正的戰場在哪裡;富時羅素將中芯等三家中...
    網傳「蘋果汽車」概念圖,來源:appleinsider「造車夢」背後的邏輯:尋找第二成長曲線科技公司前赴後繼跨界造車。今年以來,華為、阿里巴巴、百度等科技巨頭相繼綁定車企,以建立「朋友圈」的模式大舉切入智能駕駛造車領域。大洋彼岸,同時電商巨頭的亞馬遜也曾在5月以12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公司Zoox。真正的戰場在哪裡?在「軟體定義汽車」已成共識,軟體之於汽車的價值愈發凸顯。這顯然也是跨界進入汽車領域的科技公司們競逐的核心戰場。
  • 造車「下半場」的無限戰爭
    看似此刻,特斯拉已經坐穩新能源車的全球老大——然而半年後,幾乎被按在地下摩擦只出氣不進氣的NIO,得到了合肥市政府的加持,忽然間順風順水,逆襲成功!創新經濟的戰場,永遠不會有真正的終局;今日的王者,也許是昨天的乞人,更可能是明天的囚徒!2020年底,一則「百度造車」的消息低烈度傳播,牽動著市場各方緊繃的神經。
  • 華為入局智能馬桶蓋,要越的山不止一座
    7月23日,華為攜手Pooai小普正式以2680元的價格,共同發布出售HiLink定製款-小普健康智能馬桶蓋。智能家居這場戰役已經打響,華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其試圖三年內超越小米,成為智能家居行業第一。華為的造勢是空穴來風還是確實有破竹之勢?接下來的這場秀,共視華為的表演。華為「造蓋」,並非空穴來風無風不起浪。
  • 百度造車背後的邏輯是?
    終於「下場」造車此前傳言百度造車時,就有用戶表示:百度在智能化方面投入這麼多錢和時間而不造車,是很奇怪的事情……終於,百度決定下場造車,通過組建一家智能汽車的方式進行,百度作為主導方,吉利集團作為戰略合作夥伴,雙方各取所長,共同「攪動」2021年的智能汽車市場。
  • 蘋果為啥要造車,意在特斯拉,還是鼓搗自家市值?
    打造世界上最好的智慧型手機的蘋果公司造車了。這聽起來就是一個非常激動的事情。蘋果最擅長做「顛覆式創新」,曾重新定義了智慧型手機,自然也希望能給汽車界帶來革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以及龐大的軟體生態,支撐蘋果走到了兩萬億美金市值,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大科技公司。但是蘋果顯然並不滿足於此,它還在尋找手機之外的下一個增長點。
  • 手機和車機的完美融合 華為智選車載智慧屏讓老車煥發新活力
    華為不造車,對!但是它造了一個車載的中控設備,被稱為華為智選車載智慧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對於哪些人群來說又很適用了?下面,讓我們來一睹其芳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