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華為的朋友應該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關於「華為造車」的消息被傳的是沸沸揚揚,不過在2020年12月1日,華為心聲社區刊出華為經營管理團隊文件。華為再次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而作為華為創始人的任正非則表示,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話雖如此,但本決議3年內有效,所以三年之後華為是否會造車這個問題還有待商榷,尤其是多年前華為做自有品牌手機時,作為董事長的任正非當時同樣不支持,但華為最終還是進軍了手機行業。那麼華為到底應不應該造車呢?日前國內汽車專家、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就這一問題表示「不希望華為入局汽車產業造車」,如果只是看到這裡恐怕很多人心裡會犯嘀咕。
但是隨後付於武先生表示「希望華為能夠成為中國的博世,成為中國汽車OEM核心部件科技公司供應商」。對於博世相信很多朋友並不了解,在這裡我們可以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博世是德國知名的工業企業,主要從事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和能源及建築技術等業務,以其創新尖端的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聞名於世,其員工人數超過 23 萬,遍布 50 多個國家。
目前博世的業務範圍涵蓋了汽油系統、柴油系統、汽車底盤控制系統、汽車電子驅動、起動機與發電機、電動工具、家用電器、傳動與控制技術、熱力技術和安防系統等。換句話說,付於武先生希望華為能夠成為一家從事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和能源及建築技術的產業。再說得直白點,付於武先生希望華為能夠成為一家在汽車元器件、軟體作業系統方面擁有絕對話語權的綜合性企業。
此外,付於武先生表示,在如今這一輪智能化過程中,無論是從控制還是核心晶片來看,沒有一家能夠替代華為。只有華為能夠代替、能夠起到中國博世的作用,我希望它成為中國汽車OEM核心部件科技公司供應商,是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戰略合作夥伴。而中國的華為能不能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在智能化、電動化轉型過程中來取代或者成為中國博世呢?這是全產業鏈對華為巨大的期待。
其實在我們看來,關注造車華為確實不用著急,慢慢來,華為可以先成為博世,再成為特斯拉。目前華為已經與比亞迪、長安、寧德時代達成合作,就像華為造手機、造智慧屏一樣,華為在汽車行業也會先做朋友,先做老師,但終有一天會在山頂交匯。任正非老先生說過,從來都是學生超過老師的。未來,華為在造車方面會給我們帶來哪種不一樣的驚喜,或許只有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註: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絡,侵權刪圖;本文系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