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蛇王揭秘
蛇,在大眾認知中,這個字眼對應的往往是恐懼和陰暗。在綿延流長的東西方文化中,有許多關於蛇的傳說和故事,它們大多攜帶著陰冷、黑暗、狡詐的意象所指。當然,這或許只是人們害怕蛇的外在因素,因為有很多人,對蛇的不寒而慄和敬而遠之只是下意識的生理反應。
而對於河南省新野縣沙堰鎮的農民朱令善來說,蛇卻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並給他帶來了財富。二十年來,蛇早已融入了他的生活。
【與蛇結緣】
現年66歲的朱令善看起來面色紅潤,身體非常硬朗。1994年,朱令善偶然從雜誌上看到關於「人怎樣獲得高壽」的報導,文章中介紹蛇的體內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蛇膽、蛇皮等還可入藥,這讓朱令善產生了養蛇的念頭。
隨後,他毅然辭掉了當時還算穩定的工作,開始專心養蛇。起初,朱令善拜訪了全國各地多個養蛇戶,並前往蛇類較多的山區,駐紮到村裡收購村民在山上捕獲的蛇。雖然,朱令善此舉讓其曾因「倒賣野生動物」被當地公安機關收容。
起初養蛇的時候,朱令善身邊的所有人都強烈反對,村裡人談蛇色變,朱令善也險些因此被逐出村子,前後搬了3次家。後來他把蛇肉和蛇蛋煮熟拿給鄰裡品嘗,很多小孩吃了蛇蛋之後覺得好吃便主動問父母要著吃,隨著時間的推移,村民也漸漸接納了這些不速之客。
【「蛇王」成長記】
跟隨朱令善的腳步來到他曾經養蛇的老宅,最初花幾千元購買的蛇就養於此。打開兩道破舊的木門,一股潮氣撲面而來,多個烏黑的大缸赫然入目。掀開大缸的層層密封膜,被酒浸泡著的500多條蛇赫然入目。
側屋便是朱令善當年養蛇的地方,昏暗潮溼的房間裡布滿了青磚搭建起的蛇窩。如今,頗有經驗的朱令善已經把蛇轉移到了新的智能控溫房。
屋外,樓梯拐角處晾曬著一些俗稱「龍衣」的蛇皮,暗色的花紋在陽光下格外刺眼。「這可是好東西,可以做菜,也可入藥,很多樂器也都能用得到,比如河南豫劇裡的弦子。」提起蛇,朱令善頭頭是道。
據了解,03年非典時期,整個養殖業受到了重創,許多養蛇廠都紛紛關門,而朱令善卻把養殖的蛇大部分都做成了保健酒,頗受歡迎的蛇酒讓他躲過了這一劫。
朱令善一直保持著記錄每年養蛇經驗的習慣,通過對比,他發現往常春節前後蛇的價格都會走低。今年,朱令善在國慶前便賣掉了大部分蛇,成功的躲過了價格波動。「等到明年繼續購入蛇苗,餵個一兩年就又可以賣啦。」老朱笑著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令善養蛇的規模不斷地擴大,這為他帶來了一定的收穫和肯定。環顧四周,朱令善家裡的牆壁上掛滿了政府頒發的獎牌和證書,他也被當地人稱作「蛇王」。
【農民養蛇掙百萬】
多年的養蛇經驗,讓朱令善在這個圈子裡也漸漸有了些名氣,與多個省份通路渠道都建立了聯繫,銷路也越來越廣。如今,養蛇每年能給朱令善帶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收入。
陽光穿過新建蛇房的窗戶,老朱靜靜地望向窗外。二十年來,無論有再多反對的聲音,他都從未動搖。
如今,兒子、兒媳也會幫老朱打理蛇屋,唯獨妻子至今也不願碰蛇,「我是屬蛇的,有點迷信這。」老朱妻子說到。午後,老朱拿條蛇和孫子在門口曬太陽,小孩兒早已習慣了這種狀態,與蛇做著各種親暱的動作,沒有絲毫的恐懼。
世間百態,人世萬物,大自然浩渺無窮。就連哲學都說,存在即必然。或許,在我們最初的認知中,就攜帶著基因般的偏見。這世上,有人怕蛇,有人養蛇,有人因蛇而致富,都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