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一位爸爸剪掉髒辮髮型,寶寶抱頭痛哭,把一旁媽媽逗樂了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娛樂嘻哈新聞網站 "WorldstarHipHop.com" 上一段 16 秒長的視頻走紅,視頻中,一個可愛的小男嬰坐在一把高腳椅上,發現爸爸的髮型換了,不禁掩面哭泣。
視頻顯示,男嬰的爸爸進房間時,說了一句 " 嗨 ",這個可愛的小男孩轉過頭看著爸爸,隨後突然意識到爸爸的長髒辮不見了,變成了寸頭。
只見小男孩把頭臉朝向鏡頭,嘆了口氣,然後抱頭痛哭,還時不時轉過身去偷看爸爸的新髮型。
偷看一眼後,小男孩對爸爸的新髮型還是無法接受。他又一次把頭靠在胳膊上,嗚咽著哭出聲來。
視頻最後,這個被爸爸新髮型擊垮的嬰兒仍然一隻手放在頭上不斷哭泣。可以聽到拍攝視頻的媽媽看到這個有趣的場景後一直大笑。
據了解,孩子的父親此前曾留著髒辮,這是他第一次向兒子展示他的新髮型。
孩子為什麼對父母外貌改變反應如此大?
寶寶小的時候都是比較敏感的,身邊的環境發生改變或者父母的樣子變化,他們都可以第一時間感覺出來。
父母的外貌就是在孩子不停地觀察下記住的,小孩子看到父母突然的外貌改變,當然會產生很大的反應了。
敏感的孩子能夠注意到很多細節問題,對外界環境、人物的變化也很敏感,能夠從生活中發現獨特的美麗和感動。
家長可以讓孩子在自己喜歡、擅長的方面進行學習,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並且可以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成就感。
當然,家長也要在孩子的小時候培養孩子的正確意識與認知能力,那麼家長又應該怎麼培養孩子呢?
寶寶在五個月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可以區分自我和他人。
因此,在四五月份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經常給寶寶照鏡子和自己的錄像,讓寶寶在心中建立自己的形象。這樣寶寶可以更快地區分自己跟別人。
孩子在1歲半至2歲時,基本就知道了自己的名字,並且能用名字和代詞"我"稱呼自己,這標誌著兒童開始把自己從客體轉變為主體來認識,逐漸形成了自我意識。
引導孩子認識實際的"我",可以通過一些比較,使孩子逐漸對自己有準確的認識。
家長可以讓孩子同過去的"我"比較,用筆記、攝影、錄音記下孩子的成長過程,過一段時間拿出來讓孩子看看、聽聽,讓孩子由此知道"我"的進步、退步或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