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收藏是個很奇怪的事情,一件古物無論好壞,只要是時間久就不怕沒價值,就像是「好酒要久藏」一樣,但酒保存越久越香,收藏的物件是否也是如此呢?
在中國畫中,從來不曾有過「抽象」二字,因此在很多人看來,抽象完全是一種不美觀的藝術,既看不懂畫的是什麼,又看不出有什麼思想,仿佛畫家只要是有名氣,管他三七二十一,隨手一畫便是巔峰之作,而在國畫中一般不會出現這種狀況,因為國畫講究「意象」,抽象二字只是從日本轉過來的詞語。
正所謂「畫虎容易畫骨難」,國畫中最難的便是畫出「意象」,「意」指的就是思想,也就是說這幅畫的意義在哪兒,「象」指的「兩儀生四象」、「大象無形」中的「象」,可以理解為萬物的形象,那麼國畫中的「意象」是什麼樣兒呢?在600年前,便有一個老頭畫出比油畫抽象還要抽象的國畫。
在世界範圍的畫壇之中,畫圓圈的知名畫家不少見,但多半都是畫一些圓形的東西,比如達文西畫雞蛋的故事,當然在抽象畫誕生之後,也有一些另類的抽象繪畫大師,比如日本繪畫大師吉原治良,就憑藉畫圓圈成名,只不過他畫的圓並不圓,但最貴的一幅價值500萬,而在國畫之中,早在600年前便已經有這樣的繪畫大師。
這個繪畫大師是一位元代的畫家,名為朱德潤,在元朝時期,他是一個天才級別的畫家,得到過眾多大師的提拔,尤其是憑藉繪畫水平得到了趙孟的賞識,最終才得以升官發財,只不過朱德潤的傳世畫作極其稀少,而其中唯獨一幅成為傳世名畫的,整個畫面最主要的內容就是一個圓。
朱德潤作為一個被趙孟所看中的畫家,在繪畫技巧上一定不容置疑,但作為一位繪畫名家,經典畫作傳世不多,為何只畫個圓的作品能夠收藏至今呢?而且這幅畫的背後,還有著文徽明、張鳳翼、葉初春等大師的讚美詞,那麼這幅畫究竟有何造詣?只是因為600年前的古物?還是說真的是藝術性極高?
其實這幅畫的名字為《渾淪圖》,創作這幅畫時,如今這幅畫被保存在上海博物館之中,朱德潤已經是位年僅60的老頭,自認看透萬物,因此稱之為何謂《渾淪圖》。何謂「渾淪」,在《列子·天瑞》中說:「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也就是萬物初始的階段就算「渾淪」,但是這裡的圓跟「渾淪」有什麼關係呢?在很多專家的研究下,他們認為圓的旁邊,是石頭與松柏,而這個圓其實代表著月亮或者太陽,有一種隨性而又不隨意的意境。
其實專家這樣解釋,很少有人能聽懂,但是畫這個圓如何證明畫家的技巧呢?對於畫家的技巧性,專家表示「看那線條」,我們看畫中,除了這個圓,上方還有著一些很隨意的線條,頗有一種瀟灑的感覺,而在看圓的線條,從連接處還有著不規則的樣子上來看,可以看出是沒有用工具比著畫,是隨手便畫出。
徒手畫圓,還是用毛筆來畫,作為一位600年前的畫家,僅從這一點上我們便可以看出畫家有一定的繪畫技巧,而在意境上,這幅畫能夠成為傳世名畫也一定有所講究,因為這是一幅國畫中極其罕見的「極簡主義畫作」,而西方的「極簡主義」從上世紀60年代才開始,而我們國畫之中早在600年前便有了這樣的繪畫大師,因此這幅畫也稱得上「世上最早的極簡主義畫作」了,稱之為傳世名畫也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