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之詠贊》——這是我看過劇集最短,卻是最好看的。短短的三集卻是乾貨滿滿,題材和背景頗有一種愛情自有天意的感覺。對於文藝片我一直都比較偏愛,大多時候雖然我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我喜歡電影所表達的純真,喜歡那種情結。
這部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有它特殊的時代環境,整個片子的基調如同電影名一樣悲慘壓抑。以朝鮮著名女高音與天才劇作家的故事為原型,這一故事曾被改編成電影,而電視劇則是在電影的基礎上改編而成,劇版對其稍加潤色,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故事也更加深入人心。
《死之詠贊》只有三集、三個小時,卻用舒緩的節奏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故事講的是有滿腔愛國熱血報國之心卻只能活在父親與家族責任下的佑鎮和身陷貧困和家庭羈絆的心德互相愛慕卻只能互相思念,最後在命運和時代的傾軋下,用死亡成全了他們的愛情,成全了他們的永恆。這是個悲傷的故事,相愛本應帶來的希望卻只留下絕望,生活給予不是自己想要的,他們無助,痛苦,愛而不能,求而不得,死亡成了愛情最後的歸宿,故事悲入肺腑。
對於女主,我覺得特別驚喜,女主實在是太適合這個角色了,很唯美很優雅。在那個年代束縛著男女主角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我認同男主所說的他們並不是為了逃避生活,而是為了活下來選擇死亡。
男女主角在殉情前很平靜,甚至是因為有了這場死亡之旅他們才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他們可以一直在一起,不用再忍受思念,有所依靠惺惺相惜。他們的愛情似乎是無法避免的,男女主註定相互吸引,愛情雖美但也悲。男主對於愛情、自由、理想,他想要努力反抗卻也一直妥協,只有女主對他說喜歡他的文字,所以男主說只有女主給了他心靈的安慰;
女主在那個年代,家人一直榨取著他,想要犧牲她的幸福,流言蜚語前不相信她,甚至為了金錢讓她去做籤約歌手,只有男主對她說他只相信她,所以女主怎樣無論如何都忘記不了男主。他們對於彼此而言都是最珍貴的人,最無法捨棄的一切。
在我心中,這部電影的完成度很好,每一幀畫面都美如畫,好幾個爆發點演員表達的也到位。整個電影我都被帶動著,跟著一起心疼一起無助一起難過,一直止不住的流淚。我喜歡看電影的同時也釋放感情,這部電影我覺得它做到了,我很感動也頗有感觸。電影最後的獨白我也很喜歡,這是對他們愛情的死之詠贊啊,你的名字對我而言就是一種思念。
金祐鎮和尹心德的愛情始於有島五郎,分離時正逢有島五郎與妻子殉情。尹心德初時不解有島五郎為何殉情,認為沒有忘不了的思念。別後數年,她卻硬生生地從表演中途離場,去追尋那個人群中她忘不了的身影。金祐鎮後來抱著尹,說「忘不了,就隨它去吧,我也會這樣做」。他們是默契的,卻無法成為一對,唯有死亡才能成全這份感情。
祖國淪陷,放眼望去,無一片自由之土;父母高壓,世人窺探,愛與恨開口難辯。恨不能早些與你相遇,恨自己不夠強大,恨這世間無情,恨這時代悲舛。這滿腔的悲憤,這世間,除了你一人,再無人懂。我不能,我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我不能置親人於死地,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我不能,沒有你。
唯有死亡,才能證明我們活著;唯有死亡,才能讓我們活著;唯有死亡,我們才能屬於彼此。這絕望,是因為我們有著希望。這不僅僅是一個愛情的悲劇,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當金祐鎮寫完五部劇本,尹心德錄完最後一首歌曲,他們了無牽掛了。在船上,金問尹,有東西落下了嗎?尹答,沒有,又問金有沒有。金說,沒有。夜裡,跳完當年舞廳裡沒有跳的那支舞,兩人相擁消失在夜色中。放不下現世,卻不甘就此屈服,在荒漠中找尋不到答案,只能捨棄以求自由。他們死了,卻真正地活著。
想起《挪威的森林》裡的一句話,「死不是生的對立面,死本來就包含在『我』這一存在中」。金祐鎮和尹心德的故事雖以「死」結尾,但無疑是「生」的延續。
因為他們在那個時代,他們只有死,才能才能在一起,找到真正的愛情不容易,所以,他們不會輕易放棄。他們沒有和對方說過我愛你,可是他們對對方注入了全部的感情,最後一吻,彌補了五年前那沒做完的事,最後男主牽著女主,一起走向了永久。他們再也不會分開了,願你我都能找到一個讓我們無懼死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