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兩堵牆,前後百米/長德義中間走,禮讓站兩旁/我家一條巷,相隔六尺寬/包容無限大,和諧詩中藏......」在2006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中,安徽籍知名藝人趙薇演唱了歌曲《六尺巷》。歌曲《六尺巷》取材於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也正是因為這一次六尺巷通過歌曲的形式登陸央視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桐城六尺巷的歷史佳話,一夜之間傳遍祖國的大街小巷。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部,是一條用鵝卵石鋪成的全長100米,寬度僅僅只有六尺寬的巷子,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至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這條巷子看似就是兩家房子的圍牆中間留出來一條巷道而已,事實上這條巷子流傳著一樁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傳承著一段佳話。
六尺巷的巷道南邊是張英宰相府邸,巷道北面是吳氏祖宅。這裡除了全長100米、寬2米,均由鵝卵石鋪就的六尺巷之外,還有東邊的「禮讓」石牌坊和西邊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閒廣場、詩畫照壁、假山石等。
「千裡家書只為牆,讓出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詩出自六尺巷的歷史典故。史料記載:清朝康熙年間,當朝宰相張英收到一封家書說家裡因為家裡蓋房子與鄰居吳家因為宅基地的事情發生了矛盾糾紛,而他並沒有假公濟私,還主動讓在家人讓出三尺,鄰居吳家也不好意思將自己家的地讓出來三尺,這樣就成了六尺寬的空巷,六尺巷也因此而得名。這段歷史在安徽乃至全國都廣為流傳,彰顯了鄉鄰之間、親朋之間、人與人之間謙和禮讓、和諧相處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2016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趙薇演唱的《六尺巷》,讓安徽桐城的「六尺巷」火了,六尺巷火的不僅僅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巷,更是它作為一個文化的新載體,傳承著謙和禮讓、和諧相處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它的「寬」 雖然只有「六尺」,而它在人們的心靈境界與和諧禮讓精神上的「寬」是無限的。
《人民日報》曾發表一篇文章《走一走「六尺巷」》,其中最為動容的一段:「六尺巷是一把人生的尺子,值得我們經常拿出來量一量;更是一種人生修養境地的隱喻,值得我們經常去走一走。常走「六尺巷」,修行正己,就會走出人生天地寬,走出人生的高天白雲,走出無愧後人的歷史評說。」歲月蹉跎,時光飛逝,六尺巷依然屹立,它的佳話依然廣為流傳,它傳承的中華民族謙和禮讓、和諧共融的傳統美德依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