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康熙年間寬僅6尺的這條巷子,為何能傳承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2020-12-04 朱桀的行走筆記

「我家兩堵牆,前後百米/長德義中間走,禮讓站兩旁/我家一條巷,相隔六尺寬/包容無限大,和諧詩中藏......」在2006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中,安徽籍知名藝人趙薇演唱了歌曲《六尺巷》。歌曲《六尺巷》取材於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也正是因為這一次六尺巷通過歌曲的形式登陸央視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桐城六尺巷的歷史佳話,一夜之間傳遍祖國的大街小巷。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部,是一條用鵝卵石鋪成的全長100米,寬度僅僅只有六尺寬的巷子,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至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這條巷子看似就是兩家房子的圍牆中間留出來一條巷道而已,事實上這條巷子流傳著一樁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傳承著一段佳話。

六尺巷的巷道南邊是張英宰相府邸,巷道北面是吳氏祖宅。這裡除了全長100米、寬2米,均由鵝卵石鋪就的六尺巷之外,還有東邊的「禮讓」石牌坊和西邊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閒廣場、詩畫照壁、假山石等。

「千裡家書只為牆,讓出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詩出自六尺巷的歷史典故。史料記載:清朝康熙年間,當朝宰相張英收到一封家書說家裡因為家裡蓋房子與鄰居吳家因為宅基地的事情發生了矛盾糾紛,而他並沒有假公濟私,還主動讓在家人讓出三尺,鄰居吳家也不好意思將自己家的地讓出來三尺,這樣就成了六尺寬的空巷,六尺巷也因此而得名。這段歷史在安徽乃至全國都廣為流傳,彰顯了鄉鄰之間、親朋之間、人與人之間謙和禮讓、和諧相處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2016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趙薇演唱的《六尺巷》,讓安徽桐城的「六尺巷」火了,六尺巷火的不僅僅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巷,更是它作為一個文化的新載體,傳承著謙和禮讓、和諧相處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它的「寬」 雖然只有「六尺」,而它在人們的心靈境界與和諧禮讓精神上的「寬」是無限的。

《人民日報》曾發表一篇文章《走一走「六尺巷」》,其中最為動容的一段:「六尺巷是一把人生的尺子,值得我們經常拿出來量一量;更是一種人生修養境地的隱喻,值得我們經常去走一走。常走「六尺巷」,修行正己,就會走出人生天地寬,走出人生的高天白雲,走出無愧後人的歷史評說。」歲月蹉跎,時光飛逝,六尺巷依然屹立,它的佳話依然廣為流傳,它傳承的中華民族謙和禮讓、和諧共融的傳統美德依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相關焦點

  • 新時代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與發展
    我們要從文化自信的高度認識中華傳統美德的時代價值,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可,從情感深處真正接受,從行動上真正踐行,用蘊含其中的精髓精華滋養當代中國人的道德世界,守護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中華傳統美德積澱在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中。
  • 小糾紛引大血案代價沉痛,人心浮躁多加謙讓,讓他3尺又何妨!
    昨天(2019.08.30)在四川省宣漢縣又發生了一起3死1傷的重大刑事案件,究其這起事件的原因卻令人唏噓,就因為死者地界上的樹木遮擋了行兇者的莊稼,影響了禾苗生長。根據官方發出的視頻顯示,僅僅就是一顆不值錢的桑樹而已……。三條人命,重傷一人,聽聞死傷數目驚心動魄,為何為此泯滅了人性?
  • 女研究生勸農村父親把宅基地退後三尺,被獎勵5000元:人低為王!
    原來,清代康熙年間,有位大臣叫張英(名相張廷玉之父),他在當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的時候,收到了一封緊急的家書,家書上說:「家人和鄰居吳家在宅基分界線問題上發生了爭執,互不相讓,還將官司打到縣衙,想張英憑官威壓一壓鄰居吳氏的囂張氣焰」。張英看完家書,感慨地批覆了一首詩:「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用意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家人退讓。
  • 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面試熱點:弘揚傳統美德,厲行勤儉節約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面試熱點:弘揚傳統美德,厲行勤儉節約,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然而,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漸富裕,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現了餐飲浪費現象,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社會氛圍迫在眉睫。   教科書上說:我國地大物博、地廣人稀。這點沒錯,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我國是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而土地中可供耕種和居住的只佔很小的部分,大部分土地是不適宜人類生活的高原和山地。
  • 百善孝為先,烏鴉反哺,羊羔跪母,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任何時候都不落後,人為萬物之靈,知道感恩父母,尊敬長輩,這是生而為人,和其它的畜牲最大的不同之處。今日看到一個問題,讓我很吃驚,竟然有人問 :"孝順父母是不是落後的觀念?「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存在落不落後的問題。
  • 中華美德 千秋萬代
    中華美德,蔚為大觀。只是近一二百年,西風東漸,中國被野蠻武力打敗後,一些人對整個中華傳統喪失了信心,以至於錯誤地認為傳統已徹底過時,只有洗心革面才能重新走入文明。結果出現道德滑坡、信任危機,卻反而指責中國人一貫缺乏道德。一些崇洋媚外者聲稱只有西方宗教能拯救中國的道德危機。實乃捨近求遠、削足適履。  近日,「德耀中華」系列公益廣告在各地街頭和各種媒體上頻頻出現。
  • 王正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研究
    以前沒來過,這是我的不對,也因為沒有其他單位邀請我來,下次還想來。王正光:估計大部分朋友沒有去過臺灣,所以我想講的題目跟臺灣有關,我題目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研究,以臺灣地區元宵節四大節慶活動為例,各位朋友雖然你去過臺灣,但是沒有什麼機會能夠深入了解中華文化在臺灣發展的過程,現在民間的節慶活動,活動的方式,背後帶來的意義,我希望用這個題目,讓各位朋友更深入了解臺灣。
  • 這條巷子的名字,為何與這個職業有關?
    這是福州的一句地名歌謠,其中提到的就是位於澳橋側畔的秘書巷了。每一條傳統街巷都有一段歷史故事,秘書巷也不例外。這條巷子在很早以前名叫「善壽坊」,原因是在宋代坊內有一陸氏老太太,年80餘歲,尚健康無恙。於是,這裡就被州府定名善壽坊。
  •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金屬鍛鏨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人民大會堂的國徽、中國軍事博物館的軍徽、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鎏金大字等,都能看到這種技藝的身影。 金屬鍛鏨製品造型優雅古樸,紋飾考究,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設計風格和深厚久遠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瑰寶。金屬鍛鏨工藝(包括蒙鑲)與北京的景泰藍、象牙雕刻、玉雕、雕漆一起為世人並稱「京都五絕」,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
  • 臺灣高雄鳳山龍山寺:創建於康熙年間 已有近三百年歷史
    鳳山龍山寺創建年代,缺乏正式考證依據,有說在康熙末年,或幹隆初年。當初或許創建時,只是一座草堂小寺,香火未盛,參拜信徒較少,僅是四面善信頂禮祈福的聚落信仰中心,因而未有完整的建寺記載。
  • 傳承媽祖精神,挖掘保護媽祖文化!
    明嘉靖(公元1522年)年間,因杉木廟宇破損不堪,村民將廟宇改建為土木瓦結構,始創為「珠珍古廟」,土木瓦結構現存據今已有四百多年。「華陽珠珍娘娘」發啟廟址延續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護佑黎民百姓的慈善美德,廣為傳頌。
  • 5年間,這條大江煥發新顏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題:5年間,這條大江煥發新顏 2016年1月,2018年4月,2020年11月; 上遊重慶,中遊武漢,下遊南京。 5年間,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謀篇布局,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5年間,沿江11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母親河生機盎然。
  • 雙城新發現丨老街、老劇院……解碼寬窄巷子新式玩法玩出「成渝加...
    11月12日,「雙城新發現——2020凱迪拉克探尋中國經濟新動能成渝行」走成都進寬窄巷子,用記者的視角解碼寬窄巷子是如何火起來的?這條老街巷有哪些別樣的故事?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背景下,它又是如何承載成都傳統文化與重慶聯動,貢獻文旅力量,輸出更多豐富多元的玩法、產品、活動。
  • 中國第一大家族江州義門陳,忠孝節義思想是其家風傳承
    --節選自《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忠孝節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也是傳統文化的道德準則。忠孝節義思想在中國已經存在了數千年,已經深入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家風家教傳承的基因裡面,歷史上傳統社會的和諧安寧,睦鄰友好,和睦相處,都是通過忠孝節義思想的傳遞和共同尊崇來實現的,忠孝節義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及價值觀取向的重要表現。
  • 夫子廟建於千年古津河畔,是南京文化的發源地,成立於東晉年間
    夫子廟建於千年古津河畔,是南京文化的發源地,成立於東晉年間,任用「治國重視人才培養」,在晉河南岸學習,從六朝到明朝,無數文人在這裡描繪了10裡秦華夷的繁華景色和特有的風貌,今天人們常說的夫子廟實際上包括夫子廟、學宮和公園的主要建築物,夫子廟是富裕明清建築風格的十裡演變是風景帶的重要名勝
  • 鰲拜被擒後,康熙僅將鰲拜拘禁,但為何卻治此人重罪?是他謀反?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年僅十四歲的康熙正式親政,當時康熙在太和殿受賀,同時大赦天下。然而就在康熙親政僅十天後,鰲拜就給了康熙一個下馬威,他不顧康熙的不滿,擅殺同為輔政大臣,同時與鰲拜不在一個黨派之中的蘇克薩哈,而在數天後,鰲拜就與遏必隆一同進位一等公。
  • 新港工業園:心懷感恩,傳承文明
    新港工業園:心懷感恩,傳承文明 2020-12-01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