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在任何一個檔期來講,《我的媽呀》的商業價值都不是最出彩的。它的海報不絢麗多姿,進一步說它的主題也不夠媚俗。但,它為什麼讓影評人把「十年未曾流過的眼淚都催下了」。所以,一部電影往往到了最後,還是故事深得人心。
《我的媽呀》講述了一對因為童年分離的母子,在一場葬禮再度相逢。兩個人的過往舊怨都被撈起來了。某一刻,所有的不理解都化解了。還有一位朋友看完以後發朋友圈說:我當時邊看邊哭,眼淚控制不住。相信很多家庭會被它觸動,人都會有走到人生路頭的時候,再回首往事,房子、事業、美女等享受不算什麼,只有身邊的親人才是牽腸掛肚的。
很多電視播放廣告的時候,都會七拼八湊的找幾個演員來扮演「幸福一家人」。其實,越是平平淡淡的相守越不容易。因為平淡意味著心甘情願的磨滅理想,每天耗盡熱情掙扎在柴米油鹽。然而,日子根本不可能像超市的商品,明碼標價。很多隱性的東西,會隨著人的成長越來越顯出它的猙獰。姨媽的過世,讓姜思年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親情可能瞬間就消失了。尤其是知道母親已經到了歲月倒計時的時候,他放下過往心結,幫母親完成願望。
很多看似普通的父母,往往藏著對兒女深深的期盼。有一次,我跟朋友說,女兒就是我穿越過的人生,她表示同感。每一個父母對子女的希望不一樣,大到出人頭地,小到不要調皮搗蛋,都是長長一生的牽掛。所以,當姜思年發現媽媽的離開並不是真正的離開,母親的心從未離開自己的孩子,他終於釋然了。
年少的,年老的,時間裡的來回過去,終究到了落幕的時候。雖然,電影到了後半段,兒子的溫情不能挽回母親的生命,但是我相信她這一生的牽掛終於落地了。她喝到了媳婦的茶,也在兒子的背上完成了願望。所有的願望清單中,最重要是來自心裡天然的。她向兒子道歉那一刻,終於把最想說出的話說出來了,這也是一種生命的圓滿。鮑起靜把母親的形象刻畫的非常真實、自然,讓人不得不聯想起自己。家家都有一本辛酸史,電影中家的味道讓人無法不去回想。
不同於我們小時候看過的《媽媽再愛我一次》,這一次電影《我的媽呀》是關於人生的後半段的母子題材。而母子題材又是一個大話題,幾乎所有的家庭關係都繞不過去這個話題。但單獨說這一段關係,又需要有極大的故事構造能力。對於觀眾來說,母子的故事有著太多太多的討論,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你心中有愛,你就能感受到天然情。母子,終究不是陌路。時間會變,懷念的事情會變,追求的價值會變。人從年少,到頂天立地的壯年,再到無法剎車的老去,只有親情是心中細膩恆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