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唯一一個死後由毛澤東親自扶棺送靈的人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張浩出發的時候,中共中央派來與共產國際建立聯繫的陳雲還沒有到達莫斯科。這是個巧合,莫斯科派出了張浩代表共產國際與中共中央傳遞密碼、建立聯繫,而中共中央派出了陳雲到莫斯科匯報情況,與共產國際建立聯繫。但是張浩與陳雲兩個人沒有見面,兩人在路上交錯而過了。

  閻紅彥是從新疆方向進入中國的,張浩是從蒙古方向進來的,他回來也是扮作商人,穿著光板皮襖,挑了副貨筐,風餐露宿,穿越沙漠,沿途打聽消息,於1935年11月到達陝甘邊區的邊緣,在瓦窯堡找到了中共中央。

  張浩在瓦窯堡見到中共中央相關人員之後,立即傳達共產國際一系列新的決定:改變對社會民主黨的策略,不再把中間力量看做是危險的敵人,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和人民戰線等,而核心就是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同時,張浩也傳達了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起草的《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是王明起草的,從這一點看,也不能說王明一點兒好事都沒有幹。《八一宣言》是中共黨內一份重要文件,這一文件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上有相當的貢獻。

  張浩雖然是共產國際派出的第二個人,但他比閻紅彥到得早,閻紅彥是1935年12月份到的,張浩1935年11月份就到了。但是張浩帶回來的密碼,也沒有完成與共產國際的溝通,非常遺憾。

  當然,張浩後來在中共黨內有很高的地位,因為他後來在某件事情上起到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處理一、四方面軍分裂,張國燾另立中央這件事情上。

  張國燾的分裂,是中共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分裂。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面臨因內部分裂而覆轍的危險。毛澤東甚至作了被敵人打散,最後到白區做地下工作的打算。

  張國燾掌控7個軍,8萬餘人。而毛澤東率領北上的,只有原中央紅軍一、三軍團7000餘人。就算到陝北與徐海東的十五軍團會合後,也只有13000餘人。論實力,完全無法與張國燾相比。而且十五軍團主力徐海東的原紅二十五軍,原來一直由張國燾指揮。張國燾在這支部隊裡面的影響力到底怎樣,這支部隊對中共中央的態度如何,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徐海東真正了解以前,心裡並沒有太大把握。

  由於張國燾實力強大,當時很多情況又不清楚,連一方面軍留在四方面軍的很多同志都對事情的發生感到突然和混亂,四方面軍同志就更是情緒激動。態勢是非常嚴重的。1935年10月5日,張國燾在卓木碉召開高級幹部會議,宣布另立「臨時中央」、「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中央軍事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自封為「主席」。並通過了「組織決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博古、洛甫應撤銷工作,開除中央委員及黨籍,並下令通緝。楊尚昆、葉劍英應免職查辦」。

  「撤銷」、「開除」、「通緝」、「查辦」,張國燾的自信和氣焰由此可見一斑。

  後來張國燾放棄偽中央的稱號,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南下作戰失敗。張國燾赤化川西北的方針,整個沒有實現。

  可以說,張國燾為南下赤化川西北所作的準備是精心的。口號也實惠誘人,「大舉南下,打到天全蘆山吃大米」——仍然是五四運動中跟那位牧師學到的技巧:從大眾切身問題入手。

  張國燾這一次實惠到了庸俗的地步。

  搞革命僅僅為了吃大米嗎?

  偏巧還遇上個不惜同歸於盡的劉湘。

  南下失敗。

  如果南下成功,張國燾的另立中央就有可能成功,但他還是在節骨眼上碰到了挫折。原本明哲保身的四川軍閥劉湘,面對張國燾的大舉南下時,便不惜同歸於盡;蔣介石也唯恐川西平原有失,成都難保,急令中央軍增兵。最後四方面軍面對的敵軍迅速增加至20餘萬人,四方面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南下時的8萬人,銳減到4萬餘人。

  第二個就是張浩的功勞。張浩反覆以自己的身份,以共產國際的代表在做這樣一個斡旋,當中共內部發生爭論的時候,共產國際代表作為中間人在斡旋,他的力量就很大了。

  張國燾以「黨團中央」名義致電中共中央時,張浩已經來到瓦窯堡。形勢很嚴峻,僅僅靠黨中央的教育和勸導,解決不了問題,必須藉助共產國際的權威。毛澤東、張聞天與張浩商量,由張浩以「國際代表」的特殊身份出面,幫助、教育張國燾。

  中國共產黨仍然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安排張浩以「國際代表」這種第三者特別是仲裁者的身份出現,表明毛澤東已經掌握了相當水平的鬥爭藝術。

  1935年12月16日,張浩以「國際代表」身份從陝北開門見山地致電張國燾:「共產國際派我來解決一、四方面軍問題。」22日張浩又電:「黨內爭論,目前不應弄得太尖銳。」「可以組織中共中央北方局、上海局、廣州局、滿洲局、西北局、西南局等,根據各種關係,有的直屬中央,有的可由駐莫(斯科)中央代表團代管,此或為目前使黨統一的一種方法。此項意見望兄熟思,見復……」有的直屬中央,有的可由駐莫(斯科)中央代表團代管——這就是毛澤東、張聞天、張浩商量好的變通辦法。

  張浩的電報對張國燾無疑是當頭一棒。他深知共產國際這塊招牌的權威。思考一段時間後,他致電張浩,表示「一切服從共產國際的指示」,但又說中共中央北上行動是「反黨的機會主義路線」,「放棄向南發展,懼怕反攻敵人」,「向北逃跑」,是「一貫機會主義路線」的表現。

  他依然照稱自己是「中央」,毛、周、張、博是「假冒黨中央」。

  中共中央只有作出《關於張國燾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決定》,指出「張國燾同志這種成立第二黨的傾向,無異於自絕於黨,自絕於中國革命」,同時在黨內公布1935年9月12日俄界會議作出的《關於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定》。

  張聞天致電張國燾,望其停止分裂活動,否則「不但全黨不以為然,即國際亦必不以為然。尚祈三思為幸」。

  張國燾深知共產國際這塊招牌的分量。赤化四川失利的張國燾致電張浩、張聞天,同意「急謀黨內統一」。共產國際至高無上的權威、萬裡長徵勝利後中共中央鞏固的地位、自己主張的南下政策面臨的困境,都使他從來不缺乏的自信發生雪崩般的坍塌。

  中共中央與紅軍這一次的分裂危機,經過多方努力,終於基本解決。

  使張國燾放棄偽中央,最後帶領四方面軍北上,完成一、四方面軍的會合,在這一點上,張浩是功不可沒的。毛澤東對張浩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當張浩去世的時候,毛澤東親自為他扶棺送靈。(金一南)

相關焦點

  • 文七妹:留下唯一合照,臨終呼喊石三伢子,毛澤東親自撰寫祭母文
    年少時期的第一次正式離鄉,母親一大早親自送她。  那一年,16歲的毛澤東離開家鄉,進入湖南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  那個時候的農家人,大多信息閉塞,對於外界的事務知之甚少。  毛澤東離開家鄉之後,才知道,原來光緒皇帝、慈禧太后早已經離世。  那時候的毛澤東也依然是舊式的裝扮。
  • 九龍拉棺最終揭秘,起於棺終於棺,遮天三部曲真的要完結了
    九龍拉棺最終揭秘,起於棺終於棺,遮天三部曲真的要完結了 聖墟在本月更新「極其給力」,短短八天竟然就更新了五章,在昨天的更新中,更是揭秘九龍拉棺,楚風化身戰地記者,以罐為攝像機,以眼為膠捲,強勢自爆雙目,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電影,隨後自言自語一番,各種驚嘆倒吸冷氣,隱約中解釋了三世銅棺真正的來歷和意義,完結意味盡顯~
  • 小夥遇見靈棺夜行,發現抬棺的是黃皮子,而棺材裡的死人竟然是他自己!
    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阿邦借著皎潔的月光獨自走在偏僻的山道上,四周靜悄悄的一個人影也沒有,阿邦儘管膽子大,也不禁心裡有點發憷,不自覺加快了腳步。幸好一路上倒也順利,轉過前面的那個山坳,就是蘆葦屯了。就在這時候,前面的山道突然無聲無息走過一個隊伍,打頭似乎還抬著個長條狀的東西。都深夜了,怎麼還有這麼多人在趕夜路?阿邦定神細看,這一看他不由得大吃一驚,打頭那個長條狀的東西赫然是具棺材!
  • 死者出殯一般用八人抬棺,此人卻動用八千人,並非因為「太重」
    有一套完備的、行之有效的方案,不但有很多人抬著棺材,而且還有軍隊儀仗。我們說清代有個皇帝,他出殯的時候動用了7920人。當時就有人說了,太奢侈了。因為古人抬棺,一般用三十二人,也有用八十人, 但嘉慶皇帝抬棺的實在太多了,不過他是有原因的。一是因為暴卒,禮儀各方面沒準備好;二是因為古代認為人是有靈魂的,人死後靈魂不能沾地,所以棺材不能落地。嘉慶皇帝的棺材那更得慎之又慎。
  • 白宮聖誕樹掛毛澤東頭像 第一夫人親自裝扮(圖)
    點擊進入策劃:聖誕老人和他的後現代生活  白宮聖誕樹掛上毛澤東頭像 學者稱不必過分「政治敏感」    據12月25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導  在歐巴馬入主白宮的首個聖誕節,擺放在白宮藍廳中央的一棵聖誕樹,引起外界的強烈興趣
  • 揭秘毛澤東為什麼學英語:「這是鬥爭的需要」
    斯諾禁不住被毛澤東這一幽默詼諧的「創舉」逗得大笑起來,並在後邊再打了兩個感嘆號。抗戰勝利後,面對由美國撐腰、武裝到牙齒的國民黨部隊,中國共產黨沒有被「威懾」住。1946年8月6日下午,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前半山坡平臺上的一個小石桌旁,會見了美國女記者斯特朗。他談笑風生,縱論天下。
  • 揭秘毛澤東英語水平:三塊肉餵你馬吃
    斯諾禁不住被毛澤東這一幽默詼諧的「創舉」逗得大笑起來,並在後邊再打了兩個感嘆號。抗戰勝利後,面對由美國撐腰、武裝到牙齒的國民黨部隊,中國共產黨沒有被「威懾」住。1946年8月6日下午,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前半山坡平臺上的一個小石桌旁,會見了美國女記者斯特朗。他談笑風生,縱論天下。
  • 揭秘:毛澤東除了紅燒肉以外還愛吃什麼?
    本文摘自《周末報》2008年7月17日第16版,作者:趙昌竹,原題:《毛澤東吃魚記》   毛澤東喜歡吃紅燒肉,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而毛澤東終生都愛吃魚,恐怕就鮮為人知了。   毛澤東早年特愛吃鯉魚。在陝西楊家溝時,衛士們常去附近河溝裡捉魚。有一次,遠在山西的賀龍還專門為他捎來幾條大鯉魚。
  • 華人世界船王去世,李嘉誠主動為他扶棺,家產被4個外國女婿繼承
    愛迪生說過:「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樂趣。」 如果能讓李嘉誠為他扶棺,那麼這個人一定是對李嘉誠有所恩惠和幫助的人,這個人是誰呢? 他就是包玉剛。在1991年包玉剛去世後,李嘉誠主動要求要為他扶棺。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包玉剛可以說是李嘉誠的貴人。
  • 從火葬到永久保存 毛澤東遺體保護工作揭秘
    第4頁: 第5頁: 【來源:中華讀書報】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毛澤東生前號召火葬,是政治局裡第一個在文告上簽字逝世後遺體火化的領導人。所以,最初決定的遺體保護只是為了15天內各界人士的追悼活動,遺體保護的醫務人員只做了一般性處理,往遺體裡注射了一些甘油、酒精、福馬林等,以防止腐爛。  然而,就在追悼活動進行期間,也就是9月10日,以華國鋒為首的中共中央又決定進行永久的遺體保護,並建立毛主席紀念堂,以供永久性的瞻仰。
  • 何超瓊還是人妻,不忌各種忌諱堅持為陳百強扶棺,抱著哭泣的陳媽
    和許晉亨離婚後,一直單身,不是沒有合適的,翻看她年輕時的經歷,只覺得遇到了一個人,以後其他的人都是將就,也許這也是她至今單身的原因吧。 何超瓊是賭王最喜歡的女兒,不止因為她聰明能幹,還有她出生那一年,賭王才成為賭王,他拿到了賭場的專營權。賭王信風水,他信這個女兒給他帶來的好運,覺得天生富貴,便一直對她寵愛有家。
  • 鬼吹燈大揭秘之《巫峽棺山》地仙古墓與孫教授的秘密!
    鬼吹燈之巫峽棺山是鬼吹燈系列的最後一部,本章講述了考古學家孫教授和胡八一等人勇闖地仙古墓的故事。在巫峽棺山中最為重要的一個人物就是孫教授他是封家唯一後人,為了達到目的,在自己的腦後插了三根骨針,滅了自己三盞命燈,在化石瀑布的龍門前,落到木樑上的時候被撞了頭,剛刺入腦中的骨針就不知跑到哪去了,在進入烏羊王地宮之後,身上被屍蟲啃咬,竟然絲毫沒有感覺,但無可挽回,恐怕在有生之年都要做一具無知無覺的行屍走肉了,而且一旦緊張激動過度,他就會覺得全身血脈賁張,估計隨時都可能血管爆裂而亡
  • 毛澤東的15種名字與稱呼
    專題:奧·秘   毛澤東資料圖    【毛澤東】 1951年11月,毛澤東巡視古都安陽,當知道陪同的地區專員叫程耀吾時,他開玩笑地說:「你這個名字不如我的名字好
  • 兩條愛犬相繼去世,UZI親自抬棺將其"下葬",粉絲卻很擔心
    兩條狗相繼去世,UZI親自抬棺將其&34;,粉絲卻很擔心8月2日,UZI家裡的黑寶離開了這個世界,在奧咪咪的微博中發表了多篇文章來哀悼,可見其傷心的程度。而UZI更是親自為了與他們共處三年的黑寶下葬,此時的辛酸淚猶如一個白髮人送黑髮人般,這種苦痛的滋味也許只有他們才能深刻體會。之後媛媛又買了一個&34;安慰奧咪咪,但是卻被不法商家騙了,5號半夜發病,隨後去世。UZI和奧咪咪將白寶與黑寶埋在一起,再一次體會失去的痛苦。而粉絲們再對黑寶、白寶進行哀悼的同時也很擔心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會不會對UZI的身體產生影響。
  • 兩條愛犬相繼去世,UZI親自抬棺將其「下葬」,粉絲卻很擔心
    兩條愛犬相繼去世,UZI親自抬棺將其"下葬",粉絲卻很擔心 8月2日,UZI家裡的黑寶離開了這個世界,在奧咪咪的微博中發表了多篇文章來哀悼,可見其傷心的程度。
  • 韶山出了好多"毛爺爺":揭秘毛澤東塑像生產企業
    「據說這是韶山市唯一一輛紅旗轎車?」  「好像湘潭都沒有。」田海明補充。2009年,建國60周年時,他「醞釀了很久」花了30多萬元買了這輛車。  作為韶山最早一批從事毛澤東塑像生產的企業主,田海明一直是先行者。
  • 毛澤東、李訥父女情:壽桃書籤珍藏22年,偷回韶山替父完成遺願
    1940年8月,李訥出生在延安,這一年,毛澤東47歲。雖然戰爭年代的條件非常艱苦,但李訥在毛澤東身邊度過了歡樂的童年時光。  李訥是幸運的,她是唯一一個在毛澤東身邊度過童年的孩子。
  • JK羅琳親自揭秘《神奇動物2》中國神獸
    時光網訊 由《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全新創作的《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近日在聖地牙哥動漫展上曝光了超長預告片,其中一隻來自中國的神奇動物驚豔亮相。今日片方特別曝光中國神奇動物特輯,作者J.K.羅琳重磅現身,親自向中國觀眾揭秘騶吾(zōu wú)的起源,它與男主角紐特之間的聯繫也初現端倪。影片將於2018年11月16日起在全球公映。
  • 《陰陽美人棺》上映,美娜變身譎美蛇王妃,可惜又是一個未完待續
    #美娜#由美娜、祁聖翰主演的奇幻動作電影《陰陽美人棺》已經在網絡平臺上映播出了,這部電影最初的名字叫《大理寺奇案之陰陽壁畫》,其實這個名字還是比較符合影片內容的,但不知為何最後改成了《陰陽美人棺》,而《陰陽美人棺》其實和影片沒有多少關係,只是開頭的時候出現了一具美人棺而已,電影主要講述的還是陰陽壁畫的故事,所以有點詞不對意!
  • 毛澤東動情掉淚的故事
    在烏江南岸揮淚送衣給衣不蔽體、骨瘦如柴的「幹人」 1934年年底湘江血戰後,中央紅軍主力損失過半。在危急時刻,毛澤東力挽狂瀾,指揮主力紅軍避實擊虛,向敵人兵力空虛的貴州開進。 紅軍進入貴州後發現這裡的窮人特別貧困,被形象地稱為「幹人」,因為他們的血汗已被各種苛捐雜稅榨得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