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縣:大耳羊成增收致富「新寵」

2020-12-03 中國新疆網

  天山網訊(通訊員艾孜海爾 馬青燕攝影報導)「大耳羊生長快、繁殖能力和抗病能力強、效益高。」10月29日,正在餵草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永寧鎮下岔河村村民馬學明說起大耳羊如數家珍。

  多年來,為尋找新的增收致富門路,馬學明一家人嘗試了不少辦法,種過地、養過鴿子、養過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馬學明發現老百姓對羊肉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脂肪含量較高的肉羊品種逐漸不被認可。焉耆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駐村工作隊入駐以來,馬學明多次和工作隊商量,把目光聚焦於大耳羊養殖育肥。他們網上搜集資料,詳細諮詢有關情況,通過綜合分析和深思熟慮,認準養大耳羊是一項潛力大、見效快、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的產業。

  馬學明說:「我第一次從四川引進了10隻大耳羊,後面又引進了5隻。現在一隻成年羊賣1萬元以上,新出生的羊羔子價格也在4000元左右,比普通羊價格高很多。」第一批大耳羊售出後,也進一步堅定了馬學明的養殖信心。

  馬學明每天在羊圈裡轉,細心照料,清理圈舍衛生,整理圈舍雜物,查看羊的長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平時,不管是飼料的搭配還是養殖設施的運行,每個細節都不放鬆。

  「工作隊經常到我家看大耳羊的長勢,並邀請技術員進行指導和病害防治知識傳授,還幫我宣傳,真心謝謝他們。我還想再引進20隻大耳羊,擴大養殖規模。」

  該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楊曉俊說:「馬學明引進大耳羊,初次試水取得不錯收益,周圍的村民紛紛想引進大耳羊,工作隊將充分發揮作用,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定期開展養殖技術培訓,激發他們的養殖熱情、提高養殖水平。下一步打算依託庭院經濟,進行規模化養殖大耳羊,引領下岔河村各族村民早日奔小康。」

相關焦點

  • 赤水:山坡石縫種石斛,增收致富有門路
    信天公司野外種植部野外基地負責人鍾佐華說:「這些石斛苗種出來都是包種包收的,但是現在收購跟不上銷售,我們還會擴大種植面積,帶動多更村民增收致富。」今年,在永興村栽種的150畝45萬株石斛苗,達到盛產期後一畝可採摘80公斤石斛條,預計增收48萬元。據了解,金釵石斛作為赤水的特殊優勢產業之一,也是赤水老百姓持續增收致富、甩掉貧困帽子的主導產業。
  • 和靜縣:散養蘆花雞成村民增收致富雞
    中新網新疆新聞6月19日電(胡衛華 唐玉 李冰 段書強)「我決定養蘆花雞是看準了它前景廣闊,蘆花雞的成活率很高,很好養活,一隻5個月左右的雞能賣100元左右,多虧了工作隊和村幹部給我提的好建議,讓走向一條致富路。」6月16日,和靜縣協比乃爾布呼鎮查汗才開村村民吾格萊姆•優努斯一邊給雞餵食包穀粒,一邊高興地說。
  • 巴南:小小角蛙帶動產業扶貧 脫貧戶增收致富添新路
    近日,巴南區惠民街道的角蛙養殖產業扶貧項目喜見成效,第一批角蛙養殖農戶們拿到了他們角蛙養殖的「第一桶金」,從此他們多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一大早,記者在惠民街道的角蛙養殖基地裡看到,不少農戶們聚集在這裡,當角蛙養殖公司將一張張百元大鈔發到他們手上時,他們是萬分的激動。
  • 鐘山區:小草莓種成大產業 拓寬群眾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鐘山區因地制宜、科學施策,積極探索高山草莓育苗和農旅結合發展新模式,努力讓草莓種植產業真正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 新聞視頻 眼下,正是草莓採摘上市的季節,在鐘山區保華鎮海螺涼都紅星草莓種植基地大棚裡,農戶們正忙著給草莓除草。
  • 陝西乾縣:養牛產業讓貧困群眾牽住增收致富的「牛鼻子」
    「我們合作社在做好自身發展的同時,非常重視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通過提供就業崗位、配資入股分紅、村集體經濟收入分紅等多種形式實現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乾縣鑫潤奶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公室負責人韓養軍說。長期聘用貧困勞動力6人在園區務工,實現穩定增收。定期培訓周邊群眾奶牛養殖先進技術,帶動周邊群眾發展奶牛200多頭。近年來,乾縣養牛產業發展「牛勁十足」。全縣現有奶牛4.1萬頭,品種主要以荷斯坦奶牛為主,年產奶10.5萬噸,預計年收入4.2億元。現有肉牛1.9萬頭,品種主要以秦川牛、西門塔爾牛、夏洛來肉牛為主,預計年收入3.9億元。
  • 趙光輝:希望胡蜂養殖幫助更多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然而,師宗人趙光輝憑藉多年的養殖摸索與實踐,成功將攻擊性極強的野生胡蜂實現人工馴養,不僅把它當成了致富產業,還通過代養模式助農增收。「我最先想到養胡蜂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吃蜂蛹,當時看到胡蜂能夠人工養殖,我就開始著手做胡蜂養殖方面的準備工作了。」2013年,看到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介紹胡蜂養殖,原先在四川經營磚廠的他頓時有了興趣。養胡蜂不僅要有膽識,更要有技術。
  • 寒地養殖鴕鳥 農民增收致富
    原產於非洲的鴕鳥如今成了不少人眼中的養殖新寵,在虎林市就有這一位農民打破地域界線,調整產業結構,搞特色養殖,寒地養殖駝鳥讓他的腰包鼓了起來。 1999年,虎林市農民趙金柱投資30多萬元,建起了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第一家鴕鳥養殖場。
  • 播州:發展中藥材種植 種出增收致富好「錢」景
    近年來,芶江鎮把發展中藥材產業作為深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新興產業和重要抓手,通過強化政策扶持、合理規劃產業布局、推進社企合作等方式,助推小藥材長出大財富。初冬時節,正是採挖玄參的季節,在芶江鎮吉心村的玄參種植基地上,村民們正揮動著鋤頭忙著採挖玄參。
  • 南崗村「一村一品」助村民增收致富
    南崗村「一村一品」助村民增收致富 2020-09-03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和碩縣:養殖肉兔走增收致富路
    經過工作隊和村「兩委」商議後,決定幫助其養兔增收。9月中旬,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幹部積極幫助李國英從甘肅聯繫肉兔,並幫助建了棚圈。李國英購置新式兔籠後,工作隊還幫忙安置規整。在養殖過程中,工作隊還邀請和碩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上門對他進行養殖技能和疾病預防培訓。目前,已經有20餘只母兔產仔。  李國英說,等第一批肉兔銷往內地後,他準備再引進一批寵物兔,養殖多種類兔,拓寬銷售渠道。
  • 鴕鳥養殖成肇州縣光明村農民致富增收新路子
    它是生活在天氣比較炎熱的非洲和澳洲的一種大鳥,但氣候寒冷的黑龍江省肇州縣雙發鄉光明村卻養殖鴕鳥成功,鴕鳥渾身都是寶,經濟效益可觀,為肇州縣農民又增添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走進位於雙發鄉光明村的鴕鳥養殖基地,40隻已經飼養兩年多的鴕鳥眼下都已經重達200斤,近3米高。
  • 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農場建起來 扶貧出實招
    目前,全縣建成扶貧農場8個、在建17個,提供就業崗位1355個,帶動6.1萬名群眾增收致富。同時,佳縣探索多村聯合、村企合作、跨鄉鎮跨行業聯建黨組織等新路徑,建立了8個扶貧農場黨支部,選優配強扶貧農場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致富增收。
  • 瓜蔞致富再增收
    瓜蔞種植對勞動力要求不高,正好符合下莊村貧困人口弱勞動力較多的情況,目前在基地就業的貧困戶有8人,不僅拓展了貧困戶的增收渠道,也調動了貧困戶的勞動積極性,提高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下莊村的土地資源豐富,如果今年瓜蔞的種植收益可觀,明年根據實際情況繼續擴大種植面積,還可以帶動其他農戶參與種植,提高村民的收入。
  • 煌上煌打造醬滷肉製品加工龍頭 肉禽養殖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參觀煌上煌產品    江西煌上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不僅是一家畜禽肉製品加工公司,並且設立多個農養基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據介紹,江西煌上煌通過建立「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公司+養殖小區+農戶」等多種利益連接機制,在江西全省建設了肉鴨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小區)共20多個,養殖基地成為了「農民長效增收點、脫貧致富示範點、一村一品樣板點、綠色原料供應點」。利用這種產業化經營的合作機制,公司得到了長足發展,食品安全得到了切實的保障,農戶走上了富裕之路。
  • 生態飼料養肉鴿 帶動老區村民增收致富
    公路邊一排廠房不斷傳出「咕咕」的叫聲,這就是袁仁貴帶領村民致富的「孵化地」——鴿舍。原來,這是在市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袁仁貴剛剛創建的「紅色保和養鴿合作社」。說起「養鴿」,不得不先說袁仁貴的老本行——中藥材種植。袁仁貴原本是南川區金山鎮人。1998年,畢業於涪陵工業學校,取得中專學歷的他,進入南川醫藥公司,從中藥主管一直做到公司副總經理。
  • 「8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耕地驢」變「致富驢」助農增收
    楊佩佩 攝中新網忻州6月24日電 題:「8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耕地驢」變「致富驢」助農增收作者楊佩佩當大多數同齡人在談論潮流、時尚的時候,驢,成為出生於1985年的返鄉大學生楊俠與人交談的高頻字眼。返鄉創業的他紮根鄉村,將曾以耕地為主的驢變為「致富驢」,帶動當地農戶增收。
  • 大理劍川:木雕產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大理劍川:木雕產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2020-08-16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做強綠色蔬菜產業 帶領農民增收致富——訪市人大代表、當塗縣黃池...
    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當塗縣黃池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武駿始終關注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等方面的問題。
  • 永從鎮:石斛基地喜發勞務費、群眾增收致富有保障
    永從鎮:石斛基地喜發勞務費、群眾增收致富有保障 發布時間:2020-07-07 15:38:12      來源:貴州網   近日,永從鎮頓洞村疊鞘石斛蓋達組織務工群眾集中發放勞務費,比往常熱鬧了許多
  • 送致富種子 播增收希望--三壩鄉東壩村民喜領青儲飼料種子
    送致富種子 播增收希望--三壩鄉東壩村民喜領青儲飼料種子 2020-04-20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