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如何變成普通純淨水且價格不貴?新能源正在解決成本難題

2020-12-08 騰訊網

2019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現場 官方供圖

這幾天,江蘇鹽城國際會展中心,嘉賓熙來攘往。細心的人一眼就能看到,這些嘉賓手中拿著一瓶鹽城產的、特別的「純淨水」,它是用風電將海水淡化而成,是國內首個新能源淡化海水項目的專利技術產品。

9月5—7日,2019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在這裡舉行,一瓶用新能源「催化」的、可飲用「海水」,與論壇的主題十分呼應。

澎湃新聞(www.thapaper.cn)注意到,論壇期間,來自國家能源局、長三角區域合作辦、華能集團、華北電力大學等新能源領域國內外權威機構,以及高校院所、新能源重點企業濟濟一堂,共同探討了新能源行業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機遇」。

「2030年,中國經濟總量預計將達24萬億美元。要實現這麼大規模的經濟增長,能源的保障供應是個難題。」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馬忠玉在演講中拋出了這一問題。

根據馬忠玉的預測,2030年之後,非化石能源基本將成為中國的主體能源。

中國曾對世界做出過承諾,到2030年,中國的碳排放強度要較2005年下降60%-65%。那麼,「未來如何保障能源需求、供應?又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保障?」

針對上述現實而又緊迫的問題,近年來,擁有獨特資源稟賦的鹽城已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實踐,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據鹽城市委書記戴源介紹,鹽城作為江蘇海岸線最長、海域面積最廣的城市,擁有十分豐富的「風光」資源,特別是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遠海接近8米/秒,海上風電規劃開發容量佔江蘇的56%,是國家海上風電重點布局區域,也被稱為「海上三峽」的主戰場。

戴源在致辭中說,目前,華能、國家電投、國家能源、三峽、魯能等一批央企,全面參與該市新能源開發,金風、上海電氣、遠景、協鑫等新能源領軍企業都在鹽城展開項目布局和長遠規劃。截至今年6月底,鹽城新能源裝機容量753.6萬千瓦,佔江蘇30%。

圍繞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鹽城還開動腦筋,「借風而動」,帶動海上風電設計研發、裝備製造、建設安裝、運維服務等全產業鏈的發展。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鹽城新能源產業實現開票銷售234.5億元,增長49.8%。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鹽城目前已經建成全國首條非併網風電海水淡化生產線,其中獨立運行智能微網風電淡化海水成套技術為世界首創。這項技術通過系統快速運轉,輸進去的是海水,流出來的是達到瓶裝純淨水標準的淡水,且將成本降至市面上普通純淨水的售價。

澎湃新聞在鹽城採訪獲悉,產自江蘇鹽城的豐海新能源海水淡化成套設備,正為中國南海海疆提供著「生命之源」,也受到了印度尼西亞、馬爾地夫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歡迎。

戴源表示,鹽城將會同行業領軍企業,加快推進海上風電建設,努力打造研發、製造、施工、運維一體化的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產業基地,推動綠色能源變革,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進綠色發展提供「鹽城方案」、貢獻鹽城智慧。

「過去西北地區是電力供給的重點地區,東南地區、沿海地區是電力使用、消納的地區,需要長距離的輸送能源,這會造成很多現實問題。在能源方面,未來東部沿海地區更多的是要做到自給自足,根據自身條件發展清潔能源,是大勢所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在論壇上說。

在侯雲春看來,江蘇鹽城發展新能源,融新能源設備製造、新能源供給和消納於一體,可謂是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優勢條件。因此,其對鹽城新能源產業發展充滿了信心。

相關焦點

  • 太陽能電池板蒸餾讓海水直接變成純淨水
    有的人不得不購買整車的純淨水,還有的人不得不步行數小時離家取水。現在一家名叫Desolenator的公司運用與太陽能發電的工作原理,發明了一種蒸餾水的Desolenator裝置,該方法適用於任何水資源,包括海水。Desolenator使用太陽能電池板提供電力燒水,脫鹽和清潔它,讓海水可以直接飲用。
  • 利用太陽能電池板蒸餾 讓海水直接變成純淨水
    有的人不得不購買整車的純淨水,還有的人不得不步行數小時離家取水。Desolenator使用太陽能電池板提供電力燒水,脫鹽和清潔它,讓海水可以直接飲用。該裝置採用便攜設計,擁有20年的預期壽命。該裝置的開發者說,它提供了每升最低成本的脫鹽過程。該裝置如此低廉的原因是,它沒有耗材。沒有過濾器需要更換,無需從插座獲取電力進行運作。
  • 只需一小時,海水變成「礦泉水」
    很多人都聽說過海水淡化,那海水是如何從不能飲用的海水變成可以飲用的純淨淡化水呢,近日,記者走進了這家專業從事海水淡化處理的高科技企業,看它是如何將海水變成淡水的。「由於我們位於膠州灣畔,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技術優勢。」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公司運營主任李珂介紹,該項目設計是日產10萬噸的淡化水,在2017年實現了滿負荷達產,也是全國首個達產的萬噸級海水淡化項目。
  • 工業之美|這種新型裝置,讓海水曬曬太陽就能變成淡水
    記者 | 徐寧1地球表面71%的面積被海洋佔據,但海水無法直接作為人類的生活用水。太陽能光熱蒸發技術是實現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傳統的光熱轉化材料製備複雜、成本高、穩定性低。該新型海水淡化裝置呈三維仿生樹狀結構,課題組技術負責人肖鵬把它稱之為「蒸騰樹」。它通過模擬植物吸水、蒸騰和冷凝的過程,利用光照促使表面水份蒸發,從而將吸收的海水轉化為純淨水。實驗中,將「蒸騰樹」放置在盛有海水的大杯裡,外部套上塑料容器,在有光照的條件下,塑料容器內壁陸續附著上小水珠,然後滴落到底部的容器中,形成純淨水。
  • 純淨水機器蕪湖加工廠家廠家價格
    純淨水機器蕪湖加工廠家廠家價格 ,「vpkgr」   純淨水機器蕪湖加工廠家廠家價格    還有管路的連接方向以及各部分附件要按照下前按照順序連接好。高科技的結構設計和型材料的選用已經提高了隔膜的使用壽命,上複合材料優異的耐腐蝕特性,隔膜式計量泵目前已經成為流體計量應用中的主力泵型。
  • 番鴨一年可以出售三批,價格高於普通鴨子,養殖成本及利潤如何呢
    見過,但不知道它真實名稱如何稱呼,其實番鴨在我們農村這邊的稱呼也叫做西洋鴨。它是一種性情粗暴、具有飛翔的鴨子,一般只有飛一兩米高,十幾米遠,它與一般家養普通鴨子同屬但不同種,其肉質好,體重比鴨大也比鵝小。養殖番鴨周期很短,一年可以出售三批,而且價格高於家養的普通鴨子,那麼番鴨的養殖成本及利潤如何呢?
  • 海水可不可以淡化然後供人類飲用
    在太空中拍攝到的地球,是一個漂亮的藍色水球,球體表面約3/4的面積被水覆蓋著,不過可供人類飲用的淡水卻僅佔2.53%,其餘的都是以海水、冰川和積雪的形式存在,在沒有開發處理之前,這部分水資源人類無法正常使用。也許有人認為,把海水加工轉化成飲用水,不就行了嗎?今天的科技如此發達,處理一點點海水那還不是非常簡單的事兒?
  • 世界上用水最貴的國家 水比油貴 吃水只能用海水淡化
    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水是一種比較廉價的東西,也不缺水,所以怎麼用也不會心痛。可是,在這地球有一個國家非常缺水,這裡的水比石油還貴,他們的生活用水都是用海水淡化的,生產成本比較高,吃水也不容易呢。為了解決用水問題,科威特只能向大海要水,科威特現在有六座海水淡化廠,所生產淡水足夠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科威特水比油貴一點也不誇張,海水淡化的成本是很高的,加上分配和銷售,費用更高,科威特也就成了世界上水最昂貴的國家。科威特汽油價格為每升28美分(約合1.9元人民幣),但是用水價格要2元多,隨著城市化及人口的增長,科威特人均耗水費用還會漲價。
  • 若海水瞬間變成了淡水,能解決水資源短缺?科學家:別高興的太早
    海水佔據了整個地球70%以上的面積,而海水的體積超過了13億立方千米。在地球上,97%以上的水資源均為海水。可海水中有著非常高的鹽分,也就是氯化鈉。如果不通過蒸餾,是無法直接食用的。有科學家通過計算得出,如果把海水中的鹽提取出來放在陸地上。
  • 有一天,我們要喝海水——訪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馬學虎博士
    水的問題遲早要解決。我們既不應等到淡水極度短缺那天再想辦法,也不能依靠外國解決我們自己缺水的問題。我國沿海地區人口增長,經濟進一步發展,水資源短缺問題將會進一步加劇,開闢傳統水源、挖掘傳統的水源的潛力已跟不上該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怎麼辦?海水,也是水!守著巨大的水庫——海洋,還不知道從哪裡要水喝?有識之士早就把希望投向了海洋,把目光鎖定在海水淡化。
  • 節前海水魚缸成新寵 價格一千多到上萬元(圖)
    店員王先生告訴記者,這種海水魚缸在青島已經出現十來年了,但真正火起來是這兩年的事。 「之前很多顧客不了解,都覺得水族缸不就放點水養點魚嘛,海水缸不好換水吧。」但這兩年隨著網絡的發達,大家看到的新事物越來越多,很多人審美也不斷升級,生機勃勃、顏色豐富的海水缸因此逐漸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王先生說,來他們店裡的顧客年齡跨度大,上至七十歲的老人,下至六七歲的小朋友,都有。
  • 怎樣把海水變成淡水?
    怎樣把海水變成淡水?當人類為缺水感到困惑時,毫無疑問會將目光投向總量遠比淡水多得多的海水。海水中含有3.5%的鹽類化合物,如何低成本地把這些化合物從水中除去,一直是化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以下幾種。蒸餾法。將海水加熱,使其中的水變成蒸汽,再讓蒸汽冷凝下來。由於海水中所溶的鹽類不會隨著蒸汽出來,因此得到的水就是幾近純水的蒸餾水。然而,無論是加熱還是冷凝,都需耗費能源。
  • 航母上的船員不願意喝過濾的海水,這是為什麼?看完漲知識了
    大家都知道海水是不能飲用的,海水中鹽分十分高而且含有很多雜質,所以對於出海航行的船隻來說,必須帶著大量的儲備淡水出去。可別看著他們的穿下是一大堆的水,但是無奈只能欣賞著大海的美麗卻不能喝這神秘的大海的水。
  • 為什麼我們不從海水中過濾掉鹽分獲得飲用水?
    因此,為什麼我們不通過淡化更多的海水來緩解用水短缺和因用水發生的衝突?問題在於,淡化海水需要大量的能源。鹽分在水裡融化非常容易,形成的化學鍵很難將之斷開。能源和海水淡化技術都是非常昂貴的,這意味著淡化海水將是費用昂貴的技術途徑。
  • 飼料貴成本增,土法發酵又時興
    飼料貴成本增,土法發酵又時興 南方農村報2018-11-21 10:25:23 閱讀(2046) 南方農村報記者 唐文豪 今年以來,由於豆粕、維生素等飼料原料不斷漲價,飼料價格已經歷幾波上調,如何降低養殖成本,成了眾多養殖戶關心的問題。
  • 只覺得腰果貴,卻不知剝腰果殼的過程如此殘酷,且吃且珍惜!
    只覺得腰果貴,卻不知剝腰果殼的過程如此殘酷,且吃且珍惜!天冷了,人們總是喜歡吃一些果仁類的食物,大多數堅果的果仁味道都是非常香的,因為裡面含有大量的油脂。而且蛋白質和熱量都是比較高的,常吃這些果仁可以補充蛋白質和胺基酸。
  • 人工耳蝸價格為什麼這麼貴?
    人工耳蝸人工耳蝸價格為什麼這麼貴?人工耳蝸從功能上講是一種聽神經補償系統,也是人類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工器官」。從商業價值上來講,它是具備跨時代價值的商品,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人工器官,三方角度來看這兩個維度足以證明高昂的價格應該是合理的。我們從人工耳蝸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三個方面解釋人工耳蝸價格為什麼這麼貴?
  • MIT發明無濾網海水過濾系統 維護成本更低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地球上豐富的海水資源讓海水淨化成為了倍受關注的研究領域。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一支化學工程團隊就發明了一種使用電動衝擊波的新型脫鹽技術。在將純淨水分子與較大的鈉/氯原子脫離之後,鹹水甚至是有毒廢水都可變為飲用水。與此同時,這套系統又無需像傳統海水淡化工藝那樣被長期維護。
  • 海水淡化解決「乾渴」問題(科技大觀)
    地球表面70%被水覆蓋,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僅佔全球總水量的2.5%,其餘97.5%都是無法直接飲用的海水。海水淡化成為化解水資源短缺的一個重要途徑。據聯合國大學的研究數據,全世界目前有超過16萬家海水過濾工廠,每天可生產9500萬立方米淡水,其中近半出自中東和北非。此外,馬爾地夫、新加坡、卡達等8個國家生產的淡化水,甚至超過了取自天然水源的淡水量。
  • 科學家取得突破性技術,無需電力,10分鐘就將海水變成淡水
    科學家取得突破性技術,無需電力,10分鐘就將海水變成淡水大家都知道,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面,海洋的面積達到了71%,海洋也佔據了整個地球上面水資源的97%,但是很明顯,因為海水當中的特殊成分,使得海水不能夠直接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