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那麼一個電影,哈哈大笑之後又引得你一陣深思,直戳心窩?如果有可以看看小編總結這些有沒有你看那過的那個呢~
青春派。這年頭,懷舊青春的電影很多,懷念高考的也不少。我始終認為,高考這一題材只能拍成紀錄片。故事片的導演無能怎樣啟承轉折,都能難將高考的殘酷性表現的真實,更不要說感人。於是劉導在青春派裡直接放棄了這樣努力,直接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原諒我這樣的措辭,但的確配的上),展現了一場在高考的故事背景下發生的有關青春愛情的故事。而最終電影呈現的效果,卻是意外的讓人感同身受。呈現的效果是,電影的節奏把握的相當流暢,時間軸也異常的清晰。
大獨裁者。過去對於卓別林的認識僅限於那個滑稽的流浪漢,覺得他是個幽默的人道主義者,用微笑擦去窮人臉上的淚水。今天看了《大獨裁者》,才明白,他是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一個締造美好未來的藝術家,一個偉大的造夢者!那些野獸也就是用這些諾言竊取了權力。 但是,他們是說謊! 他們從來不去履行他們的諾言。他們永遠不會履行他們的諾言! 獨裁者自己享有自由,但是他們使人民淪為奴隸。
審死官,電影,無論是政治或者搞笑亦或者是無釐頭,觀眾看完都要有一種脫離社會且不高於社會的體驗感,這一點星爺做的非常好,宋世傑被利益所誘惑卻在拷問人心良知上的大公無私,在大難臨頭時卻依舊不離不棄,在強權下對公正的不依不饒,在感情中對夫妻間的信任等等。我們放入社會來看星爺的電影,在現實社會中官官相護,利益薰心下的人性,大難臨頭的捨去,電影無一不在嘲諷社會的面貌,看完後觀眾們會說,宋世傑,只能是一個出生在電影裡的人物。
荒蠻故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道德咒語如是道。《荒蠻故事》講述了六個獨自圍繞復仇主題而展開的故事,其中充斥著冷漠,憤恨,鄙夷,壓抑,狹隘和偏執。若要從這些故事獲取什麼訓誡的話,那麼就是起始陳列的那句話,無非就是去惡揚善之類的,咒語般的道德。那句訓誡給出某種暗示——或以這種暗示為前提——善與惡之間是清濁分明的,只要內心能夠淨意向善,那麼就能獲得拋棄惡的覺悟。三歲小孩由於太純真,以致還不會相信這種論調。
熱血警探。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熱血警探》的情節其實很簡單,一個正義的警察幫助小鎮剷除惡勢力,一個典型的好萊塢英雄主義故事。如果這個劇本放在麥可貝手裡,他也許會翻出所有庫存的TNT,最後把小鎮炸上天;如果是史匹柏的話,也許會在小鎮地下發現個外星人基地或寶藏什麼的;再換作大衛芬奇,沒準會整除一個連環殺手再牽扯出一大堆陰謀。可是,就是這個俗套的故事,在埃德加懷特、西蒙佩吉、尼克夫羅希特三人組手中,變得就不那麼簡單了。這個自稱看過所有動作片,並且創造了《殭屍肖恩》這樣獨一無二的反類型電影的組合,如今使出了渾身解數,把本片變成了一個色香味俱全的雜燴大餐。
葬禮上的死亡。《葬禮上的死亡》是典型的英倫喜劇片,輕鬆,誇張,直接,荒誕。它出色在於拿捏得恰到好處的誇張,有趣而且不討人厭。影片剛一開始,看著沉重的棺材和身穿黑衣的人們,耳邊卻響起輕鬆跳躍的音樂,我超愛它的配樂,配著英國的鄉村,鋪滿爬山虎的房子,清新活潑,有可以讓人放下所有不快的力量。
三傻大鬧寶萊塢。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部電影也許已經不是一部電影了,而成為了一種宗教。那麼,反過來看,我們來談談印度,他們窮不窮?窮。他們落後不落後?落後。但是,他們擁有希望,始終在變好,他們敢於展示自己的缺陷,認識它,然後才能克服它。弘揚一種正氣,也許並不需要板著臉,擺著高姿態,去教育別人。弘揚一種正氣,也許只需要將這樣一個故事:兩個朋友為了一個朋友去偷試卷,拿回來的時候,那個朋友說:「有的人先教會你正直,然後卻用另外一種方式幫你,我不能作弊,我要憑藉我自己的力量,那樣,我失敗了,也無所謂。」
奶奶強盜團。三個老太,一場鬧劇,看得我心酸。「我們該歇歇了,」 老人的無奈。從開始就可以預見到失敗的結局,就算是無釐頭也不存在奇蹟的發生。就像到了最後,老人們出獄子女們依然沒有出現,多麼可悲啊。為了去夏威夷見自己的孩子最後一面,亭子的願望。最後傷她們最深的還是她們的孩子吧,當孩子們的抱怨感嘆生活不公,孩子們伸手問母親要租金,孩子們要求父母打工養活自己。匪夷所思得讓人憤怒,然而,這些確實是存在的事情,不是麼!警察的無能、銀行櫃員的自私、子女的冷漠,最後靠一個劫匪良心發現,真是諷刺得可以。
摔跤吧!爸爸!Geeta曾被動地生活在父親的魔鬼訓練之下。即使與父親達成理念上的一致,我們也無從窺探Geeta真實的性格。但賽場上的這個簡單選擇,讓Geeta的性格昭然若揭。就像父親後來總結的,Geeta是一隻充滿攻擊性的猛虎。這個霸氣的選擇為Geeta後來的命運做了最好的鋪墊。即使對手更加魁梧,即使Geeta陷入迷茫,我們也知道,這個女孩子的心中睡著一隻霸氣的猛虎。
小夥伴們多多關注小編哦~小編會勤勤懇懇,輕易不斷更喲~撒潑賣萌打滾求關注~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