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蜂」的剋星?大虎頭蜂被螳螂秒殺,外國網友拍手叫好!

2020-12-05 八兩科學

「昆」者,大也。「昆」字在我們的漢語裡有「龐大」的意思。嚴格意義上,昆蟲不能和蟲子混為一談,因為昆蟲有明顯的「頭、胸、腹」部位。在現代生物分類上,昆蟲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昆蟲綱也是整個動物界中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個綱,已知種類超過120萬種。同時也因種類太多,經常會出現不同昆蟲相互獵食的現象。若昆蟲綱最TOP的兩個選手,螳螂VS金環胡蜂,你會覺得哪個物種的勝算比較大?

據《福克斯新聞(foxnews)》5月8日報導,在美國宣布遭到「殺人蜂」亞洲大黃蜂(學名金環胡蜂,我國叫中華大虎頭蜂、大黃蜂、大馬蜂)的入侵、眾多養蜂人和科學家戒慎恐懼之際,日前一段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一隻螳螂秒殺了一隻大黃蜂,最後還吃掉了大黃蜂的腦袋。

這段不到2分鐘的視頻顯示,一隻螳螂(狹翅大刀螳)在幾釐米遠的地方靜靜地注視著大黃蜂,而大黃蜂背對著螳螂。螳螂突然迅速撲向大黃蜂,用自己的「大鐮刀」死死鉗住了大黃蜂的頭、頸部。大黃蜂試圖掙脫,同時可清晰看到大黃蜂尾部那無處安放的「毒針」。幾秒鐘後,大黃蜂被KO了。

接著螳螂開始撕咬大黃蜂頭部(game over,殭屍吃掉了你的腦子),不一會,大黃蜂就被螳螂吃得只剩殘肢

看到螳螂對大黃蜂的摧枯拉朽式的秒殺,外國網友表現得極度舒適,紛紛表示:「螳螂是2020年的新救星!」、「英雄螳螂」、「殺人蜂的剋星」、「螳螂將使我們所有人免於大黃蜂的毒害」、「趕快引進」……

本著不負責的態度,真的想問一句:螳螂真的能碾壓大黃蜂嗎?

外國友人想得太天真了。

先說結論:螳螂和大黃蜂之戰,有來有回!

【螳螂】螳螂也叫大刀螂、巨斧、祈禱蟲等,屬於昆蟲綱-螳螂目-螳螂科下一種中大型昆蟲,除兩極極地外,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熱帶地區尤為豐富。螳螂在我國已知約147多種,包括中華大刀螳、狹翅大刀螳、廣斧螳、棕靜螳、薄翅螳螂、綠靜螳等。

它們的體長普遍在7-11釐米左右,頭呈三角形、頸可轉180度,一對突出而明亮的複眼,一對鐮刀狀的大前肢。雖然螳螂的體型看起來有點小,但憑藉著兩把大鐮刀,戰績赫赫,在昆蟲界的創下了不俗的名頭——「昆蟲界隱秘殺手」。它們通常以活的小動物為食,大多以蠅類、葉蟬、蚱蜢等為食,同時也可以捕食小型蛙類、蜥蜴、小鳥等動物。

【大黃蜂】美國出現的亞洲大黃蜂屬於昆蟲綱-膜翅目-胡蜂科昆蟲。其體長3.8-5釐米,翼展超過7.5釐米、尾巴毒刺長0.6釐米,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胡蜂、世界五大毒蜂之一。其「殺人蜂」的稱號源自日本,據說日本每年平均有30人死於大黃蜂的毒刺下。ps:非洲雜交種蜜蜂也被稱為「殺人蜂」,但是蟄死人的數量遠遠比不上大黃蜂。

在科學研究上,大黃蜂不算嚴格意義上的食肉昆蟲。因為成年金環胡蜂的消化能力很弱,它的食物來源主要是含糖分的水果或樹液、幼蟲消化食物分泌的白色液體。而金環胡蜂的工蜂肩負著照顧蜂王、幼蟲(幼蟲必須攝入大量動物性蛋白質才能蛻變為成年胡蜂)的任務,所以它們必須每天帶回大量的食物,在昆蟲界掀起血雨腥風。

如果是體型小於它的獵物,直接撲上去用強壯的顎部咬死,掐頭去尾帶回蜂巢。如果體型過大的獵物,就用毒刺(毒刺可連續攻擊,不是一次性武器)。

如果螳螂對上大黃蜂,勝算也只是五五開。體型上,大黃蜂沒有優勢。但在軍事競賽上,大黃蜂演化出了銳利的大顎、反覆使用的毒刺、光滑而堅硬的外骨骼、逆天的機動能力,妥妥的「迷你殲擊機」。從目前觀察到螳螂捕殺大黃蜂的例子看,螳螂一般處在伏擊狀態,而且是先下手為強。一旦大黃蜂先出手,螳螂基本都會落敗。

不過兩者在生態位上不是直接的競爭者,所以沒有互為天敵。它們在野外碰上,純屬偶然!

最後,

雖然我們都喜歡將一些動物放在一起進行廝殺比較,判定孰強孰弱。但是絕大部分野生動物在地球上存活的目的,都是為了生存與繁衍,小至個體、大到種群。

—End—

相關焦點

  • 中國大虎頭蜂強勢入侵美國,以當地蜜蜂為食,被冠以「殺人蜂」
    圖為:美國全副武裝的滅蜂行動就在前幾天(10月24日),美國華盛頓州布萊恩市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搗毀了一個中國大虎頭蜂巢穴,這個蜂巢位於一棵樹的空心處(2.1米高處),裡面有100到200隻中國大虎頭蜂。
  • 虎頭蜂「殺人」基因顯形
    從2006年以來,虎頭蜂蟄人事件成為我國一個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在一些省份已經有數千人因此住院,數十人死亡。由於從虎頭蜂身上提取天然毒液十分困難,因此缺少對虎頭蜂在天然環境中的研究,也沒有其毒液成分的完整內容可供參考,導致缺乏有效治療虎頭蜂蟄傷的方法。
  • 虎頭蜂是用什麼築巢的?遇到虎頭蜂該如何應對?
    虎頭蜂虎頭蜂又稱馬蜂、胡峰,它們是胡蜂科胡蜂屬下所有昆蟲的總稱,目前已知的胡蜂屬成員約有23種,其中在我國有分布的約有9種,其中主要有中華大虎頭蜂、黑尾虎頭蜂、黑腹虎頭蜂、黃腰虎頭蜂、黑絨虎頭蜂。大顎通常在捕獵小型昆蟲時或者切割獵物時使用,而毒刺則會在捕獵大型獵物或者是對付入侵者時使用。虎頭蜂的毒刺與蜜蜂的毒刺不同。蜜蜂的毒刺毒性較差,而且是一次性的(蜇時毒刺會留在人身上並且會帶出整個消化道,所以必死),而虎頭蜂的毒刺中蜂毒毒性很強,並且它的毒針可以終生使用。
  • 「殺人蜂」乾死老鼠別大意!揚州小虎頭蜂也兇呢
    揚州一居民家發現胡蜂蜂巢連日來,一個正入侵美國的「殺人蜂」乾死體型大數倍老鼠的視頻截圖,引發不少市民熱傳,甚至有市民配文:揚州沒有這類致人死亡的蜂,不用怕!揚州沒無「殺人蜂」?熱傳「殺人蜂」乾死老鼠揚州有沒有厲害的蜂?「一隻老鼠,被一隻『殺人蜂』乾死了。」家住槐泗的居民張先生稱,最近朋友間在傳著多張視頻截圖,一隻馬蜂模樣的蜂叮老鼠,體型大其數倍的老鼠沒了生命。
  • 中國大虎頭蜂入侵英國,體型堪比小老鼠,當地人憂心忡忡
    國際上已將其認為具備殺人能力的「殺人蜂」,因為蟄5下就可能讓一個成年人得急性腎衰竭。胡蜂毒刺6毫米長  據英國《快報》(Express)近日報導,英國肯特郡近日出現一群恐怖的外來生物——中國大虎頭蜂。它們的體型長達2.5釐米左右,比英國當地蜜蜂形體大4倍,可相當於一隻「小老鼠」了,引發了當地人的擔憂(蜂農更是憂心忡忡)。
  • 【大虎頭蜂】隱藏在農村的蜂狂殺手
    農民下地幹活,難免會碰見一些有毒的蛇蟲,今天曬曬一位「蜂狂」殺手——大虎頭蜂。
  • 中國大虎頭蜂強勢入侵美國,以當地蜜蜂為食,被冠以「殺人蜂」
    美國華盛頓州布萊恩市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搗毀了一個中國大虎頭蜂巢穴,這個蜂巢位於一棵樹的空心處(2.1米高處),裡面有100到200隻中國大虎頭蜂。這是美國從去年年底首次發現這種(中國大虎頭蜂)入侵物種以來搗毀的第一個巢穴,整個美國社交平臺都在拍手叫好。
  • 亞洲「殺人」大虎頭蜂首次入侵卑詩,小心了!
    省農業廳表示,8月在那乃磨(Nanaimo)地區發現的3種大型昆蟲已被證實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大虎頭蜂(Vespa mandarinia)。省府表示,可能是經由個人或商品運輸進入本地。常襲擊蜂巢造成重大危害大虎頭蜂是分布於亞洲地區的黃蜂,亦是全世界體型最大的黃蜂,是亞洲地區最危險的昆蟲之一,有相當多傷人的案例,甚至會致人死亡。虎頭蜂的螫針無倒鉤,可重複使用,一螫再螫,因此一個人能被同一隻虎頭蜂螫好幾個包,且傷口找不到螫針。
  • 入侵美國的殺人蜂遇到剋星了——被螳螂秒殺
    不過幸運的是這種殺人蜂也有一個剋星,那就是螳螂。近日一段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一隻螳螂不僅攻擊了一隻殺人馬蜂,而且還咬住了它的腦袋。在視頻的開頭螳螂多隻眼睛小心翼翼地看著這隻殺人蜂。隨後它迅速撲向殺人蜂,並用長長的前腿將其固定在原地。最後,螳螂啄著大黃蜂的頭,直到最後吃掉大黃蜂的腦袋,腦漿和所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