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獲取優越感的行為中,佔領道德制高點大概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畢竟逼格制高點要花錢,學術制高點要學歷,能力制高點要才華,但佔領道德制高點只需要一個鍵盤。
所以,現實中有許多人都熱衷於修練「嘴上功夫」,力求以貶低他人的方式,來獲取優越感。以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以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我們通常將這類人稱為「長舌婦」,隨著時代的進步,長舌婦不斷發展壯大,人高馬大的部分男同胞也加入了這個隊伍。他們不滿足於僅僅用嘴含沙射影,造謠誹謗,還要用手敲擊鍵盤,成為「見誰不爽就懟」的網絡噴子。
01 一事無成的人更容易成為長舌婦
正所謂,焦點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長舌婦由於精力和時間都花在說人長短,打聽八卦上,所以經常會完成老闆隨時想炒魷魚的那個人。
曾有朋友告訴我,他們單位有一個長舌婦特別喜歡八卦別人的私事,從行政總監的「性醜聞」到財務家的孩子的睡姿,通通扒得徹徹底底。
有一天,一位新同事想跟這位長舌婦交換名片,她打開包先是掏出一包瓜子,然後又掏出一包話梅。更為吃驚的是,居然還掏出一隻襪子。最後告訴對方,自己名片忘記帶了。
還真的是該帶的不帶,不該帶的帶一堆。
長舌婦出現最多的地方應該就是農村了。在網上曾有一個問卷調查,問題「農村最讓你受得了的是什麼?」,「長舌婦最讓人受得了」這個答案獲贊最多。
農村的長舌婦的舌頭可能說是沾了「毒」的,如果你30歲還沒有嫁人,就說你嫁不出去;如果你長得有幾分姿色,25歲就買房買車,就說你做別人小三;如果你和家婆關係不好,就說你不忠不孝,不懂做人……
說實話,農村的長舌婦,筆者確實見識過不少。每每看見這類人,都讓我一度想起魯迅的《狂人日記》,狂人認為周圍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
02 喜歡背後嚼舌根的人,下場都不會太好
傳聞,明朝末年,蘇州有位姓秦的書生,多才多藝,尤其擅長作詩詞。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是喜歡與人爭長短,又愛作詩取笑、攻擊別人。
有一位鄰居私生活不檢點,他知道後,立即寫了一首《黃鶯兒》的詞嘲諷,內容繪聲繪色,描寫得很露骨。這首詩傳開後,對當事人造成了比較惡劣的影響,他被扒開衣服當街毆打。
然而,他常年養成的惡習怎能說改就改。後來,他又因為填詞諷刺別人,被人告上衙門。
晚年,他染上瘧疾病,病好後不久就精神錯亂,常常吃自己的糞便,又取刀割自己的舌頭,幸好被家人發現,奪下他的刀。
只能說,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人心之可怕在於,有的人眼一紅,心就黑了,心一橫,就把壞事做了。很多人對善惡存在很大的誤解,覺得只有坑蒙拐騙,做了肉眼看見的害人的事情才算是惡。其實,出口傷人,也算是行惡的一種。
每天在背後指手畫腳別人,相當於每天都為自己種下一個惡果,惡果積累多了,報應也就接踵而來了。
所以,我們常常又發現,好多長舌婦不是自己身體不舒服,就是家庭過得不順。對於這類人所遭受的,我只想說兩個字「活該」。活該你身體差,活該你啥都不順。不積口德,要過得好,那才叫奇蹟了呢。
多管閒事,挑撥離間,也算是一種常被人忽略的長舌婦表現。
郭德綱曾說:「我最厭惡那種不明白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離他遠一點,雷劈到的時候小心會連累你。」
生活中總是一些人,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塌糊塗,委屈巴巴的,但是又喜歡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評判別人的生活。
他們喜歡擺出一副智者的姿態,告誡你「你不能這樣哦。」「你這樣不對哦。」「你應該如何如何。」在背後,別人提起你的時候,她又立刻變成福爾摩斯,判斷你「我覺得她是因為怎麼樣怎麼樣」「她可能是一時衝動」等等。
對於這類人,我們能做的就是學會遠離。
03 心理學告訴你,長舌婦形成的原因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嚼舌根」呢?根據心理學的研究,通常3個原因:
1、口欲期需求缺失。
從出生到一歲,是嬰兒的口欲期。嬰兒通過口唇部位的刺激來感知外界,當沒有充分滿足的時候就會造成心理缺失。
發展到了成年之後,就會通過不斷地訴說來獲取別人對同一事情的更多看法來獲取感知外界的需求。最有可能發展成兩類人:口才出眾的營銷家、律師等;另一類就是本文提到的長舌婦。
2、性格缺陷
通常敏感、多疑、嫉妒心強的人容易發展成「長舌婦」。這類人由於自身條件差,不具備競爭優勢,只能通過搬弄是非、貶低他人達到凸顯自我的目的,最終達到心理平衡。
3、注意力空置
只有閒人才有時間東家長西家短的聊,如果你的注意力不能被積極的、有意義的事情填滿,就會被那些無聊的、沒有價值的東西所佔據。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農村的長舌婦特別多了,因為她們閒暇的時間不知道怎麼打發。
結語:
曾國藩曾說:「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往往那些能說會道的聰明人,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容易惹人嫌,福氣也淺,往往也沒有好結果。
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管好自己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