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黑熊,拉丁學名Ursus americanus,也叫北美黑熊,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熊科、熊屬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American Black Bear,命名人為Pallas,命名時間是1780年。
它共有16個亞種。體長1.2-2.2米,肩高0.7 -1.1米,雄性重量60-272千克,雌性重量40-150千克。雄性大於雌性30%至40%。四肢粗短、身軀龐大,具小眼睛,圓耳朵、長鼻子、短尾巴。能僅用後肢站立和行走,但一般是四肢站立和行走。由基於腳底扁平,行走緩慢,後肢也較前肢稍長。前、後肢均具5趾,蹠行性,以整個足掌著地而行。它們的掌有五隻強壯的爪,用來時撕裂,挖洞和攀爬。前掌的力量足以殺死一隻成年的美洲赤鹿。美洲黑熊毛髮濃密,有時前胸會長有白色的V型胸斑。美洲黑熊的體色有很多種,大多數黑熊是黑色與淺棕色,但它們的毛色會因不同的亞種而有不同的毛色,由密西西比河西部常見的白色到巧克力棕色、肉桂棕色、金黃色、再到東部的黑色。
其主要棲息在針葉林和落葉闊葉林和林地,但其適應性很強,也可以生活在乾燥的墨西哥灌木林、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澤、阿拉斯加溫帶雨林和拉布拉多苔原。這個物種生活的高度範圍,從海平面到海拔高達3500米。在東部,主要是在森林和沼澤。在西部,大多被發現在森林和樹木繁茂的山上。喜歡生活在森林和灌叢,如潮溼草地、山背頂、被燒過地區、河岸地區和山崩斜道。也常出入在較潮溼硬木樹和針葉樹森林。在冬眠後的春天,會在南面的低斜坡覓食,之後在夏天搬到北面和東面的高斜坡。當遇到危險時會爬到樹上。黑熊在冬天冬眠,並在樹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山洞、暗溝和淺窪地建立巢穴。
美洲黑熊是獨居動物。它們的活動時間根據居住地和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春季,它們常在拂曉或薄暮時分外出尋找食物,到了夏季它們會花大量時間在白天活動。進入秋季,它們不論白天黑夜都會出來覓食遊蕩。美洲黑熊平時行動的步態緩慢而笨拙,但如追捕獵物或遇到危險時,它們會以極快的速度奔跑,也能夠爬樹和遊泳。
美洲黑熊爬樹本領十分高強,在躲避敵人的時候頗為有效,它們儘管比較好鬥,但也會儘量避免無謂的爭鬥,免得傷到了自己。它們常會使用視覺恫嚇來嚇退對方,比如張牙舞爪地站立起來,朝著對方呲牙咧嘴,做出攻擊狀。多數的鬥毆事件發生在交配季節,為了爭得繁殖權力,公熊們只得訴諸武力。另外,為了迫使那些養育孩子的單身母親早日進入發情期,公熊們會殺掉母熊的孩子。為了保護孩子,母熊們總是非常小心,哺乳期的母熊會帶領小熊儘量避開成年公熊。母熊巡視的領地也不會象公熊的那麼大。萬一不幸遭遇危險的公熊,它們也會拼全力抵抗,儘管如此,在幼仔的死亡事件當中,仍有70%是公熊造成。
美洲黑熊是領地性很強的動物,領地範圍也很廣。母熊的領地範圍大概有3-40平方千米,而公熊則達到了20-100平方千米。公熊的領地範圍由於遠大於母熊,它的領地時常會和不同母熊的領地相交,但不會和同性產生交疊。剛獨立的年輕母熊開頭幾年可能幹脆在母親的領地內建立自己的領地。但那些小公熊們則會被媽媽遠遠趕開。另外,食物的豐富程度和熊的密度也會讓它們的領地大小不時發生變化。
美洲黑熊分布範圍除從阿拉斯加南部,向東橫穿加拿大,直至東海岸的紐芬蘭-拉布拉多省;向南則經美國部分地區,一直延伸到到墨西哥北部那亞裡特和塔毛利帕斯州,包括了美國39個州和加拿大除愛德華王子島的所有省份,主要生存在北美洲的各個國家公園和山區間。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美洲黑熊是狩獵品種,由相關國家和省級機構制定合法的打獵計劃而得到很好的控制。在它們生存的加拿大的12個省和地區,美國的28或29個州,這一物種總量在加拿大和美國每年控制在40,000-50,000頭之間。在墨西哥獵捕黑熊,許可證允許更為苛刻。
此物種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