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一名流浪漢在四川資陽的一家寵物店門口外餵狗狗的視頻感動了許多網友。
該店的店主介紹,這名流浪漢已經流浪20多年了,他的雙腿殘疾而且無法說話,但他經常帶著饅頭來餵狗狗的行為讓自己十分感動,便主動幫他和狗狗拍照留下回憶。
一、流浪中的溫柔駐足
人在流浪,心卻不曾迷失,流浪漢將自己的饅頭分給狗狗,顯示了其邋遢外表下乾淨純潔的靈魂。在我們看來,流浪漢的溫柔舉措暖化了人心,而對流浪漢而言,小動物們也「很治癒」,於是他才會願意與之分享自己果腹的饅頭。
相信養寵物的朋友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清澈無邪的大眼睛,吧嗒著找吃的小嘴,柔軟的小身體,胡亂揮舞卻又毫無殺傷力的爪子,等等,這些小動物的「萌」態壓根不會實實在在地幫我們解決問題,但是,通過其柔軟、可愛或脆弱,我們卻可以看到自己內心柔軟的部分,喚醒內心中的保護欲。
其實,柔軟是我們內在的一股強大能量。當我們看到萌寵的照片或視頻,當我們甘心為了這些小動物而成為鏟屎官或「雲」鏟屎官,我們會從中逐漸感覺到自己被需要的重要性,開始變得心情愉悅,工作和學習也充滿了動力。所以面對寵物店的狗狗,我們也不難理解流浪漢為何會常在寵物店外駐留,與狗狗分享自己果腹之食的行為。
二、給予受苦人溫暖
當得知流浪漢每天靠饅頭果腹,店主也表示願意資助他。店主的暖心回應,也為這美好的畫面注入了更多治癒力與正能量。很多時候,善意的行為是自發的,但有時候,我們也需要待內心被觸動後才會有所善意。
也許,有人小時候不理解父母為何那麼喜歡工作,整日早出晚歸。其實,當我們步入職場後,便會深感打拼的不易,這時也就更能體諒父母。對此,我們忙於工作時也別忘了孝順感恩父母,日常保持聯繫,並多關心老人家的身體,提醒他們不能因為退了休就久坐不動,平時要合理鍛鍊身體,同時也可以給他們備上一些健力多,叮囑日常堅持食用補充營養,呵護關節健康,運動更放心。
雙向的愛,溫暖了彼此,也可以持續得更長久。我們可以相信,流浪漢與店主的治癒力會暖化更多的人,這不僅是體現在有更多的人像店主那樣願意向流浪漢伸出援手,還體現在更多的人在感動之餘願意主動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