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解碼晶片的不同對聽感上有什麼樣的影響,區別大嗎?
答:解碼晶片即DAC,含義是「數模轉換器」。
目前的數字聽音系統,主要由四部分構成:數字轉盤->解碼->耳放->耳機,
分別起到數位訊號存讀取->數位訊號轉換成模擬信號->模擬信號整流放大->揚聲器單元振動發聲四個作用。
根據瓶頸效應,越接近最終端,對聲音影響越大,因此對於音質的決定性,是反過來的:耳機>耳放>DAC>轉盤。
DAC本質上是將不連續的數位訊號擬合成連續的模擬信號的電子元件,擬合的過程在於對數位訊號的採樣,採樣頻率越高、量化精度越高,擬合越接近原始波形,因此DAC的質量好壞決定了最終模擬信號的擬合精度:
數位訊號轉成模擬信號後的波形,越接近原始波形,保留細節越多、音色越自然,反之失真更大,聲音毛刺感更重、解析力更低、樂器和人聲的泛音音色會有不同程度的扭曲。
目前的數字音源,我們常聽的FLAC無損或者MP3,都採用PCM編碼格式,一般的採樣頻率是44.1KHz,更高的採樣率包括96KHz、192KHz、384KHz…量化精度一般是16bit,更高的包括24bit、32bit…比如商業唱片CD普遍採用16bit量化精度的PCM編碼格式,採樣率為44.1KHz,也有一些發燒唱片公司推出24bit/192KHz的數碼母帶甚至更高碼率的無損音源。要完美「硬解」這些無損,就需要高比特、高採樣率的解碼晶片的支持。
高端的DAC晶片,針對PCM編碼格式,都可以實現高達32bit/384KHz的解碼支持;針對採樣率更高的DSD編碼格式,也普遍支持。HiFi領域常用的高端解碼晶片,主要在四個廠牌中:
(1) 風頭正勁,旗艦最愛——日本旭化成微電子AKM。
艾利和旗艦SP2000就用了兩片AKM最新旗艦晶片AK4499,凱音旗艦播放器N8用的則是上一代旗艦晶片AK4497(兩片)。像AK4492、AK4493、AK4495等也被廣泛用在hifi播放器中。
(2) HiFi手機最愛——美國ESS Technology。
ES9018K2M、ES9028、ES9038都曾用於ViVo手機,也有不少臺式解碼採用了ESS家這三款旗艦DAC。
(3) 來自矽谷的黑科技——凌雲邏輯Cirrus Logic。
樂彼L4採用了CS43198QFN大焊盤版本、艾利和SR15採用了CS43198 CSP版(手機版),CS4398也是非常著名的一款DAC。
(4)老牌模擬器件公司——美國亞德諾半導體ADI。雖然主要產品均為模擬元器件,但在DAC的研發技術上依然頂尖,「樂四萬」LP6Ti就採用了4片ADI的高精度、超低噪聲DAC:AD5790,可達到精密儀器儀表和分析設備的標準。
除了上述四家,還有老燒耳熟能詳的飛利浦、歐勝,其中飛利浦的「飛芯」已成歷史,歐勝也在2014年被凌雲邏輯收購。高端的DAC晶片都具有高動態、低噪聲的特點:目前主流的高端解碼已可支持32bit,如CS43198,相比上一代最高支持24bit的CS4398在動態範圍上有了顯著提升(從120dB到130dB),採樣率也從192KHz提升到384KHz,而AKM的AK4499更是支持32bit/768KHz的超高採樣;決定失真指標的信噪比和THD+N,高端DAC晶片往往做到遠超HiFi標準的指標:ESS最高端的ES9038PRO,在2016年就能達到140dB的超高信噪比,創下全球最高紀錄,直到2019年,AK4499的推出才追平這一指標。
我們可以把DAC類比成CPU,對於隨身hifi播放器來說,目前的DAC屬於「性能過剩」,與其看DAC的指標,不如看整機的實測指標。有些產品往往會以採用xx高端DAC作為營銷噱頭,但如果最終在THD+n、信噪比等指標上沒有做好,那就有明顯「堆料」之嫌,優秀的播放器,應該是通過優秀的供電、合理的電路設計、模擬部分的優化,來把DAC的性能發揮到極致,比如價值近20000元的樂圖墨菊播放器,「僅僅」採用一片AK4497解碼晶片,但信噪比和動態範圍達到了127dB非常接近AK4497的理論指標(128dB);樂彼萬元級播放器L6採用單片AK4414 DAC,理論信噪比122dB,整機做到了近120dB。總之,如何榨乾優秀的DAC,是比選用什麼廠牌、什麼級別的DAC更重要的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