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提案:
就業是民生之本。隨著疫情的緩解和最終的戰勝,企業將加快復工復產,前期積累的消費和投資將會繼續釋放,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也會同步擴張。疫情當前,為了避免人員聚集性傳播病毒,保護畢業生的身體健康,許多的用人企業都停止了線下的招聘會,對於即將要就業的大學生們卻不是一個好消息,如何度過這個難關成了當下大學生最應該思考的問題。疫情影響經濟低迷,各行業、各企業經營狀況受影響極大。新增就業壓力與轉崗安置困難並存。那麼,如何在疫情防控中做好穩就業工作,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為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穩定我市就業工作,因此建議:
一、充分利用線上招聘渠道。
二、開設培訓講座,指導畢業生提高自身能力。
三、加強重點群體的幫扶。
四、各高校積極配合,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
五、充分挖掘現有的就業機會。
六、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
七、推廣優化線上公共就業服務。
提案答覆:市人社局主辦
受春節前後全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和5月份疫情反彈擴散的雙重影響,部分企業停工停產職工待崗,務工人走不出去,導致我市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就業壓力也隨之加大。為緩解我市的就業壓力,早在2月末,市政府就下發了《吉林市就業專項行動計劃》,從七個方面出臺了20條措施,全力保障我市企業復工復產,保障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
一、全力以赴保就業局勢穩定
一是建立包保機制,確保企業復工復產。成立了就業服務專班,建立中層幹部包保企業和24小時聯繫人制度,對全市625戶規模企業和420戶個體私營等中小微企業進行摸底調查,根據企業需求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及時掌握用工需求和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掛圖作戰,銷號管理,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二是全面開展線上招聘,促進供需對接。春節過後,將原計劃在春風行動和就業援助月期間召開的招聘會全部轉到了線上舉辦,組織開展了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截止到6月12日,已舉辦線上招聘會165場,登記招聘企業1742戶,累計提供崗位6961個,4140名求職者在線進行求職登記,採取遠程招聘、不見面對接的方式,為企業輸送了急需的產業工人,促進了勞動力供需雙方精準對接。另外,市人力資源市場職業指導人員對在線提交求職申請的求職者,進行電話回訪,目前已主動與4500餘名求職者進行在線對接,在線進行職業指導,推薦就業崗位。
三是精準施策,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在大學生就業方面,實施了就業招聘計劃,91家節後復工企業提供就業崗位2123個,目前企業與求職者達成就業意向49人,已成功籤約入職14人。6月中下旬,還將為全市疾病預防和控制等相關衛生部門選優配強191名高校畢業生;三季度將再組織一次普招,預計兩個批次共招聘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不少於1300人。在農村勞動力就業方面,下發了《關於在疫情期間對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工作給予支持的函》、《關於做好域外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域外信息發布和勞務輸出相關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進行統籌協調,搜集整理了3.67萬個江蘇、浙江、上海等長三角地區和天津等環渤海區域用工信息,依託遠程面試平臺,組織勞動者與企業線上對接,截止到5月末,農村勞動力轉移29.2萬人。在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方面,建立了就業困難人員實名制信息資料庫,開闢了「就業援助綠色通道」和援助專區,對就業困難人員、殘疾人、復轉軍人等重點群體實施精準就業援助。截止到5月末,幫助2744名城鎮失業人員走上就業崗位,城鎮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
二、按需設置培訓項目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
出臺了《吉林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就企業職工開展崗前培訓、安全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轉崗培訓等實行補貼培訓。重點圍繞我市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做好貧困家庭子女、貧困勞動力、「兩後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罪犯和刑滿釋放人員八類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的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就業工作中。
三、積極引導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一是組織實施線上創業培訓。開展線上創業大講堂,目前已為2240名學員建立了學習專用帳號,1730名創業者(擬創業人員)在線參與培訓,提升創業能力。
二是提供小額貸款支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降低反擔保門檻,簡化貸款程序,通過智慧人社網站、電子郵箱、微信公眾號、業務電話等方式,積極開通疫情防控衛生防疫、醫藥產品、醫用器材等重點保障企業和促進企業復工復產企業貸款綠色通道,對信用記錄良好的存量貸款在微信和視頻平臺上「不見面」考核,容缺處理,目前已為175名創業者和創業企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718萬元,吸納和帶動就業1268人。
三是加快返鄉創業基地建設步伐。目前我市已建設省市級返鄉創業基地58個(其中:省級基地19個),進入基地創業的企業有1090戶,吸納和帶動就業8244人。
四、落實扶持政策保障企業復工復產
為緩解疫情的影響,國家、省、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及就業補貼、創業補貼、穩崗補貼等政策,減輕企業經營成本。截止目前,已為生產疫情防控物資的吉林市友華材料廠發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7000元。為2400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資金1.49億元,惠及職工人數17.05萬人。
受兩次疫情的影響,我市曾兩度封城,對工業生產、餐飲旅遊等行業的影響很大,在線下服務基本停滯的情況下,雖然我們提出了一些超常規的工作措施,開通了線上服務,但成效有限。下一步,根據疫情防控的實際,我們將逐步放開線下服務,加大服務的力度,提高服務的質量,為我市的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就業服務,促進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