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香洗衣液、強力洗潔精、環保筆筒……在安徽師範大學化材學院迎新現場,一系列學生自製「產品」出現在展示桌上。桌側整齊擺放著數百份手提袋,裡面裝有水泥筆筒和瓶裝洗衣液各一份,引人注目。據了解,這是該學院2019級新生入學後的第一份禮物。
9月15日,安徽師範大學迎來了2019級新同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特意為該學院數百名新生送上了「學長學姐」自製的禮物——水泥筆筒和洗衣液。
原來,在新生到來之前,該院2016級材料化學專業的114名同學用6個小時,製作了598份水泥筆筒;2016級應用化學專業4名同學也在專業老師指導下,耗費2天時間生產出400多瓶洗衣液。這些都被「打包」在一起作為迎新禮物送給新生。
迎新當天,學生自己製作的環保筆筒、工藝雕塑等展示給新生。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蔣宇駿 攝
2016級材料化學專業的楊帆是這次製作水泥筆筒的參與者之一。9月7日,她和同學用5小時將筆筒澆築成型,又用1小時進行脫模。楊帆表示,製作筆筒與其專業實踐課有關,但這次製作更多是想給初次見面的學弟學妹們一個小小的禮物。
「我們在利用水泥的基礎上,還添加了一些高分子聚合物,這樣就會使筆筒更加有光澤。」楊帆說,一個筆筒製作要經過四個步驟,分別是:稱量與攪拌,消泡與澆注,驅泡,補底。「雖然聽上去很簡單,但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我們的耐心與細心。」
這次水泥筆筒的製作得到了該學院副教授沈業青的指導,他告訴記者,每一個筆筒上都刻有「安徽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的字樣,僅僅是將筆筒上的字體完美地展示出來,就花費了大量時間進行前期準備研究工作。
製作成型的筆筒靜置在空氣中,經過最後的「反應」,將變得更有光澤。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天寶 攝
「筆筒雖然看上去就是簡單地製作,但實際上,與筆筒相關的新材料科技積累了十年,這次我們籌備半年,成型製作一周,用到的新材料科技含量高。」沈業青解釋說,「筆筒比較小,在這麼小的空間上,要想呈現出清晰、完美的字樣,就需要去不斷改進。」
9月11日至12日,該校應用化學專業的4名大三學生在專業老師沈偉麗和章青的指導下,利用學院的大型儀器設備,在兩天時間內生產出四百多瓶洗衣液,計劃作為迎新禮物,為新生接風「洗」塵。
「雖然我們本科實驗也做過洗衣液,但這次的量很大,與之前做的還是有很多不同。」參與全程製作的邱建軍同學告訴記者,整個製作過程較為辛苦,遇到不少挑戰。「老師的配方較之前也有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更加細心。」
裝瓶結束後的洗衣液被整齊地擺放在實驗室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天寶 提供
據了解,此次洗衣液製作從材料的購買到儀器的調試,再到實驗方案的整理與確定,都花費了師生們大量的精力與時間,並由專業老師嚴格負責。「能把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出成品,這種感覺是非常好的。」邱建軍說。
「應用化學專業最重要的還是要立足在應用的意義上。」該專業輔導員周冬冬表示,為新生準備這份禮物的初衷主要是「想向同學們告知有關專業的意義」,她希望新生們能從這一份學長學姐們親手製作的洗衣液中,去提前感知屬於專業的特色。
該校化材學院高年級同學為新同學贈送「水泥筆筒+洗衣液」禮包。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蔣宇駿 攝
「很感謝學長學姐們為我們準備這份禮物,筆筒很漂亮!」「很欣喜,沒想到開學能收到這樣一個由我們學院親自製作的禮物!」……在15日迎新當天,許多收到禮物的新生表示很驚喜。
「筆筒承載著的不僅僅是溫度,也承載著求實好進的學風與校風。」沈業青作為專業老師,對新生寄予厚望,他希望新生們接過這一份筆筒時,也同時將腳踏實地的學風接過來,從最基礎的做起,保持辛勤與努力,成長為一名優秀大學生。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蔣宇駿 王天寶
(來源:中青網教育)